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樣一台車,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其實開發成本與生產成本是差不多的。比方賓士的 C-Class 與 S-Class,開發生產花的錢差不多,但 S-Class 就是可以賣得比 C-Class 貴幾倍,同樣的道理也存在於同底盤的轎車與 SUV,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那些專作小車的車廠,下場都不會很好。

 

當年標榜都會迷你車起家的 SMART 也是個活生生案例。最早 SWATCH 是找 VW 合作,搞了一款都會小型概念車,然後 VW 就不玩了。正當 SWATCH 打算放棄的時候,賓士自己送上門來,願意跟 SWATCH 合作。然而此舉等於是把 SWATCH 推向深淵,SWATCH 還等不及 SMART 開發完畢就撐不下去。

 

此時賓士覺得有些可惜,就全資收購了 SMART 的股份,使其成為賓士的子公司,並且在 1998 年推出了 SMART 這款兩人座小車。很快賓士就發現,VW、SWATCH 鳴金收兵有其道理,SMART 怎麼賣恐怕都不會回本,賓士打算奮力一搏,於是以 SMART 的基礎,衍生出這篇街拍的主角:ROADSTER。

 

ROADSTER 顧名思義就是 SMART 的敞篷版本,但它並不是直接把 SMART 變成沒車頂,那是所謂的 City Cabrio 車型。ROADSTER 是把車身大幅降低,變成一台小跑車。雖說引擎動力變化不大,只把馬力提升到 80ps,但因為 SMART ROADSTER 車身太輕巧,山路開起來簡直是軌道車,完全感覺不出來是一台排氣量那麼小的車。

 

嚴格講起來 SMART ROADSTER 還區分成硬頂與可開篷兩種車型,台灣當年都有發表,售價在 120~130 萬左右,也不算便宜,所以配額很少,可能前後加起來不到 100 台,這當中還有一台遊台灣的某水晶廠商改造為特仕車,提供作為當年聖誕節購物的摸彩頭獎,只要消費滿 2500 元就可以參加抽獎,不知道最後的幸運兒是不是只花 2500 元就把這台小跑車帶回家了呢。

DSCN691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