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是 21 世紀汽車工業喊得最滿天嘎響的口號,講到汽車未來,幾乎每間車廠都會不約而同的說「電動化」。
在幾年以前,個人曾經分析過油電車與環保之間的關係(見汽車講座44:HYBRID),而我也始終認為,電動車之所以能夠「零排耗」,純粹就是電瓶生產過程與發電廠發電過程,早就先把污染排個夠,所以到終端消費者手上,消費者就會有個環保的錯覺。尤其現在核能發電式微,未來發電方式恐怕還是得走回傳統的高污染發電流程,一來一回,電動車、油電車充其量也不過就是在地球的一端製造污染,讓地球的另一端享受乾淨空氣而已。
撇開環保因素不說,電動車普及還面臨到一個很大的問題。眾人都說,汽車是消費化石性燃料的元兇,並且指出汽車數量有多少,一天就會消耗多少化石性燃料。問題來了,如果把這些「汽車」轉換成「電動車」,固然化石性燃料消耗大減,不過這些「車」的燃料全部轉成電,電力消耗怎麼辦?一個簡單的例證,TESLA 為了讓北美消費者可以安心開車,特別打造了一條連接美國東西岸的充電網路,但有人發現,如果這條充電網路所有的充電站全部同時充電,可能國家電網會受不了。也就是說,當把車的「汽油」以「電力」取代時,目前電力供應根本無法做到這種程度,遑論核能又不能拿來發電,所以現階段電動車的推廣,其實也是裝作不知道電力供應問題的存在而繼續以環保大旗在鼓動消費者把手上的車處理掉購買電動車增加車商收入的手段而已。
照片這台 iQ 電動車,倒是又反應出汽車產業的另一種競爭思維。其實就企業經營而言,TOYOTA 應該會是全世界最後一間推出電動車的廠商,理由很簡單,電動車晚普及一天,TOYOTA 耗費 30 年研究的 Hybrid 就可以多撈錢一天,所以曾有謠言指出,TOYOTA 在全球大舉收購電動車專利,這麼做除了可以阻止電動車普及,更可以讓 TOYOTA 在不得不放棄 Hybrid 的同時,掌握到最先進與最全面的電動車技術,進而再度稱霸車市。
揣測歸揣測,以目前電動車的生產成本來說,iQ EV 當然不應該在市面上販售,不然這麼一台小可愛卻要賣得比 Aston Martin Cygnet 還貴,相信論誰也消受不起。不過 iQ 車身輕盈,拿來作為電動車是個不錯的平台,做油電車的話可能空間會完全喪失機能性,是以 iQ EV 拿來測試市場水溫,的確在整個 TOYOTA 產品線中找不到更適合的「車選」。這台 iQ EV 是和泰研究用途,車牌刻意領到新牌的電動車天字第一號,與當年領到電動車車牌天字第一號的裕隆納智捷,頗有互別苗頭意味。
<照片提供:Fran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