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我不是車界的人,前陣子為了欺騙善良老百姓,打算印張名片。這名片上的抬頭著實讓我傷了不少腦筋,最後決定用「汽車文化」這四個字領銜主演。然而,不少不是對車有興趣的人見到這四個字,劈頭就問說:「台灣有汽車文化可言嗎」?



或許這個疑問也存在於不少車友之中,究竟什麼是「汽車文化」?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搞清楚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時至今日並沒有一個公認的解釋。我個人對其的理解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聽起來多少很近似於「社會」,但「社會」也是一個抽象性名詞,吾人也不需要刻意去釐清到底「社會」跟「文化」有什麼區別,畢竟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這樣定義「文化」一詞之後,把「汽車」加到「文化」前頭,就可以理解成「人與人之間透過汽車的互動」。


 


那為什麼會有人質疑「台灣是否有汽車文化」?按道理說,只要有非單數人類的地方,就會有社會,就會有文化,所以只要有人有車的地方,當然也就會有汽車文化,台灣有人、有車,怎麼會沒有汽車文化呢?前開那種觀點,無非是把「文化」這個詞的屬性搞混了。「文化」這個詞是個中性詞彙,本身並沒有任何褒貶義,如果硬要把等級強加上去,那就變成種族歧視了!舉個例子:「美國文化比台灣文化好」,這句話就充滿著沙文主義。畢竟文化是一群人類行為模式、行為結果的總稱,就好像拿海裡生物跟外星人相比,或是拿一公尺跟一公斤相比,邏輯上無法透過這種方式取得共通價值,也就無從比較起高低。



或許有人會質疑,明明台灣人開車遠比先進國家魯莽,對老車也不怎麼愛護,我們當然可以說台灣汽車文化不如西歐國家。這種邏輯有個問題是「以點打面」,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應該都覺得日本人守分守記有禮貌有規矩對吧!那各位知不知道日本人在電車裡基本上是不會讓座給老弱婦孺的?難道我們就因為他們不愛讓座就覺得他們還是夷狄之邦嗎?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對不對?這就是以點(不讓座)打面(日本人禮儀)。台灣人固然比已開發國家更善於演奏汽車喇叭交響曲,但這只是一個「點」的問題,吾人不能用一個「點」(或是幾個點)就去評價整個「面」,一方面以偏概全,二方面還是上面提到的「文化沒有對與錯,亦沒有上與下」。


 


撇清了這些不該被附加的價值觀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來看,具體的汽車文化是什麼?其實會問這個問題,顯然還是對上面那一大串的說明沒有搞明白。任何人對於汽車的動作,都可以視為汽車文化的一種,那怕就只有這麼一位仁兄這樣幹。通常在進行文化分析上,會把特定人的舉動,依照同樣進行類似舉動人數的多寡粗分為「主流文化」、「次文化」。汽車文化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不過這麼說起來還是很抽象,我們就用比較淺顯易懂的實際例子來入手。



基本上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汽車文化,最快的方法就是「車牌」以及「車種」,所以我到每個地方,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好好研究當地的車牌。以台灣為例,台灣因為不允許個性化車牌,所以好車頂多就是 8888 這種吉祥數字,而 2266、5987、0878 這種諧音不太好聽的數字,也就相對比較不受歡迎。講到這裡不難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於車牌數字的選擇,是不是深受既有生活習慣的影響呢?我就不相信有什麼人寧願自己門牌號碼是 2266,但就打死不讓汽車也掛上 2266 的車牌。所以說,「汽車文化」當然是一種了解當地文化的管道;或者反過來說,當我們了解一個地方的當地文化之後,就可以很快的去理解一個地方的汽車文化。好比南部人多半低調,所以真正最有錢的臺南人並不是開什麼 Bentley、Ferrari,反而是騎一台破達可達,而且頭上還不戴安全帽。


 


講到這裡,相信多數人應該對「汽車文化」比較有些概念了。那麼這就可能有一個問題繃出來:「那幹嘛要研究汽車文化」?其實這正是我這幾年在研究汽車文化碰到的最大障礙,尤其是對車沒興趣的人,常常會這麼質疑我的動機。其實也不要說那些不懂車的人,在車界裡面,汽車文化的研究氛圍也是很低,最重要的關鍵還是「社會現象」使然。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網路上上傳汽車照片得遮車牌」。其實我是很反對這種作法的,一張汽車照片裡面,車牌是解讀這張照片最棒的切入點,少了這個環節,就得透過別的管道迂迴一番。當然,大家會說,車牌曝光會導致個人資料曝光,這種解釋我也已經聽到煩了,但請恕我直言(儘管這句話會得罪我身邊不少好友,但我還是不得不說),四個字「杞人憂天」。關於這個問題,由於不是本文主題,所以我這裡簡單帶過:要取得個人資料,車牌只是一種,以目前科技而言,單從姓名、影像就能夠查到更多且更詳細的身份資料了。所以至少我在部落格裡面我從來不會遮住我自己的或者家裡的車牌。當然,既然這是一種本地的汽車文化,我還是予以最大限度的尊重,所以除非是違規或者內容上必須讓車牌出現,不然我還是把車牌做一定程度的遮掩。



車牌遮不遮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車牌的問題只是要凸顯汽車文化在台灣面臨到的研究困境。不要說遮車牌,光是路邊拍個照都常常被人家說五四三的,要是跑去跟公部門打交道,多數是以拖待變,然後找個藉口一推了事,若面臨到自以為很有權利的部門(比方條子店),往往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先刮一頓後再來一番拷問。所以說,在台灣研究汽車文化既沒有官方資源,在進行田野調查時候遇到的阻力又是五花八門,更過份的是還有一些有心人士趁這個機會收過路費。我就實在是搞不懂一本裕隆舊型錄、舊廣告為什麼可以賣到幾百塊錢乃至於幾千塊錢。說起來不誇張,我在台灣找尋汽車型錄滿多年的,「裕隆」汽車的型錄(不含 NISSAN logo 的)是直到這一兩年才誤打誤撞 A 到個幾本,所以當我看到日本人在我面前進行台灣汽車型錄大點兵的時候,也只有汗涔涔淚潸潸的份了。


 


在這些惡劣的客觀條件存在的前提下,也難怪有很多人會去懷疑台灣市場存在汽車文化。其實,這句話該換成「台灣有多少人在研究汽車文化」?對於文化進行時間軸以及態度進行橫向剖析,可以把文化切割為「從事文化」、「創造文化」以及「研究文化」這三種角度。不管車界與否,多數台灣人所做的是「從事文化」;「研究文化」這一塊向來就很少人願意做,不是只有汽車文化這裡這麼可憐;至於「創造文化」就更不用說了,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聚才有可能發生。扯遠了,講到這裡似乎還沒回答到問題:「為什麼要研究汽車文化」?



文化,是人生活的依循,如果都搞不清楚為什麼初一要吃素就拿香跟著拜,不覺得很盲目嗎?固然,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明白初一為什麼要吃素,就好像大家都明白為什麼 2.5、3.7 的車在台灣沒人要。我們生活在世界上,肯定必須對文化做一定程度的了解,才會有辦法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要。關鍵就在這裡,當文化的層次已經不是「基本所需」時,多數人就會選擇不去進一步了解文化。對於這種取捨我也沒什麼立場可以多說,的確沒人規定若不知道以前台灣出現過幾種車牌的人就不能開車上路,知道這些事情跟不知道這些事情,都可以活得好好的,邏輯上如果了解更多是可以活得更好,但也就必須投入更多時間、金錢與精神,在交互計算之下,顯然「深度了解文化」不是多數人認同的好選擇。


 


難道,研究汽車文化就只有滿足興趣方面的意義嗎?我也承認,文化工作是必須要有熱情在後面加持才行,過程當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阻力,而「研究文化能當飯吃嗎」相信是所有文化工作者聽起來最刺耳的一句話。其實撇開興趣、傳承這些主觀/太高層次的意義,研究文化並不像多數人所想像的這麼沒價值。的確「研究文化」本身不能當飯吃,但是把「研究文化」的「態度」抽離出來,就會是個很強的武器了。



此話怎講?除非未來註定一輩子跟機器打交道,只要未來會跟人接觸,勢必得了解對方在想些什麼。「心理學」學的是「一個人」的想法;而「文化」就是「眾人心理學」。在社會生活上,吾人並不是每次都只跟「一個人」打交道,往往是跟背後代表一群人的幾個少數人打交道,這時候有必要去了解他們背後每一個一個人的想法嗎?不需要,只要了解這些人的文化,對方就任你宰割了。講起來好抽象,我們以台灣車界的事情各舉一正一反的例子:正面例子是裕隆 CEFIRO,瞄準台灣人貪小便宜、俗又大碗的心態,加上勞斯萊斯這種光環的加持,一下子就賣翻天;反面例子也是出自於裕隆,把飛羚 101 外銷到荷蘭,卻完全沒有先把當地文化、汽車文化搞清楚,以為只要有人肯麥、價格夠低就能夠搶市。不要說是 20 年前了,即使是現在,西歐先進國家會買非先進國家汽車的,幾乎都是外來移民。你能想像嗎?在西歐,雞翅比雞腿便宜,雞腿又比雞胸便宜,道理在於因為雞胸沒有骨頭。上回在北京跟丹麥人吃飯時,Kurt 趁大陸人去上廁所的時候跟我爆了一個料,他說餐桌上的「骨肉相連」(雞肉與軟骨連在一起的烤串)這道菜在歐洲是給動物吃的,只要有骨頭的肉基本上就不會有人買來吃。飲食文化尚且如此了,歐洲人有必要省買車錢去買飛羚嗎?飛羚、華晨、奇瑞外銷西歐慘淡經營,就是因為不了解西歐當地文化乃至於汽車文化,以為只要便宜就行得通,殊不知那是亞洲與非洲的汽車文化,豈可直接比附援引在歐洲呢?


 


這篇文章寫到這裡,差不多也進入結論了,不知道您明白了多少呢?



其實要研究文化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畢竟每個人都是組成文化的一份子,只要平常多留意一點、多做一兩個小動作,您就可以成為研究文化的一份子。以汽車為例,每年給買進門的車拍張照片、過期的駕照不要急著丟、被條子攔下來的時候,杜蘭之餘瞧一下條子車上又多出現了什麼神奇寶貝...這些小動作都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汽車文化的保存乃至於汽車文化的研究,尤其身為愛車人士的您,不要隨手把型錄、雜誌、相片通通丟丟掉,傳到網路上跟大家分享、轉送給研究單位都遠勝過捐給垃圾山焚化爐。當然,我更希望的是,有越來越多人願意不畏萬難加入這個被冷落被忽視的行列,特別是羨慕日本 CG 動不動就能出些精彩別冊、英國某些雜誌動不動就能出現怪機絲,不要只是羨慕別人,而更應該檢討我們自己為什麼做不到,發現原因之後就針對這些缺點進行努力,誰說我們台灣不能端出強而有力的汽車文化成果給全球車壇一瞧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