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本來有機會成為臺灣最早期生產的境外品牌之一。

 

民國 46 年裕隆成功試製第一台吉普車下線後,經濟部特許裕隆製造汽車,並給予五年保護期間,讓裕隆可以在五年之內做到「百分之百國產」的不可能任務。經濟部後來也看到裕隆跌跌撞撞,遂又把特許年限延長五年,十年之內要裕隆完全百分之百國產,而且這次不管裕隆再怎麼求情,頂多是把自製率門檻降低到 60%,但特許則不再延續,是以民國 56 年之後便有其他民間業者也對製造汽車這一行躍躍欲試。最早開第一槍的是六和紡織,其經營結構與裕隆極為類似,都是在大陸紡織起家,隨政府撤退來台之世家。憑藉良好政商關係,六和搶先取得本島第二張汽車生產許可證,與日本豐田合作生產轎車與貨車。緊接著六和提出申請的是三富,雖然一開始資金有些問題,但最後一刻還是全數到位,為本島第三間汽車生產製造廠。

 

一般文獻差不多都寫到這裡而已,因為第二批也就這兩間廠商真的搞起來。但其實在六和之後的並非三富,而是另一間叫「興國」的公司。興國這間公司有可能與進輪有一定程度關係,當時向政府申請的合作伙伴就是馬自答,預定生產車款為 B 型貨車,但後來因為資金沒到位作罷,所以「興國馬自達」相當鮮為人知,也因此使臺灣國產馬自達的時程,一舉延後 20 多年。

 

20 多年後,六和早就改生產福特汽車,福特母公司也老早把石油危機當中陣亡的馬自達納入旗下,福特六和順勢以更符合我國國情的馬自達車系,將稱霸國產車 N 年的裕隆一舉作掉。受惠於與原廠協議,福特六和在 90 年代也開始代工 MAZDA 車款,Bongo、323 成為本地最早的國產馬自達(指掛上 logo 而言),僅在外觀上與福特有一些區別。

 

國產 323 成功打開銷路,讓馬自達展示間一間一間的開。畢竟受限於日本車限制進口,進輪也只有辦法在美裔日本車開放期間引進北美有做的 626,僅在日本生產的 323 要等到 1997 年 WTO 開放之後才有幾批試探性的引進第七代 323 Protege。而照片這兩款 6 代 323 應是留學生自帶歸國,去過大陸的人可能會有些印象,正屬於早期海南馬自達國產版本。臺灣因為走的是福特 Laser 外觀,連帶臺灣的 323 外型變成全世界最特別的版本,所以會讓人覺得怎麼跟進口版差這麼多,一時三刻還不易引發聯想。

MAZDA 323 VI 美規 (1)  

 

MAZDA 323 VI 美規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