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街頭獵殺 (12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日本十個有外銷的汽車品牌當中,除了 TOYOTA 因為口碑好品質佳以外,最具有產品迷戀度的,本田是當之無愧。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對 330i 這個型號應該不陌生,但你見過 E46 前期的 330i/330ci 嗎?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象中多元計程車最早是由高雄市開先鋒,標榜迥異於傳統大黃色塗裝的活潑特性。而編制上多元計程車既然屬於大眾運輸工具,因此計程車享受的政府優惠方案,多元計程車也多少能雨露均霑,且因為不必漆成大黃色,多元計程車開放幾年下來的確種類五花八門,十分「多元」。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在路上看到的環保車型寫的應該是「PHEV」,而這台 OUTBACK 車尾寫的則是 PZEV,就是稍稍的有一點不同。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休旅車老早是目前所有汽車廠的搖錢樹,愛快旗下唯一的休旅車 Stelvio 當然也是全品牌銷量最大的車型。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跟 SENTRA 車系的淵源相當流長,第二代 B12 就受惠於美國製造而有正式引進,後來 B13 更把首度出現的美規 SE-R 進口販賣,B15 之後狀況就變得比較複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200 HIACE 這款車,先前曾有車友在北海岸某生命園區拍到,用作接駁車(車友街拍(基隆大坑內):TOYOTA H200 HIACE),本以為全台灣應該就此一部,但近日在臺南又見到第二台,規格應該沒有差異,都是高頂長軸車型。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3281.JPG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NDA 這款洋版熊貓車,第二代受惠與當年法雅國際取得代理權,成為法雅旗下最便宜的銷售產品。不過第二代 PANDA 定位已經變成小型 MPV,不若第一代就是把 PANDA 拉高而已。第二代 PANDA 在本地不至於說賣不好,只是受限於法雅整個代理商的經營氣勢,第二代 PANDA 算是在台灣曇花一現,如同當年三信代理時代,同樣有正式引進 PANDA,但是未能打開太多知名度。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來以北美做為市場的日本車廠,都必須針對當地推出大型休旅車,過往的 MITSUBISHI EVANDER、SUBARU TRIBECA 都是,而且都是賣不好的例子,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這兩間日本品牌在美國的經銷商數量太少,加上品牌印象不深,一直以來也只有 TOYOTA、NISSAN 的大休旅比較吃得開些。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MW Touring 的歷史應該是由 1600 Touring 起算,但真正第一台五門旅行車要一直等到 80 年代的 E30 才出現,比起其他歐洲品牌,BMW 五門旅行車推出得算很晚。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往 90 年代出現的 CLK 其實就是 C 系列跑車與敞篷車,CLK 只是把外觀改成像是 E-Class 般的模樣。然而推出兩代之後的 CLK 重新更名為 E Coupe/E Cabriolet 之後,進入 W213 的 E-Class 依然沿用這兩個名稱推出跑車與敞篷車。然而在 W213 世代的 E Coupe 與 E Cabriolet,底盤已經與 C-Class  無關,換句話說,不過長大的 E-Class 獨自推出雙門與敞篷車款後,也就代表 C-Class 有足夠的尺寸可以讓敞篷車系復辟。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上一代 V-Class 的最入門車型 VITO 也曾經正式引進臺灣,坦白說我沒看到實車之前我也不知道這件事情。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 KIA 外型越來越誇張,STINGER 算是集大成之作了。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0 年代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最顛峰,豪華汽車消費力大增,W126 S-Class 首當其衝滿街跑。也因為消費客層居多,原先 W116 時期頂規的 450SEL 普遍被認為 4 開頭不吉利,因此在 W126 小改後索性直接跳過 420SEL 這一款車(小改前的 W126 剛好沒有 4000C.C. 的級距)。不過如此也給了水貨商一條新的途徑,總代理不進,那水貨就可以盡情揮灑,加上 420SEL 在北美屬於大宗車型,因此當時的水貨商普遍以 420SEL 的低價來跟總代理的 500SEL 扮豬吃虎。儘管 420SEL 動力確實比不上 500SEL,但也算很夠用了,至少不會像 300SEL 開起來那麼笨。因此當年水貨商普遍的陣容是 260SE、300SEL、420SEL 與 560SEL,算是把中華賓士吃得死死,從入門到頂歸不僅配備更多,價格卻更便宜,加上氣派的美規前後保險桿,就算當年買總代理的 W126,也都很流行買回來直接改美規保桿,尤其在台北市道路停車格還沒縮減為 5.2M 長度時,美規保桿幾乎是賣到缺貨。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PUCCINO 應該是近年車重最輕的日本量產車,其概念車階段甚至車重還不到五百,車身以及傳動軸採用特殊玻璃纖維,懸吊幾乎都是鋁合金,車身當然也是輕量化鋁質,不過這樣是否可以承受敞篷車所需要的剛性是有點令人懷疑。實際量產時,這些材質有做了些調整,因此發表時的標準車重來到 700 公斤,但還是比 HONDA BEAT 輕了快一百公斤,因此加速很快,但畢竟只是 K-CAR,時速表最高刻度也只有 140 公里。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地小型車汽車市場,日本車一向是老大,韓系車或者歐系車即使標榜價格,一樣撼動不了這片江山。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LEX 這款車是曾經在臺灣路上能見度很高的 WINDSTAR 後繼車,因為 WINDSTAR 後來排氣量越來越大,福特六和勉強引進 FREESTAR 落得不叫座的局面,因此排氣量稍微下修的 FLEX 當然競爭力比不過日系基礎的 i-MAX,加上 SUV 熱潮普及,FLEX 自然跟本地沒有太多緣分。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 AMG 的歷史上,C36 一定是一款不會被錯過的車,任何介紹 AMG 歷史的文章都一定會提到 C36,不然就等於白寫了。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7 這款 BMW 史上絕無僅有的旗艦加長轎車,其聲望與地位不需多述,20 多年過去,現在還能見到路上行走的 L7,更是令人敬佩。敬佩的不只是 L7 本身代表的地位,而是 L7 這台車真的非常不好照顧。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