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Q 這款車上市時的轟動,各路媒體的造神報導已經很充分,這裡就不去談些吹捧的層面。


 


iQ 上市以來,銷路表現「不算及格」,大家普遍的批評就是,貴成這樣還敢賣!iQ 最入門的車款報價 140 萬日幣,同樣的錢可以買到多兩扇門的 VITZ 1.5,或者四驅版的 March 1.4,誰要去當凱子買 iQ?然而,iQ 這種車講白了也不是為衝銷量推出的,按照 iQ 的科技技術成本,iQ 這種報價近乎於賣一台賠一台了!iQ 沒像 SMART 這麼偷吃步,把引擎裝在後面,怎麼克服頭重腳輕以及變速箱就成為很大的難題,加上引擎在正前方,撞擊測試也是一大困難,TOYOTA 排除這些問題,還能夠把價格壓在 VITZ 的水準,算是佛心來個了。


 


亦即,對 TOYOTA 而言,iQ 的形象宣傳意義遠大於車體本身的銷售利潤,就好像 CENTURY 這種車一樣,儘管賣一台賠一台,但對於整體廠牌形象的提昇,進而拉抬其他車款的銷量,這麼一漲一跌,還是划得來的。




同樣按照這種原理販賣的車,20 年前 BMW 就在幹這種事了。英國某雜誌把 E60 M5 與 F430 拿來評比一番,發現 M5 各方面性能表現,實在是跟 F430 不相上下,而且又多了後座三張座位,還有便宜一半的售價,實在超級划算。沒錯,某 BMW 工程師看到這則報導,淡淡的吐了一句:「是呀!M5 這車超值呀!製造成本跟 F430 沒兩樣,可是又只能賣 F430 的半價,賠本生意當然爽到消費者」。對 BMW 而言,整個 M 家族通通是錢坑,M3、M5、M6,都是賣一部賠一部的,所以早年 AMG 不太願意跟 M Gmbh 起舞就是這樣,神經病。後來 Mercedes-Benz 也發現,BMW 並不是笨蛋,賣一部 M3 固然賠一部 M3,但可以刺激出 3 台 3-Series 的銷量,整體算一算,還是比不賣 M3 來得賺。所以 AMG 在 90 年代末期,也加入了性能行列,但一開始顯得保守,都只以 NA 大排量小心逼近。這當然被車迷譏笑一番,人家 E36 M3 3.0 的 NA 就已經有 286 匹,你的 C36 還要 3.6 NA,不過 280 匹而已。這麼一搞,英雄最怕氣短,AMG 也來玩增壓,不計成本投入引擎開發,才算是真正加入燒錢行列!


 


iQ 的效果如何呢?現在可能言之過早,不過以這張圖片來看,澳門豐田總代理並沒有進口 iQ,但已經有車迷迫不及待的從日本拉水貨上路,從價格推出起來,這位仁兄花在這台 iQ 的新車價,再加一成就可以買 CAMRY 了!可見得 iQ 的形象攻略,至少在澳門已經有些成果了。


 


<照片提供:蘇偉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