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賈延良」在台灣的知名度可能不高,然而在大陸車界而言,賈延良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把交椅。當年紅旗轎車的設計者,目前就屬賈老輩份最高,加上賈老親切又有活力,大陸老車的活字典可謂是當仁不讓。賈延良目前七十多歲,進入一汽的時候,CA770 已經完成開發,賈延良負責車身裝備以及完善。真正讓賈老一手開發的紅旗車,當屬 CA770 的改款車:CA774,可惜這款車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沒有量產,不過期精髓由後來的紅旗旅遊車 CA630 延續下去。



讓賈老看現在的紅旗,只有兩字:「含混」。1998 年 CA770 因為車型太舊以及太不環保,被下令停止生產。一汽那邊因為早就喪失新車開發能力,找來美國福特集團合作,以 Town Car 開發二代紅旗轎車:CA7460。講白了,這台車裡裡外外都是美國人不要的舊零件、CKD 件,然後強迫一汽全部吃下去。也難怪,這批 CA7460 問題一大堆,而售價卻比進口的原型林肯還貴,加上當時美國誤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CA7460 根本沒有政府機關願意採用,取代 CA770 的任務完全沒有達成,只是讓一汽白白支付給福特一大筆錢,也根本沒有取得任何汽車生產技術。至於 CA7460 的後繼車:HQ3,模式也差不多,就是改跟日本人打交道,獲得比較新的車型,以及自主修改的水箱罩。做工細度是提升了,但對於一汽汽車研發能力沒有什麼正面幫助,而 HQ3 的高售價也不敵市場競爭,經過多年的庫存壓力之後也只能搞降價出清。所以說整體來看,CA770 這兩款後繼車就形同白白送錢給外國人,然後放任自己的研發能力越來越差勁,差勁到連一個檢閱車都得山寨東山寨西才拼湊得出來。比起當年 CA770 開發、打造的時候,簡直是天差地遠。所以賈老不客氣的批評,現在的紅旗車根本只是空殼,沒有精髓可言。



賈老在一汽也做了將近半個世紀,關於一汽以及汽車有太多說不完的故事。不同於其他研發者,賈老始終對汽車抱著一股熱情,即使現在退休了,每天依然畫畫概念草圖、上網看新車、翻翻雜誌,保持對車市的訊息敏銳度。然後就是跟我們這群小鬼頭車迷聊聊天講講故事,豐富退休生活,也豐富車迷對汽車的認知。



這是我第一次與汽車設計者坐下來近距離閒談,感覺很興奮,可以聽到很多汽車開發過程不為人知的秘密,也因為賈老的快人快語,對於針砭的內容,聽起來更加過癮。然而,這次的見面會讓我不禁反省,大陸能,臺灣為什麼不能?


 


大陸代表性的國產車是 CA770,臺灣也有飛羚、威力斯這些玩意兒,當年的工程師、開發人員,如今在哪裡?當我們現在戮力找尋飛羚的點點滴滴報導、紀念品等吉光片羽時,為什麼沒能找一位當年 CAD 人員直接進行深度訪談呢?以大陸而言,當年開發、打造老紅旗的員工,現在也只剩下賈延良還健在,其他人早已凋零,難道我們也要讓這些飛羚的無名英雄一個一個消失了才來後悔沒有紀錄這些人的記憶點滴嗎?



事實上,賈老之所以能夠被車迷發現,也是一個偶然的場合被一位瘋子車迷給挖出來的。我的好友:小白,從小就對紅旗車相當嚮往,因為正好是清大汽車設計科班出身,某天在清大校友會的時候,小白拿著不知從那個舊書攤翻來的當年老紅旗開發工作人員名單,逢人就問「你知道這幾個人嗎」?一路從早問到晚,才把賈延良這個人給問出來在何方。接著二話不說直接殺到長春去找人,才這麼搭建起橋樑,也才有今天的中國紅旗車迷會。可以這麼說,全中國大陸就因為出了小白這麼一位瘋子,才有機會把這些車界活化石給翻出來。


 


數年前曾經也有個瘋狂計劃,當時弄到一本「裕隆?十年」,裡面有一大票員工名單,我打算把這些名字一個一個找,交叉比對之後應該可以確定某些人的身份,然後進行拜訪、交談。而且這就像肉粽一樣,只要找到第一個,其他有關的同僚應該就一個一個都能夠浮出來。這項計劃因為後來的諸多因素,遲遲無法執行,經過這幾年的延宕,或許名單當中的人又凋謝不少,或者移居海外。找活化石這檔事情,拖一天就少一次機會,尤其當年參與威力斯、青鳥、勝利生產、開發的人員,現在應該也是鳳毛麟角,再不挖,就永遠挖不到了!



Lamborghini 在 Gallardo 熱度退燒的時候,請出最資深的員工:Valentino Balboni 代言,並且巡迴全世界各地進行品牌形象宣傳,暢談以往試車、車廠的點點滴滴。我不太清楚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尤其是那些成天只知道去大飯店拍超級跑車就自以為是車迷的人,看到 Balboni 本人或者採訪片段、看到 LP550 Balboni Version 這款車,大家是一味的很興奮,沈浸在性能跑車神話的世界裡,還是警覺到臺灣再繼續放任當年老員工凋零,臺灣汽車業就永遠跟不上歐美先進國家的形象水準?


 


臺灣汽車業以及臺灣汽車文化的形象升級,不能靠汽車廠家或者媒體,也不能依賴那些成天瞎拍超級跑車然後貼到 01 上面去的鄉民。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像小白一樣的瘋子,憑一股傻勁,無所不用其極的找出各個被遺忘的片段,重新印證臺灣汽車發展的過程,我們才有資格說,臺灣的汽車業以及汽車文化,值得世界各國關注,值得臺灣每一個人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