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海外街拍 (1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約莫 20 年前廣州本田創立後,除了將 4S 店的經營模式帶進中國大陸,也開啟了「加價購車」的歪風。所謂「加價」的意思就是消費者固然可以按照廠商頒佈的市場指導價格購買車輛,但交車期往往會被經銷商上下其手,講白了就是車不會按照指導價格給你,不加價就不能提車(詳見中國大陸汽車講座:加價歪風)。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於其他大城市,北京對於汽車環保的要求相當特別。早年北京不鼓勵柴油車,但也不鼓勵 CNG 或者 LPG 車輛,因此北京大概也是大陸最早鼓勵電動汽車的城市。2010 年底北京實施搖號制度後(有車牌才能買車,沒車牌請抽籤抽到有車牌為止),北京市政府多了一道鼓勵電動車的聖旨可以用,一開始北京市政府就把搖號的號碼數切割相當比例給所謂的「新能源汽車」,而當時市場符合北京市政府規範的新能源汽車並不多,等於是買新能源汽車在北京不需要搖號就可以直接上路,直接促使了各種光怪陸離的電動車在北京大街招搖過市。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左駕版 Century 在大陸也是相當罕見,目前已知瀋陽有一間日本企業曾經帶進來一台,再來就是北京日本大使館與上海日本領事館各有一台。瀋陽那部已經許久未見,反倒是同樣在東北某個大城市前陣子曾經有台右駕的 Century 大剌剌隨便掛了張牌上街被警察活逮,照大陸法規目前應該已經進熔爐。而日本使館與領事館的車輛,早已經換成 LS600hL 以響應日本政府的有關政策。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K-Car 的貨車稱作 K-Truck,但 K-Car 搖身變成的轎式貨車該怎麼稱呼好呢?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汽車市場一年大概就兩萬多輛,排在全世界肯定是倒數的規模,但香港獨特的歷史背景與地理位置讓香港成為許多車商的獨特市場,即使規模小,還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車在香港上市。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古是 90 年代大陸最積極的進口車商,成功的在大陸打響「VOLVO 富豪」這個名號。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79 年中共宣布經濟開放,汽車需求不斷快速攀升,原本沿用多年的車牌制度在 1985 年已經瀕臨爆表,大陸政府遂頒發新款車牌格式因應,以每個大城市為基準進行發放,不若原先只以省為單位,但這組俗稱「86 年式」車牌的號碼系統到 1991 年又在部分濱海城市再度面臨爆表,才有現在這種英數混用的車牌格式出現。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 Q50 這款車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倒是新款 INFINITI 在香港的出現值得好好說一番。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59 由復活的愛快國際帶進台灣市場,愛快國際引進 159 固然是件好事,但開出進兩百萬的價格讓大家吃了一驚。當年台鳳的 156 號稱辦到好也不會破百萬,怎麼才隔七年就漲了一倍?愛快國際以及業代當然是以 159 有大幅進化來解釋,且雙 B 的入門車在這個時間點也早就都是逼近兩百萬起跳,不過可惜的是,代理商沒有強調到一個重點,其實 159 不能算是 156 的後繼車,以其車格來說,159 算是 166 的後繼車,頂多是原廠把 156 與 166 合併為 159,但 159 跟 156 市場定位也差一段距離,如果當初愛快國際主打 166 後繼車,消費者就比較容易以 150 幾萬的 166 售價來評斷 179 萬報價的 159,自然接受度就高了些。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OUDIA 是三菱最後一款高級車,因為開發費用太高,使得三菱財務危機持續惡化,另一方面也讓韓國 Hyundai 有相當大的利基弄到這款旗艦車作為開發範本,也才有現在的 GENESIS、EQUUS 這類韓系高級車。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CCORD 在台灣靠著「我最喜歡爸爸開車」這則廣告在本地鋪天蓋地的賣,第五代 ACCORD 又以一句「得意雅哥」繼續熱銷,六代達到最顛峰後,一方面是三陽與本田原廠終止合作關係,再來又受到 SUV 風潮興起影響,七代 ACCORD 銷量逐漸下滑,第八代雖然還是國產車,但銷量已經大不如前,因此九代轉為進口車並不令人意外。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106527_1113694965345475_1461742886_o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EVROLET MW 其實就是一台 SOLIO 的換標車,原因自然是 GM 在 90 年代後期入股 SUZUKI 後,為提振 GM 在日本銷量所做的策略性 OEM。MW 與 SOLIO 完全是同一條生產線生產,只有 logo 不同。不過為了壯大聲勢,一開始 MW 採用限量版本的方式上市,並且只在日本 GM-CHEVROLET 經銷商販賣。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TSUBISHI PAJERO Jr Flying Pug by 小樺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CORD Coupe 這款車因為日裔美製車開放進口而與臺灣產生緣分,不過在六代以前的 ACCORD Coupe 因為外型與四門版幾乎一模一樣,十分低調,所以南陽只引進到第四代,第五代 Coupe 據說僅有極少數是由南陽引進,絕大多數還是水貨。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代 LS400 是大陸的大貿車型(簡而言之就是官方正式進口),考量大陸國情,LS400 直接以「凌志 400」名義開賣。第一代 LS400 與 ES300 是大陸當時正規引進的兩款 LEXUS(GS、SC 都是亂七八糟管道過去的),自然 ES300 就稱呼為「凌志 300)。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照片,任誰都會一眼看出是一台 MAZDA 5。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得不佩服意美的包裝能耐,除了膽敢用 LSUV 來行銷 OUTBACK,許多人也都以為 XV 是一台休旅車。但說白了,XV 也就只是 IMPREZA 加個塑膠色的下包與輪拱,弄得比較粗獷一點,然後車寬與車高多了幾公分而已,然後售價跟著排氣量高出兩成,所以很多人一看之下真以為是 IMPREZA 的休旅版本。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成立於光岡是目前日本規模最小的獨立汽車品牌。原先僅是汽車經銷商的光岡,在泡沫經濟時期進入汽車製造行列,但光岡的產品大多是基於市售車加以「改造」,涉及到比較完整的成車開發,前前後後只有 OROCHI 這款作品。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日產 430 Cedric/Gloria 開出第一槍後,直六渦輪引擎在日本紅過逾 20 年,但最後一款搭載這種引擎的車,就是照片這台長得頗像禮儀車的玩意兒。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