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回提到在台北街頭見證俯拾即是的 L7 街景,除了對加長轎車多了分憧憬,L7 的不凡氣勢也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但這時候我還沒體驗到 L7 的真正破壞力。

 

有道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Mercedes-Benz V210 E300L (AH2).JPG 

 

在台北蝸居,過著有憂有慮的生活數年後,開始有機會重新踏上加長轎車啟蒙地:香港。有別於第一次去香港,這回到香港之前已經結識當地惡勢力,所以儘管是單刀赴會,倒也不是千里走單騎,反而一路上都有惡勢力接應,旅遊深度自然不言可喻。然而相隔這麼久回到香港,香港早已回歸,紙醉金迷依舊,但已經質變不少。反映在汽車面貌上就是加長型轎車幾乎消失殆盡,以前平均一天可以看到二十幾台加長轎車,現在二十幾天看得到一台就不錯了。問了下當地惡勢力,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歸咎在「不流行」這三個字上面。

 

少了這些加長轎車,多少讓欣賞香港街頭少了分樂趣,然而,又好巧不巧的在香港報廢場被我碰上一台 L7。根據當年雜誌報導,臺灣與中東是 L7 第一批上市的地區,歐洲反而比較晚上市。香港理論上如果有上市的話應該是跟歐洲同步,該部報廢場內的 L7 自然是右駕版本。然而問了半天,大家也說不清楚這車到底是怎麼來到香港的,總之香港街頭曾經出現過 L7,但數量極少,因此當地車友聊到這車的時候都相當興奮,感覺有股莫名的崇拜。

 

BMW E38 L7 報廢車 (AE1).JPG

 

簡單在香港停留幾次後,因緣際會開始勾留北京。北京雖然不是工業或商業重地,但畢竟是皇城,因此集結全中國大陸最精華的車型,加上剛過去的時候,北京還沒實施搖號制度,只要是車就會允許你在路上跑,因此當時還很常見到 8090 年代各國進口車,這當中自然也包含了 L7

 

關於 L7 是怎麼進去中國大陸的有兩種說法,一是透過上海的汎德經銷據點總經銷,另一說則是原廠當時的確把中國大陸劃為上市地區。總之大陸的 BMW 經銷商曾經擺過 L7 新車來賣是確定的,而大陸一直以來到現在,BMW 的品牌形象都比賓士來得高一點(這個在台灣很難想像),L7 在大陸車友面前已經不是「崇拜」可以形容的,簡直就被當成神在景仰,只要拍到一台 L7 上傳到網路,下面就是一大串回應討論有的沒的。我也試過把台灣拍到的 L7 放在大陸網域,果然下面回應多到來不及看。

 

BMW E38 L7 (K1).JPG

 

這種熱烈度固然可以歸結在於大陸網友的數量遠比臺灣多太多,還有就是 L7 在大陸的數量遠不如臺灣,加上汽車總量稀釋下去的比例,L7 當然是鳳毛麟角。然而 L7 可以在大陸享有這樣的地位,不僅是因為 BMW 形象使然,更重要的是,大陸人對於加長轎車有著歷史性的憧憬。

 

大陸領導人最早乘坐的轎車是接收國民政府留下來的車輛,直到一汽造出紅旗之後,才全面汰換成 CA770 車系。而這個車系裡面配發最普遍的 CA770 就是 C 柱後加長的轎車,加上大陸實施社會主義,早年在大陸見到加長轎車一定就是通天等級的官員出現才會碰到。相對的,一汽本身就肩負著打造 CA770 這款加長轎車的後繼車任務,因此 1987 年一汽跟賓士簽約生產 828 台賓士轎車時,也包含了相當數量的加長版本,用意當然就是要取代這批 CA770

 

Mercedes-Benz V123 (Y1).JPG

 

然而後來因為種種因素,這批賓士並沒有廣泛取代 CA770 車系,反而是從上海跑去長春的奧迪後來居上(最早奧迪是在上汽國產的),順利把大部分的高階公務配車拿下。另一方面,奧迪落腳長春一汽的當下,大陸官方配車制度很混亂,跟當年 CA770 剛推出的時候截然不同。也就是說,不是單單奧迪 100、奧迪 200、奧迪 V8 就可以三刀切,於是一汽又把這三款車型細化,除了 V8V8L、奧迪 200 這三款車沿用西德車型之外,奧迪 100 衍生出無數車型,前前後後加起來超過三十種,除了可以滿足各級公務配車以外,當時一汽也被官方指示要讓百姓也買得起紅旗,因此貨車、禮儀車、旅行車這些跟官車沾不上邊的怪車型也在一汽生產的 C3 100 行列中。

 

撇開那些怪車型,一汽生產的 C3 100 搞出許多加長版本,比方 CA7221L 是中間加一小節,CA7300L C 柱後面加一大節,CA7246L CA7247L 都是中間加長,但配備不大一樣,還有中間與 C 柱都加長的怪版本。不消說,這些加長型轎車當然絕大多數都進了官廳,更加深大陸人對於「加長車 = 官車」的概念,儘管一汽生產奧迪已經是改革開放並且允許汽車私有的年代,真正民間敢買加長轎車的還是極少數。

 

一汽紅旗 CA7247L (E1).jpg

 

扯了這麼一大堆,相信各位可以理解 L7 何以在大陸有著 seafood 般的地位。而這些大陸車友對於臺灣成為全世界密度最高的 L7 聚集地,嚮往度當然溢於言表。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深刻體驗到 L7 的形象爆發力。而隨後在大陸定居的歲月裡,陸陸續續接觸到許多外國車友,即使是 L7 有上市的歐洲車友,大家也都是對這台車興致勃勃,才讓我感嘆,應該是臺灣太容易見到 L7,所以大家只是覺得 L7 如同行照寫的 750ixAL,就只是一台 750iL 家常版本而已,還真的是得走出去才能感受到 L7 的形象魅力。

 

所以,我離開大陸回到台灣之後,立刻弄了 L7 嗎?當然不是,不然部落格裏早有 L7 日記在連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SIOR.C@ME 的頭像
    CELSIOR.C@ME

    CELSIOR's Automotive Saloon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