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為汽車供給過剩,近年養成大家進展廳看車,第一句就問:你們降價多少?加上某些品牌的經銷商制度,不啻鼓勵大家刀刀見骨,所以往往殺聲震天。尤其到了年底,有跨年份庫存壓力,牛肉越端越大盤,所以車廠的報價,也就淪為參考資料了。


    同樣是供需失衡,大陸就呈現截然不同的光景,因為供需正好相反:供不應求。在 2009 11 月還創下了一個人類史上的輝煌紀錄:一個月賣 140 萬台車!因為中產階級收入倍增,大陸人買車已經是家常便飯,加上大陸驗車制度使然,三五年就換車是很正常的,如此新舊需求交替,在汽車展示間不論假日非假日,整天就是鬧烘烘的。



    這麼一來,缺車也是屢見不鮮。在台灣如果賣到缺車,車商高興之餘也是全力安撫消費者,送配備、送保養,就是務必留住人。在大陸就不流行這套,因為供不應求的狀況,已經是台灣難以想像的誇張!


    以國產車而言,台灣缺車大不了候車期 3 個月,逆推起來應該是 1 3 的銷售(生產一台車的時間已經賣出 3 台),大陸猛一點的可以變成 1 8 的離譜程度,交車等個半年很正常不過。在這種前提下,就有車商可以操作的空間。畢竟大陸人買車還有很大一塊因素是為了炫耀,所以熱門車種就容易看俏。最早這樣搞的是廣本雅閣六代,一方面是當時市場缺車缺得很誇張,二來車廠有意塑造形象,索性放任經銷商瞎搞。頓時加價 1 萬人民幣成為「起跳價」,荒唐的有加價到 5 萬左右,以一台 22 萬的車而言,等於加了二成的車價,但大家還是一窩蜂的塑造這種「洛陽紙貴」的現象。



 


    創始者雖然是廣本,但真正集大成者,還是汽車界的龍頭:TOYOTATOYOTA 在內地形象比起 HONDA 當然是更高,而且車種更加豐富,能夠打的子彈、層面就比廣本更有條件。然而,早期一汽豐田的銷售並沒有預期般的理想,直到廣豐凱美瑞開始,帶起 TOYOTA 的搶購潮,頓時廣豐與一汽豐田通通都玩起加價,除入門的花冠、雅力士因為成本考量很少傳出加價提車,銳志、凱美瑞一路到最貴的柯斯達與進口的普瑞維亞,通通進入加價行列。



    典型加價的手段不外乎,「現在車廠產能緊張,如果照訂單排你得等 8 個月。如果急的話,我們可以幫你從別處調車,但要一筆費用」。畢竟大多買 TOYOTA 的人都急著拿車,所以都願意付這筆「火耗」。也就這個原因,本來加價是立刻有現車可以交車,變成加價也得等車,最多聽過等上 3 個月的。



    至於加價的幅度,端看車款熱門與否。熱門的像 RAV-4,一開始出來加價 2 萬左右,後來沒加個 4 萬是買不到的。更誇張的是漢蘭達,因為進口時期已經供不應求,廣豐投產後,加價喊到 10 萬都不算稀奇!這種加價幅度是連進口的 HIACEPRADO 2.7 都望風披靡的。



    那麼,加價多少錢是怎麼算出來的?其實這都是「默契」,為避免大家「刀刀見骨」,又避免「托辣斯」聯合漲價的問題,所以各經銷商都是「敵不動,我不動」,除非客人主動捧加價金來談(漢蘭達就是這樣),不然大家都不會搶第一,畢竟搶第一個加價的只會少加,不會多賺的。去年底上市的新皇冠就是這樣,因為問的人不多,所以大家都在觀望要怎麼個加價法。直到某個經銷商有勇氣交出第一台車,大家就比照該加價幅度來賣車囉!


    另一個加價對象是發生在改款車。在台灣買這種車超級划算:肯定配到飽,然後 0 利率外加降價。在大陸可沒這種事,即使新款車上市,舊款車還是不會降價,甚至加價幅度拉高。原因很簡單,因為你也買不到了,北方就傳出過某市的最後一部 S180 皇冠加價 6 萬成交的荒唐事。


    中國大陸向來注重物價,所以要求各行各業遵守售


價規則。這種加價風潮可能有違行政規則,談話性節目也多次針對豐田加價提車的事情提出批評。不過就事實上來看,豐田加價提車已經存在多年,讓人不得不佩服中國豐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功力了!


    在去年底油門事件爆發之後,大陸豐田汽車受到影響隨著時間慢慢增加,不過一旁的本田、奧迪,加價車依然是滿天飛,甚至還因為豐田客戶跑過來,造成車子比以前更熱賣,所以加價行情繼續攀升的現象,所以有人感嘆,大陸真是「錢多人傻」的一個地方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