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納智捷開賣到今天也已經滿十年,十年來,挺的人很挺,恨的人很恨,但我相信更多人是像我一樣,恨鐵不成鋼,尤其十年來從未間斷的品質問題,除了 U6 以外通通中獎,顯然裕隆還是未能記取三十年前飛羚的慘痛經驗,就算納智捷一直以來都刻意與飛羚劃清界線,卻也不斷地再上演當初飛羚的歷史片段。

 

平心而論,納智捷的妥善率不如外資品牌,但以其售價的確還是維持俗擱大碗的傳統,雖然論者批評大陸賣得更便宜,但按照產業規模去計算,不管台灣或者大陸,納智捷目前的建議售價,除了 M7/U7/U6 以外都是賠錢的。這種說法信者恆信,或許對很多人而言,看到納智捷、看到裕隆就歸藍波火,但老話一句,要批評之前請先找到擲地有聲的依據,這篇文章已經在別的地方公開發表過,下面的回應不是"葉佩雯"就是"那製粉"。如果你真心希望納智捷可以造出好車,該不這樣留言謾罵,答案已經很清楚)

LUXGEN U5 by 節省黃 (3).jpg

U5是目前納智捷旗下最新的全新車系,在去年第四季才正式問世,在最初剛上市前,曾經因為一件事情引發喧然大波:到西班牙IDIADA實驗室進行撞擊測試,原廠同時宣稱達到歐盟5星「標準」,但於此同時,網友們紛紛表示不能接受,將整個測試過程抽絲剝繭,最後得出一個什麼幾分之幾星的結論,並認為原廠有必要說清楚,因為這並不是真的拿到歐盟5星認證。以上就是一段U5在剛上市時的一段插曲,姑且不論其內容到底如何,至少是國產車第一個送到歐洲進行撞測並公開的廠家,還是在台灣車壇創造了一個歷史。

 

DSCF2797.JPG

  其實U5就是S3的五門加高版,根據小道消息表示,當初原廠的規劃是要做成S3的五門版,是後來因應Crossover風潮,才將其改成現在這副模樣,成為一款入門的「SUV」,至於這車到底算不算SUV我覺得是有待討論的,依我個人觀點,我會覺得就是一部底盤高一點點的掀背小車,離真正的小型SUV還真的有一段距離。

 

LUXGEN U5 by 節省黃 (4).jpg

  仔細觀察U5的外觀,必然可以看出跟S3的高度相關性,車頭的神韻類似,不少版件也都共用,從外觀就可以看出濃厚的血緣關係,或許因為定位的不同,即便車頭神韻與S3極像,但U5還是有更高的精緻度。至於這個外觀,車頭、車側其實算得上是好看,具備動感與科技感,尤其是延伸到側葉上的前方向燈,更是整車外觀最有特色的部份,再加上特殊設計的車頂架與雙色車身,都可以為U5增添不少動感與休旅風格。然而,U5的車尾怎麼樣就是令人不習慣,刻意的線條、不知為何翹得很高的後擋,都是令人費解的設計,尤其是翹高的後擋,除了造型怪異,對於駕駛的後方視野更是一大傷害。

 

LUXGEN U5 by 節省黃 (10).jpg

  一坐進車內,最吸引眼球的當然就是位在中控台中央的「大屏幕」了,這個源自Tesla、Volvo等外國車廠的設計,漸漸地被愈來愈多車廠採用,當然,納智捷全車系從U5開始,正慢慢將這個設計普及。如同外觀一般,U5的內裝也是跟S3共用的,基調相同、用料也差不多(標準入門小車的水準),當然公差依然存在。關於內裝最大亮點:行車AR搭配「大屏幕」的設計,我個人覺得蠻新潮的,但前提是在系統沒有當機而且陽光不強的情形下。在我一整天的試駕行程當中,就有一段時間,這個系統完全失效,打方向燈不會出現側方視點,排入R檔依然不會開啟環景,而且停車熄火重開一樣無解,是經過熄火了約兩個小時後再重新啟動,才又恢復正常;而陽光若過於強烈,反光的問題依舊存在,都影響了這個「大屏幕」的辨識度。回到討論這個系統本身的問題,一般使用下,除了停車以外,需要用到360度環景的機會應該不多,這套由可以無時無刻都開啟的環景系統再加上「透明底盤」組成的AR系統,實用性到底多高就由使用者自己去親身體會了。不過這個AR系統確實對解決詭異的後擋設計導致後方對視野不佳的問題有正面影響。

 

LUXGEN U5 by 節省黃 (19).jpg

  U5還有另外一個有意思的配備:APA自動停車輔助系統,故名思義,就是一套車子自己駛入停車格的系統(車子自己轉方向盤,檔位、煞車由駕駛控制),實際測試的結果,的確有辦法精準地掌握角度,然而,這項配備並不是國產首創,早在2009年,二代豐田Wish就可以選配,只是當時只做了一批便停止,因為實用性並不大卻要花錢選配。如今U5不用買到最頂規就能享有當年Wish必須花費近百萬才能享有的配備,相信技術成熟度已夠,成本也已經夠低,但有這項配備依舊沒有普及,現階段主因還是實用性不被認可吧!然而這個配備還是可以幫助一些駕駛人克服停車的恐懼,某種程度上,也還是有其存在之價值,同時,未來全面發展到「自駕車」的年代,這個配備必然成為日常。

 

LUXGEN U5 by 節省黃 (16).jpg

  U5的空間表現,以B-Segment 級距而言,運用上很優秀,讓駕乘者毫無空間壓力,但原廠既然定位成「SUV」,良好的空間就是基本,同時U5也配備了後座出風口,更能表現出其「休旅車」的身份,兼顧了前後座的需求。另外,早期納智捷車型在座椅人體工學的設計我覺得不甚優異,但這個問題在S3已獲得改善,同樣的在U5一樣也有水準以上的演出。然而如筆者在本文第二段所言,離「真正的SUV」還有一段距離,我所說的就是駕駛視野。U5的駕駛視野,其實還只是普通房車的感覺,以筆者自身最常接觸的車款就是一款標準的SUV來說,我會覺得U5在這個部份的表現依舊不夠稱作「SUV」,但確實恰如其分的「Crossover」 。最後我覺得可以加強的是介面友善性,這說的倒不是中央的「大屏幕」,基本上這套最新版本的Think+系統成熟度、流暢度已經很高,我要談的是一些傳統的按鍵、操作件。我一直很納悶,為何納智捷堅持不在排擋桿、排擋座上面做出燈號,非得依賴儀表板呢?另外,在儀表板上加一個「ECO」燈號很困難嗎?為何一定要低頭確認,到底有沒有把ECO按鍵按下開啟節能模式?這些都是很簡單的細節,我認為原廠應該重視。

 

LUXGEN U5 by 節省黃 (13).jpg
 
  在動態表現方面,筆者曾經有開過S3台北花蓮一日來回的經驗,當時的感覺就是:動力完全跟不上底盤。場景換到U5,問題依然存在。同樣的引擎、變速箱,U5在動力上略比S3上調,同時也因應「SUV」的定位,可以明顯感覺出,低速扭力輸出稍微比S3提前,但這具引擎的出力,給人的感覺依舊不夠飽滿,而且,最大的缺點就是聲浪不夠精緻,同時,以一部1.6升自然進氣小型車而言,油耗表現差強人意,以我一整天170公里的總里程,涵蓋市區、塞車、快速道路、高速公路、山路各種路況,以滿油出發滿油跳停計算,一共耗費了19公升的汽油。然而,在底盤表現方面,U5的確有高於日系同級對手的表現。面對不平路面、伸縮縫的處理表現,回饋以入門國產車而言堪稱紮實,車身也能迅速回穩,頗有歐系風範。在山路表現,車頭指向亦精準,也可以感覺出設計的同時有對車體、底盤剛性下過功夫,這點不得不讚賞納智捷的工程團隊。

 

LUXGEN U5 by 節省黃 (14).jpg

  整體來說,U5這部車並沒有如部份網友所稱般的不堪,基本的安全配備(6安+ESP)、酷炫的影音配備與基本的科技配備(引擎啟動鈕、ikey、無鑰匙進入)一應俱全,但若要說這車有什麼特別、令人非買不可的理由,嚴格來說,大概就是對品牌的熱愛。我會覺得,U5的許多設計可以看得出團隊的巧思,例如熄火下車前中央銀幕會出現兩側後方視點畫面,提醒駕駛與乘客注意後方來車與隨身攜帶物品,這的確是一個相當符合本地民情的貼心的設計。另外像AR透明底盤這個配備,雖然看不出實質的意義(當然如果這台車具備越野能力也許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但依舊為一個創意之作。

 

LUXGEN U5 by 節省黃 (7).jpg

 

儘管有那麼多的巧思創意,但市場是很現實的,有些很實際的考量點一定會被拿來比較,但納智捷旗下的車型面對台灣民眾所在意的點(妥善率、油耗、折舊等...),似乎都是弱勢,尤其配備了這麼多的電子配備,系統卻會偶發性的不穩定,我想這些都是工程團隊可以去思考的問題。另外,與其花心力、物力、財力開發一些意義有限的配備,我個人是覺得,把資源投入「真正的」自動駕駛輔助會更實際,諸如自動煞車、跟車系統、車道維持系統等,僅僅是一個自動停車系統,離真正的自駕、安全向上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當年Luxgen 7 MPV剛上市時,納智捷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智慧車」,到了品牌正式上市將滿十年的今天,「智慧」仍然是其主要訴求。然而經過將近十年的發展,關於「智慧」的著墨,我會覺得這個品牌的進步幅度還真的有限,很多當時自信滿滿的「智慧科技配備」,在別的品牌如今已經成為日常,甚至加入了更多更新更有意義的進階科技,面對這個現象,依然以「智慧車」自居的品牌,實在應該做出調整再比別人領先一步才是。基本上這個團隊的能力是足夠的,只是發展方向常常與市場需求不夠一致,也許,調整一下思維、改變一下努力的方向,能夠帶來一些轉機。

 

LUXGEN U5 by 節省黃 (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