close

說來慚愧,部落格問與答一口氣足足拖了半年多都沒回覆,直到最近才想起這件事,趕緊把個個陳年舊文章翻出來溫習一遍,也才能夠一一解答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而這將近兩百則留言當中,不知何故,光是對於現下國產車的批評就佔了相當的比例。

 臺北 2013-5-2 (2)  

過往個人曾經寫過有關類似的文章不少,如(台灣汽車講座:國產車消失的那一天照亮國內汽車產業末路的MMT推向高槓桿不歸路的ALTIS ),或許是過了幾年,現在的時空背景又發生變化。當初大家討論的僅止於國產車配備好少,板金很薄之類的,而現在許多人卻不約而同的提出了一個疑問:在進口車配備不斷增加、售價不斷下降的趨勢下,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國產車?尤其當今天除「拉屎俊」以外,都只是海外 CKD 的代工層次而已,雖然價格比進口便宜,但偷料、組裝品質還是讓人覺得這些價差沒有省到,乾脆加點預算投入進口車的懷抱,還能賺到「這是進口車」的虛榮感。

 Resize of 臺北 2015-6-12 (10)  

馬 3 轉進口後可以三不五時爆出破千的月銷量,應該也是這種原因導致。誠然,以6字頭的價格買到 2.0 馬 3,原裝進口,170 匹馬力,外型帥氣。反而同價格的 Altis 卻只能買到 1.8140 幾匹馬力,原裝國產,外型普普,怎麼看都是馬 3 划算,還可以擺脫頭又大的制服車牢籠,牽馬 3 至少在各大討論版上不會落得像Altis被人家說「你不懂車」或者「又一個無可救藥的白癡」,何樂不為?

 

轉做進口的馬 3 能夠報出這樣的價格,相信很多人都在問,日本人接手後的 MAZDA 到底是有什麼撇步?

 香港 2012-7-15 (12)  

以成本結構來說,進口車的開銷本來就不應該比國產車高到哪裡去,雖然進口車有關稅,但也只有關稅會左右進口車的價格大部(匯率變化那都是藉口,沒有任何一間車商不會去做匯率避險,以匯率調整車價只是師出有名而已),然而國產車雖然省到關稅,但光是人員編制、工廠硬體軟體、原廠授權費用,只要量不夠大,對車商而言,國產一定是比進口還賠錢的。其實這也正是國家之所以要對進口車課徵關稅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們先撇開那些沒有國產車的國家,就政府的角度來說,一台進口汽車課徵到的關稅,主要有三種含意:1. 保護國內汽車產業,同等規格的汽車,使國產車更有價格競爭力,並進而促進國產車商研發能力;2. 提高政府收入,呼應孫中山的「劫富濟貧」民生主義;3. 抑制進口品過度消費。算起來,現在國產車商感覺就像是在靠政府關稅保護,卻沒有哪一間具有充沛的研發能力,納智捷雖然是自主品牌,但是不屑其品質的所在多有,消費者的錢被這些國產車商賺得不明不白,又不能享受到高人一等的產品,何不向進口車投環送抱呢?

 臺南 2015-2-23 (4)  

這就驗證了臺灣普遍存在的一種很有趣的思維:寧可給先進國家賺個不明不白,也不願意給自己人賺。國產車商靠著政府補助、關稅保護,固然就表面上,品質、配備似乎是沒有跟國外的車並駕齊驅,而且除納智捷之外也只是代工層次,但再怎麼說,政府還是樂見於這種即便只是在臺灣鎖四條輪胎就當作國產車在賣的車商,道理很簡單:就業。

 

臺灣是全世界大約第 16 大的汽車市場,若以國產車生產規模而言也差不多是在這個排名,但各位不妨仔細看看,所謂具有「充沛研發能力」的車商,其母國有哪一個國土面積比臺灣小、天然資源比臺灣差的?目前全世界主要有自主能力的汽車廠牌大致分佈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每一個都比臺灣大,就算是國土面積比較接近的南韓,天然資源也比臺灣豐富,而且南韓的國產車可以發展成這樣是因為南韓政府放手讓財團發展,到後來甚至是傾一國之力去扶持才有今天的 Hyundai,而且南韓自主汽車品牌也就一間 Hyundai 而已(KIA 只是 Hyundai 附庸,DaewooSamsung 就更不用說了)。相較之下,臺灣能出一個納智捷已經算是很強悍了。

 Hank 韓國 (11)  

我們再跟所謂的「代工基地」相比:泰國是東南亞目前生產規模最大的、發展最久的汽車生產基地,一個洪水可以讓本田、豐田的全球產能告急,可見泰國汽車年產量驚人,但有人聽說過泰國有啥自主汽車品牌嗎(不要跟我說跟鄉下拼裝車沒兩樣的泰國三輪車)?同樣備受政府保護,馬來西亞就更好玩了。馬來西亞雖然有ProtonPerodua,但政府的高額關稅保護下,Proton 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什麼研發能力,頂多就是從 Lancer 底盤去敲敲打打,勉強在歐洲賣給當地東南亞僑民而已。甚至 Proton 眼見三菱已經沒有什麼資源可用,乾脆把舵轉到 HONDA VW 那一邊繼續所謂的「技術合作」。

 

泰國也好,馬來西亞也好,政府之所以放任這種沒有研發、自主能力的國產車工業一直存在,就是為了「就業」。試想,如果把衛星工廠都算進去,當豐田、本田、SUZUKI 宣布在泰國或印度或印尼或馬來西亞撤退,光那些失業的員工,對於政府是一件多大多頭痛的麻煩事?

 IMG_2179a  

這個問題不是隨便說說,澳洲現在就面臨到了。自從三菱關廠後,澳洲國產車註定會一個個瓦解,原因在於澳洲不斷下降的進口車關稅,到現在只剩 10%,人民固然可以用很實惠的價格買到進口車,但一方面政府收不到什麼關稅,二方面又得面臨福特、HOLDENTOYOTA 陸陸續續關閉生產線的員工失業衝擊,澳洲政府這才發現,原來被所謂的 WTO 擺了一道。

 

WTO 號稱是「降低進口屏壁,使貨暢其流」,但說白了,也不過就是幾個經濟強國在強暴那些發展中國家。以汽車工業來說,沒先痛苦個二十多年是無法站穩腳步的。當澳洲、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國家加 入WTO 時,自己的汽車工業根本無法跟那些強國競爭。但馬來西亞、泰國政府還知道,就算整天被會員國罵,還是得靠著關稅保護自己的汽車工業,而澳洲政府就傻乎乎的完全遵照 WTO 會員約定逐年降進口汽車關稅,而且未來還要把關稅降到零,如此一來羽翼早已強硬的美國車商與日本車商都發現,根本不需要澳洲這個生產基地當拖油瓶。澳洲人固然享受到低廉的進口汽車售價,但卻得承受失去就業機會、失去衛星工廠的結果,未來只要美商、日商不爽,來個聯合漲價,澳洲人民也別無選擇的只能被動接受,然後將白花花的鈔票落入外國商人手中。

 Hank 澳洲 (32)  

開車商是來賺錢而不是在濟貧的。澳洲的這種隱憂也早已出現在臺灣汽車的零件供應鍊上,君不見馬 3、馬 6 的零件漲到什麼離譜的程度?上一代馬 3 只有 2.5 的頭燈因為是 HID 魚眼附轉向所以價格破萬,現在馬自達除了國產的馬 5 以外,哪一個頭燈沒有破萬?有人會說,又不止進口的馬自達,國產 ALTISCAMRY Hybrid 的頭燈也是貴得一塌糊塗,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從零件賺回賣新車沒有賺到的,二來又能夠促使民眾換車週期變短(因為隨便一撞就得全損),只要臺灣沒有副廠在做這些頭燈,這些零件錢就可以落入外國人的口袋裡,差別在於國產車商還得養活那些組裝工人、旁邊的衛星工廠,進口車就可以直接進行剝噱,只要養幾個認證人員,幾個倉儲,幾個銷售人員就行,然後利潤又高,投入又低,誰不願意呢?

 

有一種觀點指出,進口車如果便宜的話,人民就可以把省下來的錢花在其他的地方,促進更多的消費,就算言之成理,這種做法跟國內經濟循環是背道而馳的。試想,一個開進口車的人,身邊能有多少國產貨?在買車這邊省下來的錢,到最後應該也都是貢獻給其他舶來品,對於島內經濟的幫助非常有限。臺灣畢竟是個海島,經濟供應鍊不難回到自己身上。舉個例子,一間補習班的老師,買了一台 ALTIS。因為買的是國產車,所以國瑞生產線上的員工由於業績好,有比較好的分紅,所以能夠把子女送去補習,就算沒有送到那間補習班裡面,也會因為身邊許多孩子在補習,造就整個補習業的興盛(這裡先撇開白目的教改)。如果這位補習班老師買的是馬自達 6,或許也會因為類似的循環,回到補習班的業績上,但進口車畢竟庇護的從業人員遠少於國產車,加上供應練短,循環要確實回到自己身上有些困難,頂多是政府拿進口車所收到的關稅在補貼景氣,等於多繞了一圈,對於那些沒有國產車工業的國家而言,這是不得不的選擇,但臺灣似乎沒必要選擇這麼消極的路走。

 香港 2012-7-15 (9)  

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平均收入高,成車進口關稅低,且二手車進口法規鬆散,香港可以輕易弄到日本、英國等右駕中古車上路,而且費用也不怎麼高,相信這種玩車環境會讓很多人感到羨慕。但講難聽一點,香港不過就是削足適履,自盤谷開天地以來,可從來沒有哪一款車是為香港市場量身打造的。二手車就更不用說了,講明一點就是挑人家日本、英國不要的東西來「敝帚自珍」一番。頂多見過上一代 TOYOTA COROLLA 因為 1.6 不利香港稅制,慘澹賣了幾年之後換上外銷其他地區的 1.5 引擎上陣,但僅止於如此,從來沒聽說過全世界有哪一間車商為了香港的環境特別做不同的調教,或許香港市場以及地緣都小,但 700 多萬香港居民也是臺灣 2/3 人口了,表面上看起來香港玩車自由度大,其實香港人也只是不得不去逼自己適應別國的車,而沒有立場去要求車商針對香港市場去做調整,反正一個月賣 400 台就穩坐銷售冠軍了,誰理你?

 

這些話不是我杜撰出來,而是香港玩車玩很大的車友私底下感嘆。對香港人而言,臺灣一方面幅員較大,二方面又有國產車工業,對於原廠而言,針對臺灣市場做調教的誘因遠比香港來得大,遑論臺灣過往有飛羚,現在有納智捷這些自主品牌。香港車友很鄭重的說:「臺灣的國產車工業並沒有爛到哪去」。

 臺南 2015-1-16 (24)  

我不清楚 36600 平方公里的臺灣國土面積在全世界排第多少,但不容否認的是,這麼小又缺乏資源的地方,一旁也沒有鄰近大市場(大陸興起是這幾年的事情),臺灣這個地方竟然可以出現汽車工業,連帶扶植出這麼多的衛星工廠、零組件開發能力,在世界車壇上可以算是僅見的奇蹟。而且還有一點:進口車品質真的沒有比較好,同樣是小型 SUV,開過英國來的 Juke 或者印度來的 Ecosport 之後就不難發現 U6 的品質真是不賴了,遑論 U6 還是出自於臺灣自主品牌。

 

買國產車,花的錢有好大一部份留在臺灣島內刺激景氣;買進口車,花的錢有好大一部份跑到外國去。裕隆、和泰、三陽、六和或許看起來都是財團等級的嘴臉,但豐田、賓士、保時捷、標緻.其實也都只是國外更大規模的財團,只是因為我們不在當地所以不知道他們的嘴臉醜陋到什麼程度。同樣都是把錢給財團賺,同樣都是助長財團氣焰,給國內財團能嘉惠到國內更多同胞,況且汽車工業亦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獨立開發能力的,那些嘴巴說「國產車不爭氣」而跑去買進口車的,是不是該換個理由了呢?

 DSCF4545  

如果國產車商在保障就業的同時,透過關稅保護培育出know-how,那是眾人所樂見但不一定保證會成功的,南韓花了20多年才有今天的獨立研發力,而馬來西亞30多年來還只是停在萌芽階段,你給臺灣汽車工業以及自主品牌多少時間呢?國產車再怎麼爛,至少保障了眾多就業機會;進口車再怎麼好,也只是讓外國人賺更多錢走

 

買國產車或者買進口車並沒有對錯,或者誰比較厲害誰比較偉大,哪種車適合自己就買哪種車,但希望各位看官在決定買國產車或者進口車之前,別忘了想想你的這一張訂單,後面代表的意義有多神聖,至少不該只是一句:「國產車很爛」就能帶過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