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台長得很奇怪的車其實個人一開始也不甚清楚到底是什麼玩意兒,隱約感覺像是 50 年代後期的歐洲車。當時歐洲車設計深受美國車影響,不少車都能看出美國車縮小的影子(日本車則是直接照抄)。而這台車奇特的保險桿上緣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50 年代後期的英國車。

 

這種算得上「流線」的車頭,主要是 50 年代中期,歐洲汽車設計開始重視空氣力學,定稿之前都會送去風洞吹吹風,而也因為美國車主宰全球高級車市場,相對廉價一點的級距若帶有美國車設計元素,自然也會受到市場歡迎,記得沒錯的話英國是最早出現流線型車頭的市場,甚至到頂級的 Daimler 都是這樣的造型。

 

經過一番查證後,確認這台車屬於第四代的英國福特 Anglia。Anglia 以現在去理解,差不多就是 Fiesta 的級距。因為機械結構以及車身太小,這類號稱小家庭房車在當時都沒有後座車門,其實這種設計也吻合當代歐洲保守主義的暢行,兒童就是應該要在後座乖乖坐好,等家長下車後協助,再很優雅的從前座椅子的縫隙出來,這種思維差不多要到越戰引領的思想解放風潮之後才逐漸褪去,所以直到 60 年代後期歐洲才有四門家庭房車的普及。

 

照片這款 Anglia 是 Van 形式,所以車身方方正正,內部空間相當好用,不過以現在的美學來講,實在是頗像禮儀車的...。當然,這台車年代久遠,至少都已經快 60 年,所以也就讓人更好奇這台車的來歷為何。在那個國產車只有裕隆一家的年代,臺灣路上的車子自然是美國車的天下,而歐洲車與日本車靠著低價搶市。福特在當時已經有代理商(可能是「景懋」,見台灣汽車文化6:六和以前的福特),不過翻閱差不多年代的中信局進口車清單,並沒有出現 Anglia 這款車,反而大一點的 Transit 才是景懋歐系商用車的主力,所以有可能是自備外匯進口而來。

 

而根據網路消息指出,這台車是當年傳教士留下來的,也可以呼應此邏輯。蓋當年傳教士為了宣教,加上臺灣道路條件、公共運輸貧乏,在許多老照片的傳教士合影都可以見到跟著他們一起帶進來臺灣的車子。畢竟是傳教士,帶進來的也以經濟小車居多,先前還見過 Vespa、FIAT 的迷你兩人車,用到 Anglia 來當交通工具應該是已經滿不錯的了。通常這些傳教士帶進來的車子最後都是捐給他們一手建立的教堂,再由教堂人員接手管理。不過當年物資缺乏,一般人員也難以取得相關零件,所以能夠維持至今的並不多。據聞此車車籍仍在,搞不好是目前臺灣僅存年紀最大又有車籍的傳教士車輛也說不定。待他日整理完畢後,開在路上應該可以吸引無數目光才是。

FORD Anglia (1)

FORD Anglia (2)

FORD Anglia (3)

FORD Anglia (4)

FORD Anglia (5)

FORD Anglia (6)  

 

 http://www.toyota.co.jp/Museum/data/magazine46/magazine46_5.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