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情提要:我國汽車車牌演進至今,已經變換過九次。現行的英文車牌是歷來僅次於日據時代規格使用最久的。不過英文車牌當初設計時沒有妥善規劃容納量,是以英文車牌也是歷來最混亂的(可參考你認識身邊汽車車牌的意義嗎?)。關於我國民國六十八年以後的車牌,四年半前曾經有專文介紹(請見台灣汽車文化2:台灣車牌解碼(上)),是以本篇介紹者,乃從民國六十八年「前二後四」六碼數字牌再往前的演變。



民國六十八年推出的車牌,正是圖中的規格,某程度其實很接近最新款的租賃車牌,只是現行字體沒有當年來得大。而在民國六十八年以前,我國的車牌仍舊藏著許多秘密。不同於「上集」,本篇「下集」不採倒敘法,直接從台灣最早的車牌切入分析。


 


不同於大陸一開始的各自為政,台灣因為受日本政府統治,在汽車出現的年代,總督府便積極規劃車牌管理。之前專文介紹過最早臺灣的幾台車(請見臺灣汽車歷史:從第一台車到首度正式開放進口 ),理論上在大正元年(1912 年)到大正九年(1921 年)是有一段沒有車牌管理的空窗期,但此時臺灣汽車總數量也不多,實際管理採用的是車款、排氣量登記制。直到大正九年「自動車取締規則」出現以後,臺灣才正式有官方核發的汽車車牌。大正九年「自動車取締規則」裡面規定的車牌格式,原則上是沿用自日本本土當時的管理方式,但考量臺灣幅員較小,是以臺灣的車牌劃分比日本詳盡得多(是以有一說認為臺灣當時的車牌仍仿自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格式)。當時就依臺灣在大正九年(1920 年)重新劃分的行政區: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花蓮港廳、臺東廳以及澎湖廳(澎湖廳是在 1926 年才設置,是以一開始澎湖廳的車歸屬於原轄區高雄州,但在澎湖廳獨立以前,澎湖並沒有汽車出現的記錄),按州名簡稱分別為:北、新、中、南、高、花、東、澎,後面再設置兩碼數字成為車牌,後來因為車輛成長甚速,臺北州有擴充到後三碼的情形。以目前調查到的老照片來看,臺北州曾經掛到 900 多號,甚至可能有四碼數字出現。



有趣的是,日據時代車牌的管理並不是由總督府交通課全權掌握(就好像現在交通部一手包),總督府只把牌照裡面出現的東西規定出來,且要求字體為 Arabia 格式,其他細部由各州廳自己決定,所以當時各州的車牌大小並不一致。以字的粗細而言,新竹州與臺中州的「新」、「中」僅有 1.5 公分粗,而其他州廳為 1.7 公分;至於字的寬度也是新竹與臺中最與眾不同的為 7.2 公分與 9.1 公分,其他州廳是 6 公分;字的高度就很亂了,臺北州、臺南州、花蓮港廳與臺東廳是 12 公分。高雄州、澎湖廳是 13 公分,新竹與臺中為 9.1 公分;最後,字的間隔方面,臺北州、臺南州與花蓮港廳規定是 1 公分,新竹州為 1.8 公分,臺中州為 1.5 公分,其他州廳則無規定。至於顏色,自家用車為黑底白字,營業用車為白底黑字,且需在車頭車尾標示營業字樣,不過高雄州並沒有區別營業用車車牌,車牌統一都是黑底白字。


 


光復以後,由於戰亂毀損以及移交資料有限,國民政府在民國 35 年 5 月 1 號進行車輛總登記,並頒佈最新車牌規格,此時是臺灣第一次車牌大換血。當時的車牌格式共有兩種:「國」後面接數字,以及「國」後面接數字,數字後再接「臺」字樣,兩種車牌區分意義尚有待釐清。



「國」與「國臺」車牌畢竟是過渡時期,在國民政府交通部復行運作後,便針對全中華民國所有的車牌格式進行大彙整,按照省市進行牌照更換,車牌前方的數字代表省市,臺灣被分配到的是「15」(具體原因不明,亦即不清楚這個順序是怎麼排的),是以民國 37 年,臺灣車牌第二次大換發,變成「15」開頭,後面接上四碼數字,這也是第一次全數字車牌的出現。



從這種車牌格式不難看出,臺灣當時車口總量未超過一萬。但理論上 「15 四碼牌」的數字部分第一碼應該隱含著「發牌地區」的區分,不過現在資料已經不可考。另外,15 後面四碼數字的車牌每兩年需隨汽車檢驗時進行更換,而每年的牌照格式都稍有不同,以防假冒。


 


「15 四碼牌」擴充容量很有限,當時臺灣汽車數量越來越多,是以民國 47 年,播遷來台的交通部決議擴增本地汽車號碼容量,在 15 後面改為五位數,並且配合當時法令,數字車牌下方加上驗車年度(也就是這張車牌有效日期的起迄年份),這是我國首度出現「下排數字」的車牌。同時也首度區分小型營業車、小型自用車、大型自用車、大型營業車做不同顏色區別。



<照片當中隱約可以見到最下排有「數數-數數」的數字顯現>


所謂的「驗車年度」,其實當時汽車行照兩年就得更換一次,為了方便管理,交通部決定直接在車牌上面顯示起迄時間,這樣過期的車在路上一眼就看得出來。民國 57 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按照民國 36 年的發牌邏輯,交通部決議臺北市車牌開頭代號為「70」,原先台北市內 15 開頭車牌於民國 59 年全面換發為「70」開頭,其他格式不變。




15、70 車牌一路發到了民國 63 年底,因為臺灣經濟起飛,號碼趕不上汽車增長速度,加上自民國 61 年開始,驗車改為三年一驗,是以交通部決定再次更換車牌。有別於以往交通部發行的車牌,此次將發牌地的監理機關也一併顯示出來,臺灣省部分以「省一」一路發到省「廿九」,台北市則以「市一」發放到「市九」,另有「金一」車牌。後面一樣跟的是流水號,最下方仍是驗車起迄日,但整個車牌格式已經跟以往大不同,頗有日本雙層車牌的調調。



雙層車牌當中的「省一」~「省廿九」理論上是按照北中南東的順序劃分,但省一的台北縣消耗甚快,是以省廿開頭的有一半以上是台北縣擴充的,具體到底怎麼劃分監理區還得查證。


 


從 15、70 後面五碼數字車牌開始,因為每三年要驗車,此時就必須重新換牌、重新領號,對於民眾非常不便,託關係弄到的吉利數字車牌用個兩年又得再玩一次。公路局當時這種做法其實還有一個用意就是累積規費收入,不過民國 60 年代因為經濟起飛,規費收入佔公路局的預算比例越來越低,是以不斷有質疑聲浪要求公路局廢除此不合時宜規定,是以民國 67 年牌照換發全數字牌時,便取消驗車起迄年份標示,完稅標示改為貼紙貼在前擋風玻璃上,直到約民國 84 年才廢除此規定。在 ETC 與 E-tag 出來以前,本地汽車擋風玻璃暫時落得清靜。



 


以上就是本地在民國六十八年以前的車牌演進,很複雜吧!其實車牌的規劃,多少能看出來政府的前瞻眼光,同時也跟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在台灣輕工業為主的年代,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太大的汽車需求,是以 15、70 車牌曾經使用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然而,本地每次換發車牌時,卻又強迫車主必須將原車牌繳回重領,無形中浪費許多不必要的成本開銷,也讓許多懸掛老車牌的老車掛上新牌後顯得格格不入,交通部給的理由很荒唐:這樣可以發現許多欠稅車並勒令其不得上路。其實政府大可借鏡於西歐、日本,車牌格式變換時不需強迫車牌更換,欠稅車這些違法車輛本來就不應該靠這種守株待兔的方式變相自首,臺灣這麼小,抓個違規車還得勞師動眾害得其他奉公守法百姓跟著換車牌實在沒必要,如此也讓臺灣車牌出現的九十年當中,前後換發八次車牌卻無法在路上留下任何痕跡,失去流存本地汽車文化內涵機會,值得政府在下次車牌大換發時深思。


 


<本系列全文完>




附錄:臺灣地區汽車號牌演進簡表


1. 大正九年(1921年)~ 民國 34 年(1945 年):國字在前數字在後。國字共有「北」、「新」、「中」、「南」、「高」、「花」、「東」、「澎」,初期數字僅有兩碼,後擴充至三碼,其中「北」最末期有四碼。例示:「北 912」


2. 民國 36 年:「國」、「國臺」車牌,數字為四碼。例示:「國2512臺」


3. 民國 37 年~民國 47 年:「15」後方四碼數字。例示:「15-0122」


4. 民國 47 年~民國 62 年:「15」後方五碼數字,下排顯示驗車完稅起迄年份。例示:「15-54335」


4-1. 民國 58 年:因應台北市升格,台北市改為「70」開頭,其餘格式與臺灣省同。例示:「70-83201」


5. 民國 64 年~民國 66 年:雙層車牌。省一~省廿九、市一到市九,下方標示驗車完稅起迄年份


6. 民國 68 年~民國 73 年:前二後四 六碼數字車牌。例示:「69-6909」


6-1. 民國 70 年,因應車輛增長太速,部分地區追發前三後三 六碼數字車牌(具體年份待確認)。例示:「303-222」


7. 民國 73 年~民國 81 年:前三後四 七碼數字車牌,按監理站區分號碼,上排加註監理所。例示:「870-0669」


8. 民國 81 年至今:前二後四英文車牌,上排區分台灣省、高雄市、台北市、金門縣、連江縣。


8-1. 民國 84 年,台北縣英文車牌耗罄,改發前一碼英文後五碼數字車牌「F2-數數數數」。並取消 I、O 車牌;後經民眾反應,第二碼為 4 之車牌亦不發放,唯 F4 開頭之車牌在民國 96 年取消地區標示前夕一度再出江湖。


8-2. 民國 86 年,出現第一碼數字第二碼英文,後四碼數字車牌「數英-數數數數」;4 開頭之車牌完全不發放


8-3. 民國 91 年,增發前四碼數字後二碼英文車牌;原先英文開頭之租賃車牌號段 JJ(如 JJ-0001)、KK、LL、MM、NN、OO、PP、QQ、RR、SS、TT、UU、VV 不發放。


8-4. 民國 95 年(9525 標案後),取消車牌上方地區標示,部分英文字體更換(如 Q);QH 結尾車牌有部分進行特殊保留,發放年份很廣,如總統府 2010 年增購之 BMW 750Li 即掛上 QH 結尾車牌,原因不明


8-5. 民國 99 年 4 月 8 日,苗栗監理站首度發出前四碼數字,第五碼英文,第六碼為數字的車牌「數數數數-B6」


8-6. 民國 99 年 10 月 20 日,台北監理站掛出第一張全數字租賃牌(前四碼後二碼)「數數數數-22」


8-7. 民國 99 年,車牌數字格式部分轉換,6、8、9 與過往字體略有不同,其中 8 為倒置。


8-8. 民國 101 年 1 月 11 日,台北監理站掛出第一張前二碼後四碼全數字租賃車牌「22-數數數數」


<本表與實際情況可能稍有出入,歡迎各界指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