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台北市政府在 2012 年 3 月開始取締停車怠速 3 分鐘,偉大的中油也在這光輝的三月宣布大漲油價,有這兩件偉大事務的加持,全台灣最熱門的新車就由最新上市的 AVV50 CAMRY Hybrid 當仁不讓,一方面 CAMRY Hybrid 有一公升跑 32 公里的驚人油耗(其實我很懷疑這個數字),二方面 CAMRY Hybrid 還能夠用電池直接推動壓縮機,也就是在汽油引擎未發動時仍然可以吹冷氣,不會受到怠速稽查人員的騷擾,加上只要 106 萬就可以買到類似於小學木頭椅、傳統紙糊窗、馬車輪圈等級的超陽春版本,一時間眾人趨之若鶩,單一個二月,CAMRY Hybrid 接單量就已經超過東風裕隆納智捷在中國大陸同一時間的銷量,候車期一度到三個月之譜,也創下近年國產車的神話。
促成 CAMRY Hybrid 大賣的原因,怠速稽查應該只是個丑角,林北就不相信等到六月七月天氣熱死人的時候,環保署不會出台個類似 30 度以上禁止跑步的配套政策。不然大家就拿紅外線槍去立法院射立院「諸公」們的黑色賓士車,尤其是那些不管是人還是車的「噸位」都很大的「傢伙」,然後當場開單告發,保證沒多就便可以走上「個資法」的後塵,還沒正式開罰就先被這群諸公們修改得一塌糊塗。
該說大陸人理性嗎?同樣受到高油價所困擾的中國大陸,Hybrid 車款始終賣得很差,上海通用君越 Hybrid 款最後還全部當作上海世博接送車才把庫存幹掉,CAMRY 從上一代(AVV40)就投產 Hybrid 車型,但我只在路上見過兩次;這一代的凱美瑞-尊瑞(AVV50),上市大半天也不見蹤影;至於東風本田思域混動版就更不用說了。看起來大陸人挺理智的,並沒有因為 Hybrid 表面上的低油耗給迷惑。
關於 Hybrid,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刮過一頓,認為 Hybrid 是根本偽環保(可見:汽車講座 44:HYBRID ),而且我更搞不懂的是,為什麼大家要多花這筆錢去買 Hybrid。以 ASV50 CAMRY 2.5 與 AVV50 CAMRY Hybrid 相較,等於多花了六萬塊去買 Hybrid 的低油耗,而 AVV50 CAMRY Hybrid 也不過就一公升多跑個 6 公里而已(所謂的一公升 32 公里指的是市區狂榨電池而來的),以 95 無鉛汽油油價為例,就算未來一公升漲到 40 元,六萬元可以買 1500 公升的汽油,以一年開 20000 公里而言(這已經算用量偏大的用車),一年下來 ASV50 CAMRY 2.5 也不過就多耗個 568 公升,所以說 AVV50 CAMRY Hybrid 勢必得開超過三年,才能在油價方面比 ASV50 CAMRY 2.5 來得真正實惠,這也是大陸人不買 Hybrid 最主要的原因,不划算嘛~
那為什麼台灣人還這麼一窩蜂的去買 Hybrid?底下這個真實故事就很清楚的反應了台灣人的心態。我認識一位在醫院當眼科醫師的長輩,由於常出國開會考察,深覺受歐美「環保」意識影響,因此在買車時,便以節油為首選的買了一台 RX400h,然後就這樣很愛地球的每天從家裡開這台所謂的環保車兩分鐘抵達上班地點開始忙碌的一天。有這種心態的台灣人不在少數,事實上應該絕大多數 SUV Hybrid 的買家都是這種想法:反正比起汽油版本省油,我就買 Hybrid 版本,然後也不管是不是價錢比較高,是不是真正落實當用則用,反正買到一個「環保/省油」的頭銜就行,跟當年向羅馬教會買贖罪券的人心態有一拼。
不要說汽車,在其他方面,台灣人也是充斥著這種奇特的思維。比方中油煉油廠或者台電發電廠一帶居民,動不動就要賠償、回饋,然後把廠方、資方代表狠狠羞辱一頓,得到賠償之後,爭取者就變成當地英雄。好像沒人想過,這所謂的回饋金、賠償費,跟這些被當落水狗打的白領階級薪資一點關連也沒有,反正這些錢還不是最後都從電費、油價的上漲來補,又不需要他們自己掏心掏肺;而那些所謂被補償的對象,遇到油價、電價上漲,卻又很理直氣壯的跳出來罵。所以久而久之台灣的選舉就變成比誰敢花錢,比誰敢開支票,但沒有人敢說什麼加稅、漲價,真不知道台灣這些錢得從哪裡來。
這反應出台灣人普遍的鴕鳥心態,面對到不得不處理的狀況時,就選擇表面上最簡單、短期可以得利的方式處理,剩下的後遺症就當作沒看到,實在沒什麼遠見。買 Hybrid 的車子基本上心態也相去不遠,固然有人會說地球上的石油逐漸枯竭,Hybrid 就算貴就算污染程度不低,但至少可以讓地球石油多使用一些。問題在於汽車只佔全球石油消耗量的一部分,與真正耗油大宗的飛機、重工業一比,汽車耗的油算是個零頭而已。所以真正拼死拼活的開 Hybrid 甚至是電動車來節省石油,其實也沒什麼鳥用。但台灣人也很聰明,只要開 Hybrid 的車,就可以把環保掛在嘴邊,甚至政府也帶頭買 Hybrid 公務車或者電動車(這點香港也不惶多讓),好像我多花這些錢我就比較威武一般。
可能有人會反駁,固然 Hybrid、電動車比傳統汽油車貴,或者環保,但這一種新的嘗試,我們還是要鼓勵進步,在進步的開始當然得有一些陣痛期的渡過。如果事蹟於這種思維而買 Hybrid 或者電動車,那我覺得是再健康不過了。但依照台灣人的民族性而言,這種人註定是比藍腹鷳還要稀少的瀕臨絕種動物。
其實個人認為,就算是電動車也只是個過渡。Hybrid 很明顯是汽油與電動的過渡,透過 TOYOTA 的強力包裝,Hybrid 成功利用既有汽油車的燃料補給便利以及電動車的省油、低噪音獲得市場迴響,但這種過渡產品能夠維持多久稱霸的地位呢?以目前節節高漲的油價來看,正是 Hybrid 進入顛峰時期的開端,看不出有什麼頹勢,畢竟電動車太貴、充電麻煩,而且電動車出了事故就更令人頭大了。以照片的 Leaf 為例,原廠特別編了一本「救援指南」,而且必須擺放在手套箱內,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美國消防隊每年都會要消防隊員接受「汽車辨識訓練」,把北美所有販賣的電動車一字排開,要求消防隊員不管這種車子被撞得多扁、燒個精光,都得一眼認出來,因為電動車必須確保沒有漏電才能進行救援;更有甚者的是,有不少國家還私下告訴消防隊員,對於電動車的車禍,在專業人士到場確定沒漏電之前,可以不必救援內部受困人士。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天曉得電動車這麼多顆電池,在遭受撞擊時會不會讓整台車變成一顆導電器?電動車電池動輒幾萬伏特,電下去人馬上熟了;或者電池會不會在特定情況下爆炸,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甚至 GM 的 Chevrolet VOLT 日前就被北美 NHTSA 警告,在撞擊測試時會漏液而進行召回。在這種前提下還有上面這種為人類的進步而親身體豔的實驗精神去買電動車的人,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相較之下,Hybrid 比較安全嗎?這也不過就是五十步笑百步,Hybrid 電池比較少,發生這種問題的機率當然比較低,不過也曾經傳說日本有人被某品牌的油電車電死的案例,就算是汽油車也曾經有因為撞擊導致電瓶爆炸起火的事件,所以電動車、Hybrid 車商再怎麼保證電池的安全性,也都是聽聽就好。
從 TOYOTA/LEXUS Hybrid 的成功模式,全球車商也發現,這個不怎麼環保的環保號召力還挺強的,尤其可以呼噥有錢人,所以 PORSCHE、Cadillac、AUDI 紛紛加入 Hybrid 大家庭,BMW 還壯士斷腕的把研發 25 年的氫氣動力扔一邊;FISKER 更是創廠就以電動車為號召,逐步在侵蝕汽油車的市場。而沒有電動車或者 Hybrid 技術的車商,只好用一些其他的花招來生存。最多的是用柴油引擎(比方 BlueTec)、怠速自動熄火,抑或像是 MAZDA 的米勒循環(目前仍用在 Demio 車款,甚至日產也買來用在 TIIDA),企圖殺出一條路。但這些花招的號召力,遠不如 Hybrid 的吸引力,長時間下來也對 Hybrid 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脅。
所以傳統汽油車死定了?未必
講白了,Hybrid 這種系統跟「Turbo」、「Supercharge」的效果是一樣的,都是讓汽油引擎透過外掛輔助機制使其更有效率,最近終於有車廠把這三者串連在一起,日產打算推出 Supercharge 的 Hybrid 於第三代 TEANA,號稱可以榨出 330 匹最大馬力,但一公升油可以跑 18 公里。多數車商還沒有跟進的原因還是成本考量,因為目前全世界的排耗法規還不至於讓普通 Hybrid 卡關,那也沒必要這麼壓榨 Hybrid,大家就先坐著看日產耍耍猴戲的效果如何再決定是否撩下去。
日產這種做法,講起來也只是變通、權宜,畢竟日產有電動車的技術。對於那些已經黔驢技窮的汽油車廠商而言,除了跟 TOYOTA 買 Hybrid 專利以外,沒有別的出路嗎?當然有!除了前面提到的碰撞危險以外,汽油車哪一天市佔率被嚴重侵蝕的話,我是汽油車車商,我一定打一張王牌:電磁波。
大家都知道電池越大粒,電磁波就越強,SAAB 還標榜電瓶不放在後車箱的做法是為了乘員健康著想。油電車、電動車的電瓶都比汽油車大很多,尤其電動車位了配重,電池都放在底盤,也就是各位的某部位下方。當然油電車、電動車車商都會口口聲聲的說電磁波不至於造成人體危害,你信嗎?但也沒見過哪一間電動車、油電車商的公司人員主動表明願意住在台電變電塔旁邊。「電磁波」這張牌肯定會成為汽油車反撲的最強號召,尤其當電動車普及一段時間之後,一些穿鑿附會的說法慢慢會被人接受,若不巧有什麼權威性的學術報告出爐,屆時對於油電車、電動車商絕對是嚴重打擊。以台灣人這種「短期鴕鳥心態」而言,勢必掀起汽油車的搶購潮、油電車/電動車的脫手/退訂潮。只是不知道屆時是哪間汽油車車商來開出這個第一槍,但這一槍肯定會成為全世界汽油車商的救世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