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年汽車業務員底薪很低,就跟保險業務員一樣,一個月幾千塊錢意思意思。但不同的是,汽車業務員的銷售獎金也很低,一台車也就幾百塊錢,不像保險業務員一筆單就能賺個四五成佣金,也難怪當時社會揶揄新 X 人壽創辦人最聰明:「拿一張紙(保單)就可以向民眾換一堆鈔票到手」。

 

不過,30 年前的新車業務員收入倒是不會比保險業務員遜色到哪去,公司既然給的底薪不多,交車獎金又少,自然公司也不太會管東管西的,加上當時民眾多半是第一次購車,思緒、資訊都不大清楚,業務員講什麼就信什麼,就算是光明正大的把數字攤開來,也不會有人發現裡面有什麼玄機,底下這則廣告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DSCF6010

 一台帥氣的美國轎車,一身帥氣的西裝,多麼令人羨慕呀?就好像幾年前現金卡浮濫時,還有銀行找藝人代言說「借錢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讓不知多少人趨之若鶩。當然,魔鬼還是藏在細節中的

複製 -DSCF6010  

不要說二三十年前,現在新車貸款常常會推什麼零利率,但好像也沒多少消費者會仔細去算扣掉補貼息後到底利率是幾 %,大家幾乎都只看說每個月得繳多少錢,然後自己負擔不負擔得了。現在尚且如此,遑論當年被第一次購車喜悅沖昏頭的準車主們。

 

記得沒錯的話,中 X 信託應該是當年第一間汽車貸款可以拉到 3 年以上的銀行,而且這則廣告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等於是說消費者可以找中國信託的人一起去買車,然後單獨向中國信託辦理分期付款,而不是像現在都由經銷商一手包辦/代辦。雖然廣告內已經很清楚寫明每月應付本席,但我相信也沒多少人看得懂表格裡面的數字。中國信託還很貼心的舉了個實例,我們姑且以此實例來計算,看看當年買車貸款有多恐怖:30 萬元的車扣掉自備款 6 萬,等於貸款 24 萬元,每個月繳 7397,共 40 期,乘起來就是 295880,減去貸款金額 240000,也就是利息得付 55880。看起來好像也不多喔?是嗎?把 55880 再除以 240000,得到的數字是 0.2328,也就是說,40 期分期付款利率高達 23% 多!會超過法定利率 20% 上限應該是複利的關係,所以理論上沒有違法,是不是很恐怖?

 

恐怖歸恐怖,但那個年代每個月賺回投資本金超過三成的人比比皆是。其實會長時間沒有出現超過兩年分期付款的銀行方案,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消費力太強,根本不需要分超過 24 期來減輕負擔,三兩下就可以把這些錢賺回來,也因此,業代光是貸款就有一筆豐厚的佣金可以抽,也就是俗稱的「退頭單」(或「拿頭單」)。退頭單講簡單一點是新車業務員拿分期付款的第一張票當作佣金。比方貸款 120 萬分 24 期,就要一口氣開 24 張面額十萬元的本票,這第一張通常放款公司會直接拿給新車業務員,等於賣一台車光貸款這邊就有 5 萬元的獎金。如果再把配件、保險退佣加進去,賣一台車要賺到車價的一成不會是太困難的事情,如果狠一點自己放款給客戶,那這些利差當然就全進自己口袋(其實就等於現在的「私分」),反正消費者也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而且錢實在太好賺了,在整個景氣帶動下,做什麼都賺錢。這種惱人的貸款利率數字,何必理他呢?

 

--

臺灣汽車文化:調車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