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納智捷推出了轎車作品。


 


納智捷第一台作品:M7,切入的是台灣空白很久的商務 MPV 市場,加上豐富配備以及民族情節發酵,是以一炮而紅;而第二款車則是放在油價趨緩之後又復甦的 SUV 市場,首席設計師石志傑更不諱言,這是一台「台灣版 Cayenne」,U7 的車頭讓人印象深刻。單靠這兩款作品,納智捷成功的跨過完全沒有新作品的 2011 年,趕在 12 月初將該年所有的配額全部賣光光。


 


納智捷第三款作品,總算是切入兩岸主流市場:轎車。不過納智捷 S5 的鋪陳,遠比 M7 與 U7 來得「淵源流長」。從 U7 上市之後,S5 的間諜照、測試宣傳以及概念車不斷出爐,後來納智捷還主動公開路試照片。畢竟房車市場比起 MPV、SUV 來得競爭更激烈,M7、U7 所擁有的「配備牌」,在國內同級轎車對手來說不見得有那麼大的優勢。除了「民族情節牌」,納智捷還得花上更多心思來包裝,才能讓消費者買單。是以 S5 不僅配備豐富,車子內外設計也很炫,但最主要的是「動力牌」。S5 配備 1.8T 與 2.0T 兩具引擎,領先國內一票還在用老掉牙引擎的日系對手。雖然華擎引擎調教的技術、精細度還有待提升,尤其 U7/M7 那顆 2.2T 的噪音常常讓人以為是柴油引擎,不過沒有外國母廠的束縛,S5 針對同級對手最欠缺的引擎動力切入,採用目前歐洲最流行的「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在動力、油耗、污染取得更棒的平衡點。以當時試駕 M7 的經驗,全車滿載,一公升還可以跑到 5 公里。若把引擎放在更輕的轎車上面,油耗亮眼度是可以預期的。


 


歷經上海車展、廣州車展發表兩款 Neora 概念車之後,S5 終於在去年底臺北車展前夕發表量產版本。正式生產雖然要等到四月,不過在臺北車展兩週不到的展期已經吸到了 400 多張訂單,願意等上個半年的候車期以及冒新車品質不穩定的風險,就是要搶先品嚐納智捷第一款轎車作品。


 


在臺北車展亮相的 S5,清一色是 2.0T/1,8T 頂級車型,配備相當豐富。反倒是入門的 1.8T 沒有出現,這種做法似乎跟 U7 在大陸銷售採取同樣策略,先以頂級車讓人耳目一新,再用入門車壓低售價。








照片這台 S5,就是最最入門的 1.8T 精緻型,外觀上少了霧燈、多功能後視鏡、鋁圈,價格壓在 69 萬的同級車最低價。在去年底台大發表會、臺北車展都沒有出現,畢竟比起同級對手,這種配置實在太陽春了點兒,推測應該是以計程車、公務車為主要市場。事實上,納智捷 U7 透過「痞子英雄」的行銷,收到相當不錯的成效。未來若是可以在公務車市場得到一定支持,更有助於曝光率與形象提升。



所謂的「公務車」策略,倒不必像 Metrostar 那樣硬幹警車市場。其實以納智捷的品牌根源,大可綁架政府「強制採用自主品牌」,日本、韓國乃至於現在的中國大陸,都是這樣在扶植自主品牌,也沒見到有人亂扣「圖利」大帽子。M7 目前已經在警車、消防指揮車有小量佔有率,但是首長官員接送車這部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努力。



S5 四月生產,同時正式進駐展間,讓我們期待它再度讓自主品牌橫掃市場吧!




<2011 上海車展的 Neora>


<2011 廣州車展的 Neora>



<2012 臺北車展的 S5 1.8T 頂級型>




<2012 臺北車展的 S5 2.0T 旗艦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