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監理站的全部驗車關卡,最後就是領牌啦!因為是標準美國車,只能掛上舊牌。令人驚訝的是,台北八德監理站五年來舊牌順編也只發放了 100 多張!所以我依然領到 S5 結尾的舊牌。
鎖上車牌後,購買籌畫足足三年的外使車終於到手啦!開起來是什麼感覺呢?坦白說,畢竟是美國市場專屬車種,其實不太適合臺灣的道路環境。一個最簡單的,TAURUS 側面毫無方向燈,當側面有摩托車時,轉彎比較危險,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前面側邊小燈與車頭方向燈做跨接,讓小燈在打方向燈時也可以閃爍,只不過,畢竟只有 10W,亮的程度也很有限。
再者,TAURUS 的車身前窄後寬,所以倒車的視角很難抓,原廠只有配備到倒車雷達而無倒車影像。更誇張的是,就算打開車門往後看輔助倒車,依然只看得到肥大的後輪拱,要抓距離非常困難,只能跟倒車雷達賭人品。
打開車門看不到後方,除了後輪拱肥大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乘坐位置離兩側其實滿遠的,換句話說,乘坐位置很靠近車身中央,所以在變換車道看後視鏡也是死角一堆,不管左邊右邊都必須把身體挪前挪後一下才比較保險。
然而,也因為座椅的位置偏中央,所以 TAURUS 也能給乘客一種很安心的安全感,車身結構牢牢的包住,而且風切聲與地面噪音抑制相當好,開長途十分舒適,再放上美國歌曲,就很有在美國馳騁的感覺了。而因為是 2011 年式的車型,所以 SYNC 也只搭載到第一代機型,只能說還堪用。
美國政府配給 AIT 的 TAURUS 清一色是第二等級的 SEL,比起最入門的除了多出倒車雷達外,中央扶手杯架多了上蓋、倒車自動下折後視鏡、真皮方向盤、助手席電動椅、LED 駐車燈、同色車身後視鏡,坦白說除了倒車雷達以外,都是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雨滴感應雨刷、皮椅、自動遠光燈、自動巡航、車道偏移…等都要到更高級的 LIMITED 才有,以這種配備設定在臺灣市場而言算是讓人開了眼界,畢竟 TAURUS 在福特的定位而言可是台旗艦車!
坦白說,沒有那些電子輔助配備,在市區開 TAURUS 真的挺辛苦的,幸好搭載的 3.5 V6 引擎動力隨傳隨到,六速自排也還算有反應可言。只不過這種搭配之下,高速油耗勉強有 12,市區就不便多說了。然而,其實這種數字還算可以接受,因為這一代 TAURUS 幾乎是一台休旅車了!雖然它的外型是一台典型轎車,但座位的 H 點比起一般轎車來得高,跟 JUKE/CH-R 幾乎一樣,而且輪胎用的是 235/55R18,也就是 LEXUS RX330 的胎皮,跟休旅車大概就只差在沒有第五門的掀背造型,算是美國特有的用車文化吧!
有趣的是,雖然是 AIT 的車,但時速表卻是公里表,而且還有 FM 收音機,推測應該是因為臺灣環境,所以 AIT 選的是加拿大規格,如此一來也比較可以避免英里看成公里的超速罰單,而且也不必傷腦筋要怎麼去收甚麼衛星 FM 訊號。
總而言之,TAURUS 畢竟是一台典型美國車,而且外銷地區以美洲、中東為主,亞洲歐洲並不在市場指向範圍,雖然儀表視覺效果頗有歐洲福特的感受,但裡裡外外只發現一個東西跟台規 MONDEO 共用:使用手冊皮套,其他應該都是北美自行設計開發,所以在台灣道路環境而言,沒引進 TAURUS 是對的,實在不大合適。然而,買外使車就是這樣,享受犧牲-犧牲享受,開那些適合台灣環境的車久了,總是有點癢癢的;搞這種特殊規格的車,雖然開起來與養起來都比較累,但這就是「享受犧牲」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開這車在路上不怕撞衫,目前就了解,除了 AIT 另外一台早一周結標的 TAURUS 之外,臺灣還有一台自辦進口的 SHO,要在路上不期而遇實在是挺困難的。
「享受犧牲」一天下來,把車停回車庫。打開電腦,看著幾年前在路上遇到這台 TAURUS 掛著外字牌拍下的街拍照片,依稀記得當時覺得這種外使牌好威,車子稀有又載著洋人到處跑,不知道坐在上面是什麼感覺?真的沒想到有朝一日,這台車就停在自己車位,雖然它已經不再是 AIT 的代步工具,不過光是它曾經是美國領土的一部分,上面所發生的故事就已經讓人津津樂道。
因為政策因素,使館車輛曾經是突破種種限制,讓各式各樣車輛在台灣合法上路的奇妙管道。50~60 年代自備外匯管制/核發固定行照、70~90 年代日本車輛進口禁令,不受限制的使館途徑讓當年臺灣的路上多了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車。然而 1996 年底開始 WTO 日本車進口、2002 年全面開放自備外匯進口車,留學生/使館這些「特殊管道」光環逐漸消褪。如今 ARTC/VSCC 認證全面上路在即,緊接著留學生系統,使館,這個曾經同樣是弄稀有貨色法寶的途徑,也即將退出進口汽車的舞台。很幸運的在這個最後機會,能夠親自體會到特殊管道的滋味,雖然沒有 70、80、90 年代那樣搞 LEXUS、CROWN、RX-7 來得威風,但總是搭上了最後一班列車,就像 2013 年 12 月 30 日國道收費站的最後一天,我特意把中山高所有收費站由北到南走一遭,見證歷史的最後一刻,而今又抓住這個最後機會,十年之後,肯定又有了一個可以跟年輕一輩車友好好說嘴說嘴的歷程。
感謝各位的耐心收看,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分享給各位這樣不凡的購車經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