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本來是納智捷寄予重望的產品。從第一台作品 M7 即推出 M7 EV+,以及嚴凱泰喊出五年內要投放 3000 輛納智捷電動車到市場,可以看得出裕隆的雄心,第二款車 U7 也順勢發表 U7 EV+。然而,裕隆的電動車似乎到此打住,納智捷第三款作品 S5,卻沒有見到 S5 EV+,裕隆第三款電動車反而是 TOBE 的 M`CAR EV,第四款則是 W` CAR EV。原因也不難想見,因為電動車的生產成本非常高,幾乎是汽油車的三倍以上。售價公布出來,任誰都受不了。就以大廠日產而言,MARCH 賣 49.9 萬,同樣規格的 LEAF 卻要賣到 188 萬,而根據非正式的管道指出,納智捷 M7 EV+ 就算一台賣 300 萬也不見得有賺頭,所以一來 3000 台的目標沒達成,二來裕隆電動車最大宗的 M7 EV+ 與 TOBE EV,最大的買家分別是地方政府與格上租車,幾乎沒有民間買單。

 

如此便很好理解,何以 S5、U6、U5 沒有電動車,比起 M7、TOBE,其他幾款汽油車在市場上並不是級距的極端,電動車當然更沒市場。然而,一海之隔的大陸有新車整體排耗規定 CAFE,每年每年不斷加嚴,東風裕隆本身有開發電動車的壓力存在,但究竟要用哪一款現行車款研發電動車,裕隆與東風裕隆兩邊喬了很久,然後就蹦出這款 S3 EV+。

 

一開始大家當然都認為 S3 EV+就是針對大陸 CAFE 而來,然而 S3 EV+後來又沒有在大陸上市,甚至連個發表都沒有。而台灣這邊也是只有在 S3 新車發表前把 S3 EV+ 當作概念車到處展覽,等到 S3 發表後,電動車就不見蹤影好一段時間,前陣子才很低調的出現在街頭。照片這台可能是納智捷經銷商內部用車,因此掛上 REA 的電動租賃牌。台北街頭另外可以見到一台掛 EPA 車牌的電動營業車。

 

今年納智捷上市滿十個年頭,也大概這十年來納智捷品牌氣勢最低迷的一年,網路上各種批評、訕笑不絕個人不想加入筆戰行列,只希望納智捷在這個節骨眼能夠記取十年來的教訓與經驗,跌倒就要站起來,電動車這個題材,實在是不容錯過的東山再起好機會。

DSCF338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