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F3387  

三菱汽車稱得上是一間慈善事業。在全球大規模車廠中,三菱應該是唯一一間對於造車技術傳授最慷慨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三菱就不會有今天南韓的汽車工業,而臺灣的中華汽車也受惠於三菱原廠的權利下放(可惜中華汽車還沒有像現代汽車那樣發展出自己的一條路),遑論對岸的自主品牌,汽油引擎幾乎都是三菱4G系統包辦起家,就算到現在,三菱引擎還是大陸配置數一數二廣的汽油引擎。

 

然而,三菱也應該是全球大規模車廠當中,造假數據最多、最久的一間。80 年代的三菱是顛峰時期,小從 Lancer 大至 Pajero 款款熱銷,品牌形象不輸銷量排在前面的日產豐田。90 年代三菱在賽車活動上的表現,進一步把品牌氣勢推升到極致。但不知道是三菱裡面哪位豬頭(或者是其他廠牌的臥底?)在三菱氣勢如虹的同一時間,下令對某些產品的某些缺陷予以隱瞞,結果在 90 年代後期經由消費者的指控以及內部告發才公諸於世。

 DSCF3898  

三菱第一次隱瞞瑕疵事件,對於三菱形象固然影響頗大,日本自家市場反彈尤其激烈,使得三菱在日本樣銷量低迷至今。但在海外的影響,除事件主角 Pajero 以外還不是很嚴重,尤其第三世界的三菱還是很受歡迎。然而,三菱產品開發逐漸受到銷量不振拖累,產品競爭力每況愈下,在市場上漸漸被邊緣化。臺灣可能感受的還不是很明顯,畢竟台灣是全球少數對三菱到現在都還很捧場的地區,但像歐洲、美國、東南亞,三菱車款多半退出消費者買車時的首輪考量對象,美國更是被戲稱為「宣告破產人開的車」(因為三菱標榜不用付錢就可以開走)。如此一來,三菱產品的開發週期一延再延,吸引力當然就很有限。以臺灣為例,在新 Outlander 上市以前,整個三菱展示間幾乎跟中古車賣場沒兩樣。GrunderColt PlusLancerSAVRIN放眼望去還沒有一台是五年以內的車,差別只在於出廠年份比中古車賣場的新,除了價格就只能靠死忠族群,或者偶爾從商用車過渡來的客人勉強維持銷量。

 DSCF7200  

前面提到,臺灣是全球少數對三菱還很捧場的市場,臺灣以外的三菱汽車銷售表現,多數地區就是悽慘兩字。結果在這個時候,三菱又爆出虛報油耗的第二次造假事件,對於三菱應該是致命一擊。儘管VAG 排污造假事件演變到現在,VAG 也沒有倒閉,虧損個幾年消費者還是會陸續回籠,三菱或許不至於 game over。但 VAG 銷量是三菱好幾十倍,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三菱可沒多大群的死忠支持者;第二個就是,三菱造假是第二次,而且三菱還沒從第一次隱瞞瑕疵事件當中站起來,現在又被予以重擊,前景不容樂觀。

 

這段分析,看起來有點像是廢話,不過我個人很懷疑,這件事情的「抓耙子」:日產,應該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DSCF3850  

日本汽車市場在 90 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日產已經很習慣泡沫經濟時期的開發步調,加上整間公司管理制度相當鬆散,導致一系列大量虧損,遂於 1998 年被雷諾收購。日產在 90 年代的沈淪使得日本汽車市場發生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變化,那就是 TOYOTA 注定一枝獨秀!在日產嚴重虧損以前,TOYOTA 集團的銷量市佔佔比還不至於超過 4 成,也就是說,把日本第二大車廠與第三大車廠的銷量加起來,是可以跟 TOYOTA 抗衡的。但日產敗退後,TOYOTA 已經完全取得銷量絕對領先地位,如此一來,在雷諾的主導下,日產開始與其他幾間日本品牌合作,主要把日產、鈴木、馬自達、三菱這四間廠串在一起,彼此互相 OEM 彼此缺乏的產品,一方面補足戰鬥力,二方面可以刺激銷量,所以 21 世紀以後這四間車廠的車不少都是換標來換標去的。

 Resize of 日本型錄 2013-1 (7)  

而之所以雷諾沒有找上本田是因為本田一直以來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與其他車廠合作大抵就是 70 年代後期開始跟 ROVER 打拼到 90 年代,而自家同鄉只有跟 ISUZU 學學 SUV 的造車與銷售技巧所以一度出現換標車。本田也是日本諸多車廠當中唯一機車汽車輕自動車賽車通通都玩,而且玩得都很大,所以綜觀 21 世紀以後的日本車市可以發現,大致就是區分成 TOYOTA-DAIHATSUMAZDA-MITSUBISHI-NISSAN-SUZUK I HONDA 這三個系統,一度因為被 GM 納入的 SUBARU 隨著金融海嘯被 GM 丟出去,旋即被 TOYOTA 撿走,也才會讓現在 IMPREZA 裡面看得到 ALTIS 零件的現象。

 

當然,雖然日本車市分成三大系統,很顯然還是以 TOYOTA-DAIHATSU-SUBARU 這個集團為首,獨來獨往的 HONDA 暫且不論,剩下的 MAZDA-MITSUBISHI-NISSAN-SUZUKI 可以稱得上唇齒相依,只要哪一間發生什麼事情,其他幾間也會受到連帶波及。比方幾年前日幣狂升,而馬自達又把日本生產線提升到全球供應主力基地時,一度讓其他三間捏把冷汗,幸好安倍上任後日幣大貶才解除這場危機。而這次的造假事件如果放任三菱掛點,MAZDA-NISSAN-SUZUKI 三間車廠是沒有太多好處的。

 Resize of DSCF9803  

三菱汽車乍看之下在這四間車廠裡面,似乎可取代性是最高的:轎車賣不贏 NISSANK-Car 賣不贏 SUZUKI,休旅車就更不用說了。但是三菱汽車背後的三菱集團,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大型綜合事業體,雖然整體營收沒有 TOYOTA 那麼強,但三菱集團的觸角可能是日本最廣的,背後牽扯的利益當然也很可觀,對其他三間車廠而言,與其說與三菱汽車結盟是為了提振銷量,但為了自家供應鍊取得更好的談判優勢可能才是主因,而這點也同樣適用於其他日本車廠,換句話說,三菱汽車一旦出現了什麼三長兩短,TOYOTA 或者 HONDA 應該不會隔岸觀火,遑論海外還有許多車廠對於三菱汽車這間慈善事業體磨刀霍霍。

 

這項觀點可以從日產火速收購三菱股份得到佐證。以一般企業經營觀點而言,通常一間公司一開始發生問題時並不是最好的併購點,一方面公司內部人心惶惶,二方面市場反應還處於不理性階段,現在只要造訪日本三菱原廠官網,首頁就是道歉啟事,試問在這樣的前提下還有多少人願意點進去看其他的消息呢?還不如等三菱這把火燒一段時間,儘管火燒越久,三菱汽車可以能負債越多,但只要稍微算出一個財務的平衡點,再趁達到黃金交叉時予以收購,豈不就是以最便宜的代價買到最划算的公司嗎?所以日產火速收購三菱大量股份這件事情,單就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是很可疑的,因為就財務上很可能不是一個恰當的切入時點。

 MITSUBISHI 道歉啟事  

當然,連我這種外行人都看得出來的東西,日產不可能傻成這樣,我再怎麼看,整起事件都很像是日產按照已經寫好的劇本在跑龍套。

 

前面提到,雷諾併購日產後便積極推動與 MAZDAMITSUBISHISUZUKI 這三間車廠的合作案,三菱幫日產代工也不是第一次,沒道理日產到現在才發現三菱的油耗造假,況且這件事情的炸彈:DAYZ,已經在日本當地上市好一段時間。VAG 的排污造假是從第三單位指控的,而三菱油耗造假是日產去告發的,這個動作有違正常商業邏輯:既然大家有合作,幹嘛不私底下講一講,大家好聚好散;公開講不就等於撕破臉?日產公開舉發三菱油耗造假,除了讓雙方撕破臉以外,日產也冒了一個險,就是誰以後還敢跟雷諾日產談合作?畢竟每間公司都有些不太好看的事情,而在與其他公司合作的過程當中也難免或多或少的會被對方知道,因此「隱惡揚善」基本上是同業合作的「潛規則」。反過來說,日產甘願破壞這條潛規則,也要舉發三菱不正當油耗數據,顯然就是有一個更大的誘因在後面驅使,既然三菱有錯在先而且錯得離譜,輿論是不可能跑去指責日產,反而日產會因為「勇於揭弊」而賺到不少喝采,這種便宜不佔實在有點可惜,如果還可以讓日產進一步用便宜的代價收購三菱,進而承接整個三菱集團的供應鍊談判優勢,一切就顯得很合邏輯了。

 DSCF3826  

到底日產有沒有這麼邪惡的寫下這套劇本,三菱/日產高層以外的人是無法知悉的,以上也只能算是個人臆測之詞。不過日產火速收購三菱股份這件事,裡裡外外與一般經營邏輯杆格甚多,對日產而言,收購這麼一間銷量三三兩兩的公司,銷售數據提升意義並不大,才會更讓人好奇背後的藏著些什麼道理。但畢竟日產收購三菱股份,稱得上是 21 世紀日本車壇的頭號消息,個人是很期待,日本能因此早日出現一間或者一組車廠連橫系統可以跟 TOYOTA 進行抗衡。畢竟不管那個產業,只要是一間寡佔,市場都會顯得很單調乏味,消費者也只能被牽著鼻子走,至少我在看 21 世紀以後的日本車市,就是一間 TOYOTA 在那邊嘻嘻哈哈。比起 90 年代或者泡沫經濟的 80 年代,的確是相當枯燥單調。

 MITSUBISHI 博物館停車場 (29)  

至於三菱汽車本身能否因為日產收購股份而重生,我覺得不是很重要,而且我覺得,日產也應該覺得不是很重要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