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undai AZERA 5G 天津港 (AB3).JPG

 

「台灣的進口車」比國外貴很多,這句話從 40 幾年前台灣一有汽車雜誌就開始流傳至今,現在網路上也常常有人這樣說台灣人多悲哀,人家原產地才多少錢,我們卻要多少錢才能買得到,如果台灣也能像日本那樣汽車零關稅,那我們就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廉價的車款,不用再屈就於國產爛車。

 

確實,很多在網路上會花時間留言打字筆戰的網友,會把「進口車關稅」跟「保護國產車」劃上等號,而最容易被拿出來 K 的莫過於老字號的裕隆,什麼「扶不起的阿斗」、「A 補助」應有盡有。話先說在前面,裕隆或者其他國產車商並沒有拜託我來寫這篇文章幫他們漂白,林北也從來不覺得裕隆、和泰是什麼好公司什麼良心企業,然而當我們在批評,說得很過癮的同時,是不是能夠拿出足夠的證據來說服才是最重要的。

 

 DSCF9050.JPG

 

首先我們來釐清剛剛提到的觀念:到底進口車關稅是不是等於保護國產車?

 

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保護國產車只是進口車課徵關稅的附帶目的。關稅主要目的只有一個:政府要錢花。在國民政府統治中國大陸的年代,汽車就是一項奢侈品,為了控制民間物慾以及避免影響馬車、人力車交通,最早國民政府是把稅金當作抑制汽車增長的手段,因此費用相當驚人。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買得起車的人自然有辦法跟洋大爺打交道,所以不爽繳稅的就掛上外國租借地車牌,反正開出租界地政府也不敢管,又不用繳稅,這同時也告訴我們逃稅是不分年代不分國籍的人類共同智慧。

 

後來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如果你覺得播遷這個字眼看不爽的話請自行理解為換成逃難或侵佔),當時汽車同樣被認為是奢侈品,基於反攻大陸的理念,台灣只是暫居之地,豈可在這裡飽暖思淫慾?但課予進口汽車重稅倒不全是限制奢侈品,最重點在於當時國民政府剛打了一堆仗,外匯奇缺,大部分外匯都拿去買武器,根本不允許浪費在奢侈品上,所以就算華僑自備外匯,政府也是一年只發兩百張汽車行照,也就是說一年只會有 200 台新車進口,當時既然沒有國產車工業,所以進口車課予重稅跟保護國產車仍然扯不上關係。

 

P5027203.JPG

 

播遷來台 15 年之後,嚴慶齡這個熱血中年人創立了裕隆機械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後來變成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嚴慶齡出身上海,跟當時的政界算是有不錯的交情,加上吳舜文女士的穿針引線,政府同意保障裕隆發展國產車,但手段並不是提高進口車關稅,而是「禁止裕隆生產的車型進口」、「禁止設立第二間國產車廠」,但只有五年的時間,聽好,是五年,裕隆必須要在五年內把自製率提到 100%!裕隆也知道根本不可能,所以五年到了,裕隆當然 GG,政府後來還是給予展延了一次。

 

我可以說,裕隆的確被政策所保護,但裕隆並不能算是被政府保護,就算在這兩項政策尚未結束的階段,政府一下放風聲說禁止同車型進口,一下又說開放進口,搞得裕隆最後不得不把 NISSAN 重車生產付諸東流。後來政府因為缺錢,索性在民國 60 年代初期全面開放汽車進口,裕隆跳腳也沒用。這樣一來一回裕隆到底是受惠於政策還是受害於政策只有裕隆自己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並沒有單靠關稅來扶植裕隆成長,高額的進口關稅的確讓裕隆的進口對手價格差一大節,不過那只是關稅在限制外匯以及增加政府收入的一個無心插柳的結果。

 

NISSAN SENTRA B12 Coupe (4).JPG

 

不服氣的人可以去翻翻中華民國關於汽車關稅的規定,基本上要一直到 1997 年加入 WTO 後才有明顯的逐年下降以符合 WTO 宗旨,並不是說政府覺得國產車商已經茁壯了所以可以放開獸欄。因此與其說政府用關稅保護國產車,不如說是國產車商利用進口車需課徵高額關稅以致於國產化後售價仍有利可圖才願意在台灣設廠,兩者的順序不要搞混。

 

簡單釐清汽車關稅的由來後,各位要切記,政府課徵高額進口車關稅的目的只有一個:「缺錢花」,所以當今天想要政府心甘情願把進口車稅額降到零只有一個辦法:告訴政府損失了這筆錢之後會有如何更大的收入。

 

在商言商,政府也是要弄錢來花的。我們用一個簡單但與目前事實「不符」的公式來計算一下一年政府在進口車課了多少稅:目前自備外匯進口車整車完稅的稅率 69%,我們用 70% 比較好計算,一年台灣汽車新車市場大約 40 萬台,國產與進口比例一半一半 (注意,這個比例跟目前事實不符),然後每台進口車平均稅前價抓 100 萬,在上面這些假設前提下,政府一年收到的進口車關稅就是 100x 70% x 20 = 1400 億。再次重申,實際上目前進口車比例與課稅的方式並不是上面所說的那樣,但這裡只是為了大家方便理解才這樣推估。一旦要求政府進口車關稅降到零,請問政府一年 1400 億的減收稅額要怎麼補回來?

 

NISSAN SKYLINE R33 GTS (1).JPG

 

如果你選擇拒答的話那你很適合在台灣當個選民,因為你很好騙。以個人居住的台南市為例,年底要選市長,兩黨都有黨內初選,各候選人的政策清一色就是要補助什麼,要增加什麼建設,要多搞什麼活動,但就是沒有人提到要怎麼還債,要怎麼增加市政府收入。所以說一方面要支出(進口車關稅全免),另一方面卻不管收入(1400 億缺口從哪補),這根本是不合邏輯的。

 

再舉一個很赤裸裸的例子。重機一天到晚嚷嚷著要上國道,理由不外乎繳的稅金跟汽車一樣,憑什麼 SMART 這種小排氣量的車可以上國道但更大排氣量的重機卻不行。然而多數論調就只是跟著政府拿出來的數據那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繞著肇事率打轉。其實問題根本就不在這裡,政府當然不能明講「林北要錢」,但就算今天政府要的不是錢,你幫政府算出開放重機上國道後可以增加地方政府多少收入、中央政府多少收入,我告訴你:「明天立即開放」。因此每次看到重機上國道的論戰都讓我感到困惑:在台灣騎重車的有一票是企業大老闆,他們這群商人怎麼都不出聲?我從頭到尾沒有看過任何一個重機車友提出說,開放重機上國道後可以增加中央政府多少收入、地方政府多少收入。或者是說這些大老闆已經有算過,開放上國道之後其實中央與地方政府不會多收到什麼錢所以乾脆隻字不提?我不清楚究竟真相為何,我不騎重機,我某程度也很討厭重機,但我對重機上國道是持肯定的態度,原因很簡單,因為重機再怎麼安全,上國道之後還是會增加事故的分母,而重機事故通常牽涉的金額都很龐大,中間當然就有我們法律這行切入的機會存在,幹嘛不開放呢?

 

Daewoo Matiz (2).JPG

 

玩笑歸玩笑,在商言商。儘管政府表面上是為人民服務的,但選舉本來就是一種投資,執政也當然是投資的延伸,不跟政府講清楚一來一回可以增加多少利益,要跟政府拿走咬在嘴邊的肉談何容易?當初重機開放進口以及現在密切在談的經典老車合法上路,其實都是在跟政府的利益作條件交換,挖東牆補西牆的一種選項而已。

 

好,就算解決了政府稅收的問題,還有一個更容易讓人忽略的問題是:政策破壞力。

 

今年景氣又比去年更差,上個月去修車的時候,不只聽一位車行老闆在說材料行最近唉唉叫,說現在國產車材料幾乎都沒人叫貨,進口車材料銷路也大幅下降。我跟這幾位車行老闆研究了一下,發現原因雖然簡單但當初實在難以預料:退稅五萬政策害的。

 

DSCF3196.JPG

 

假設一間修車行有 50 位國產車車主是固定客戶,今天因為退稅政策導致有 20 人跑去買新車,那麼這 20 位客戶就真的是完全消失,既不會跑回來也不會去別的坊間修車廠,在五年保固期間他只會回原廠!進口車雖然單價高,退稅機會相對少,但一樣受到影響。現在退稅政策已經是第三年,引發的效應正在逐漸發揮破壞力當中,而且兩個字:「無解」!就只能看修車行自己攏絡客人的本事,而且要賭客人不要發生太大的事故,否則就是報廢換新車,又少一位客人。

 

退稅政策剛出來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料到這檔事兒,等到事情發生後就是只能硬著頭皮接招,不然怎麼辦?那麼,當進口車關稅降到零,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政策破壞力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是本部落格人氣最高的文章):「越看越沒價值的國產車」已經有提到國產車商倒閉引發的失業、協力廠關閉的結構效應,這裡不講就業結構層面的問題,我們單純用消費者與銷售者的觀點來看,就可以很簡單的推導出一個結論:「修車費用會大暴漲」!

 

P8298942.JPG

 

以台灣汽車市場規模而言,一款國產車沒有月銷 1000 台都是去行政院做功德,問題是目前也只有 ALTIS 做得到這種量,且 ALTIS 根本不是以國內銷售為主力,那其他國產車廠在幹嘛的?很簡單,裕隆、和泰、南陽、福特六和這幾間國產大廠,有哪一間是單純靠賣車、修車在賺錢的?看來看去國產車商只有台灣本田最專心於本業,其他都不太正經,涉足機車、科技、紡織、汽車零件、食品五花八門。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進口車商,有哪幾間是這樣不務正業的?盛惟?台灣蒙地拿?寶嘉聯合?合同興?台塑?很快就可以發現,只要是原廠直營的進口車商,基本上就是以賣車、修車來賺錢,也就是說,目前多數進口車商沒有其他副業來貼補汽車領域的盈虧,所以非得在汽車這邊賺夠利潤才行。

 

有了這個前提認知後,當今天一台車 MAZDA CX-9 169 萬大降到 100 萬,對消費者是不是福音?是呀!就買車而言當然很棒,用 CX-5 的錢買到 CX-9MAZDA 3 69 萬降到 40 萬,是不是樂翻了?買車的時候很過癮,問題很快就來了,對於進口車而言,這種關稅降下來的價格優惠,並沒有增加車商在銷售汽車的利潤半毛,充其量只是薄利多銷,但對消費者而言,今天一台只要 40 萬的 MAZDA 3,如果發生事故或者機械故障需要維修 20 萬,你會願意修嗎?40 萬的 MAZDA 3 只要一領牌,保險殘值立刻打六折變成 24 萬,全損就是賠你 24 萬,換作是我我當然是再買一台新的,那進口商賺什麼?賣新車就是賺這麼一丁點兒,後台維修又因為新車價太低所以消費者動不動就把車扔了而沒生意,結果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修車費用不斷拉高來填補量的不足,就是跟你賭你不會買新車會繼續修。

 

臺南 2017-12-20 (6).JPG

 

別說這是唬爛的,各位去看看,全世界有哪個國家進口車關稅很低修車費用也很低的?根本就沒有(不要拿第三世界/ISIS 那種沒有修車技術可言的來比)!大家朗朗上口的零關稅地區像日本,或者互惠 FTA 的美韓、韓加,新車價格降低但修車錢都很嚇人,台灣修車費真的是世界級的便宜,所以才有國外老車特地拉來台灣修一修再回去的產業鏈存在。

 

各位不要忘了,台灣之所以會有廉價的修車系統全是因為台灣有一堆國產車廠,因此零件通路廣布,然後有眾多下游協力廠製作物美價廉的副廠件。泰國雖然沒有自主汽車品牌,但也受惠於代工地位創造出低廉的修車環境,如此不難看出國產車商的存在,就算你不買國產車也是可以享受到國產化帶來的好處:到處都可以找到修車廠,到處都有物美價廉的修車廠。

 

高雄 2014-2-24.JPG

 

有一種阿 Q 的說法是,既然原廠那麼貴,那我去外廠不就得了?而且因為進口車便宜,銷量增加,外廠等於多了更多客戶呀!首先,保固期間禁止外修的限制不要忘了。再來,現在新車一台比一台複雜,光是購買維修電腦/每年更新軟體的費用就很可觀,然後原廠一旦把持進口大權之後,通常為了保護後台就會開始鎖料,不讓坊間用便宜的價格調到貨,台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以當原廠調高維修費用後,外廠勢必跟著調漲,尤其對外廠而言,已經有太多客人被原廠的保固綁架,會跑出來的客人當然得負擔更多人頭的維修費才能支持營運,因此,進口車關稅一旦下降,在商業模式運作下一定會導致修車費用大增。

 

 

各位,這還只是在講修車環境的變遷,如果進口車關稅大降還有產生第二個效應:既然車這麼便宜,大家會拼命買車,下一步就是道路壅堵導致政府開始出一些怪政策來限制東限制西,比方北京的星期幾只有車號尾數多少的可以上路,倫敦/新加坡的進城費,政府絕對會打著改善交通的旗號增加你用車的成本,同時增加政府收入。或許大家真的可以算算政府捨棄進口車關稅改收這些改善費是不是收入會更多來說服政府進口車免稅,但就算政府不實施這些改善措施,壅堵在路上、找停車位、排隊加油/充電,這些也都在無形中增加了用車成本,有人想過嗎?

 

2018-4-5 (323).JPG

 

我承認,我只是個普通人,我預測的事情不一定準,或許這些是我杞人憂天,然而至少我願意提出來這些平衡性的觀點,而不是一味的出一張嘴要這個罵那個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吳音寧不管她到底做得好不好,她都讓我們看清一個道理:「批評容易做事難」。還有,如果只是一味批評不提出可行方案,那只是讓人瞧不起的推卸責任:一個人會出一張嘴批評,那麼已經證明他是個有腦袋的人,既然有腦袋,那就沒理由雙手一插推說想不出解決的方法。畢竟當一個有腦袋的人發現問題無解的時候,就不會順理成章地去大肆批評了。

 

 

所以,你還在作進口車零關稅的夢嗎?我也在作這個夢,但我想不出解決辦法所以我從來不會這樣主張,所以,聰明的你如果想得出完美解決辦法,願聞其詳。不然,不妨跟我一樣,當作是南柯一夢,笑笑就好

 

MAYBACH 專屬維修間.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