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 GS300 在本地是稀有貨色,因為它一直以來都是非正規管道進口,當年政府宣布開放 WTO 日製車進口前夕,和泰曾經評估過一代 GS300 的進口,雖然是產品末期,但相對的價格也好談,後來基於市場形象考量,等到第二代推出的時候才引進,因此第一代 GS300 都只有大使館或者留學生管道進到台灣。
相對的,坊間看到的第一代 GS 幾乎都是前期,主要是國貿局在 1994 年開始不斷對於這類留學生進口車祭出限制令,一開始只要求必須在海外掛牌滿一年,後來進一步要求必須在台灣也掛牌滿一年才能過戶,如此一來就變成兩年車,加上從 1992 年開始就不斷有風聲說台灣即將加入 GATT (WTO 前身) 而會開放日製車進口,因此本地的掮客大約在 1994 年之後就陸續退散,此時也差不多就是一代 GS 小改的時刻,也因此後期才會如此少見,道理跟第二代前期 LS400 超低能見度一樣。
一代 GS 是一台不折不扣的泡沫經濟產物,講白了就是一台過度設計的車。一代 GS 是從 CROWN MAJESTA 衍生過去的個性化轎車,如此也可以說明何以它不做無窗框設計。外觀主要由喬治亞羅設計,但個人覺得一代 GS 車頭普普,車尾比較有學問。內裝則是由 TOYOTA 自己搞,比起外觀,內裝顯得比較樸實,像是 LS400 的縮影。
然而在引擎動力方面,是一代 GS 的重頭戲。日規方面有 3.0 與 3.0 雙渦輪增壓,基本上都是沿襲 SUPRA A80 的配置,因此也可以把一代 ARISTO 當作是 SUPRA 四門版。外銷的 GS 則以 4.0 為主打,日本是晚一年才推出 4.0 款式,但只有四輪傳動,定位明顯偏後座買家。
一代 ARISTO 在日本的性能評價很高,引擎來自 SUPRA,但扭力放大到 44kgm,第二代甚至來到 46kgm 的境界。如此一來也造就一代 ARISTO 的高失竊率,且這個頭銜由第二代 ARISTO 繼續承繼下去,TOYOTA 直到 2000 年才發表的晶片鑰匙防盜在這方面算是勞苦功高,也就是說 2000 年以前的 ARISTO 始終維持高失竊率,即使是現在也不例外。
一代 GS 泡沫化的身影也展現在車身,將近五米的車長是同級車最長,但很令人意外的是它的行李箱只有 410 公升,這點被批評得很嚴重,因此二代大幅升級到 510 公升。而一代 GS 也承襲 LEXUS 的釣魚策略。起初的建議售價只有 3.75 萬美金,到了後期已經變成 4.6 萬起跳,全配已經要 5.1 萬美金,可謂直逼 LS400,令人乍舌。
一代 GS 在台灣看來看去都是 GS300 而已,目前沒親眼見過有 GS400 進來,好比第二代和泰也只有正式引進 GS300,GS400 乃至於後期的 GS430 在台灣也沒有親眼見過。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