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Multi Purpose Vehicle,多功能車輛,典型定義就是可以載貨也可以載客的車。MPV最早到底是先用來載貨還是先用來載客是有不同說法,不過就日本而言,MPV 最早是商用車基礎,加了一些豪華配備之後變成豪華載客車,比方早年臺灣國產的「裕隆好馬 747 高頂」,或者「中華得利卡綠世界」,骨子裡還是一台載貨用車,但在視覺妝點上讓人一時三刻感覺不出來。
日本目前獨有的 Luxury MPV(LMPV)也是這樣子誕生的。最早是日產突發奇想,把普通載客用的 HOMY,內部改成四張獨立座位玩玩,進而推出車界第一台 LMPV:HOMY Elgrand,意外獲得日本消費者青睞,成為日產在被法國化前夕最後一款熱銷的車。日產 Elgrand 成功開起 LMPV 這個級距,甚至連豐田都得「跟風」,第一代 Alphard 就在第二代 Elgrand 發表的隔一天問世,較勁意味頗濃厚。當然,憑藉豐田強勁的產品開發以及銷售包裝,Alphard 很快的就取得級距龍頭地位,第二代 Alphard 加上第一代 Vellifire 甚至佔據 8 成以上市場,同樣也是跟風的 HONDA Elysion 是完全討不到好處,只好一廂情願的期望大陸市場可以分擔開發資金。
雖然說 LMPV 這個級距最早是由普通客貨用車發展而來,不過日產與豐田都知道,純以貨用底盤打造終究舒適度不夠消費者胃口,所以第二代 Elgrand / 第一代 Alphard 都是以轎車底盤去改造而成的 LMPV。但這箇中學問可不小,不是單純把轎車車身拉大拉高就行。商用基礎的好處在於承載力夠,尤其負重行駛時的穩定性,但缺點在於吸震以及未載重時車身的搖晃/共震。如果直接用轎車底盤去延伸,多少會像 GLK 那樣,開到 140kmh 底盤就已經跟不上整台車,開到 180kmh 完全得靠心臟。但是既然叫做「LMPV」,舒適度是不可或缺的核心。
其實過往的 MPV 總是在吸震、共震這邊讓人比較難以接受,尤其是後懸的抓地力,很少有 MPV 讓人不會覺得太搖晃。VW T5 就是個例外,整台車像是一只方塊,搖晃是不至於太嚴重,但卻又太硬,尤其沒有載重時,車子的調性很奇怪。的確,要把一台 MPV 不載重與載重的車身反應都調得很好是一件很難達成的任務,卡車發展到現在也一直被這種問題困擾著,就算用上可變氣壓懸吊,大貨車空載開起來還是讓人覺得很像一台跳跳車。
第三代 Alphard 就這方面的問題還不算完整解決,但我可以說一句,以它的整體表現,MPV 界裡面已經「沒有對手」!
先前有車友說過,第二代 Alphard 這款車很有資格掛上 LEXUS logo 去賣,我是從來沒開過第一代第二代 Alphard,但就照片以及靜態賞車,可以讓人覺得一台 200 多萬的 TOYOTA,光內裝質感就對得起這售價。而第三代 Alphard 價格小漲到 258 萬,單從配備的升級就覺得物有所值,而實際開起來更是印證了這個推論。
先聲明,和泰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我從以前到現在,試車不接受任何對價,所以上面那句話並非違心之論,而是這台 Alphard 真是太讚了!
在此之前,TOYOTA 的休旅車我只開過 Previa,若把 SUV 加進來,那就包含 LEXUS RX 與 RAV4。Alphard 這台車,跟前面那幾台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但 Alphard 一踩油門出去,完全展現了 TOYOTA 的一大特點:平易近人。第三代 Alphard 體型不小,車長近五米,車寬近一米九,比上一代又長大一些,坐進去裡面明顯就是比 Previa 大很多,不過 TOYOTA 卻把這台車設計得很好開,感覺就像在開 ALTIS 一樣。雖然一開始會因為駕駛座 H 點較高(也就是駕駛姿勢比較高)而感到一些不適應,但 Alphard 車身設計得很理想,本來就很方正的車尾不需多說,車頭短小度,正好就是駕駛座可以完全看到的距離,亦即車頭抓距離很好抓;前伸的 A 柱,習慣了之後就會發現死角很小,而且造就更開闊的車內視野,正常人第一次大概開個三五分鐘就可分心聊天哼歌沒問題,這車開起來一點壓力也沒有。
網路上常有人批評 TOYOTA 的車就是沒個性、沒操控。沒錯,我雖然沒把 Alphard 拿去拍玩命關頭,但我相信這台車的極限應該也不怎樣。姑且撇開 MPV 需要什麼操控,Alphard 這種平易近人好上手的特性,真的很適合此級距市場買家,不用太費心思在駕駛上,可以盡情的享受與家人或者與客戶的共處時光,T5 就是敗在這點。前面提到,T5 這台車硬、紮實,但也因此不得不多費點心思在駕駛上。用數字化來比喻,T5「最低系統記憶體需求」是 15%,而 Alphard 只要 5%。換句話說,當你今天想要好好操駕一台車時,Alphard 怎麼開就是那樣,T5 可以給予鑽車、過彎的樂趣。但相反的,如果你只是把車當移動工具,Alphard 很稱職的讓駕駛者可以騰出「最多的記憶體容量」去做駕駛以外的事情,只要你會開 ALTIS,你就一定會開 Alphard,而且還不會開得太差。
Alphard 另一個動態強項,就是一開始鋪陳一大堆的「吸震」與「搖晃」。小到像是 LIVINA 那種小型 MPV,在坑洞處理上都會有一些惱人的諧振在車艙內持續個 0.5 秒左右;而典型的載貨載客兩用 MPV,只要路面坑洞到達一個程度(通常也不需要太大的坑洞),車就會開始搖晃,尤其高速變換車道時更明顯。關於這點,第三代 Alphard 後懸吊採用出人意料的「雙 A 臂」,明顯比典型的拖曳臂的表現來得優異,過坑洞時,左邊晃左邊的,右邊晃右邊的,不怎麼拖累到另一邊。之所以第三代 Alphard 會想到這種設計是豐田在開發階段時,發現日本豐田社內 8 萬名員工持有了 5500 台 Alphard/Vellifre,這些員工當然也就是很好的市調對象。不過既然是社內員工,大家七嘴八舌意見非常多,一開始也造成些困擾,但對於大家所抱怨的吸震性,開發團隊先用 LEXUS RX 的雙 A 臂後懸做了一台 Alphard 試裝車,意外的在這個「社內市場調查」獲得一致好評,就這麼敲定了這個突破性的改變。神奇的是,Alphard 第三排座椅也沒有因為雙 A 臂的設計被犧牲掉,原廠甚至還把第三排設計成三人座,雖然肯定擠不進像我這種胖子三個,但總是讓人納悶,這雙 A 臂是怎麼個設計的,要吸收 MPV 高車重、高車身的力道,空間還不能佔據太多。可惜因為時間地點因素沒法把這車頂起來好好看看。
除了雙 A 臂後懸,Alphard 底盤調得很棒,空車時車子不會跳,也不會覺得懸吊太軟。應該說,開起來感覺不出來是空車,更不會覺得是台兩噸二的車子。油門很輕巧。但或許是引擎動力輸出轉速比較高,在市區會讓人懷疑,這 275 匹馬力真的都從日本運過來了嗎?低於時速 60 以下,只能用「平順」去形容 Alphard 的動力,我不會想動用「充沛」這兩個字。就官方數字而言,第三代 Alphard 引擎、變速箱是沒有變動的,或許豐田原廠覺得這樣設定最符合消費市場吧!
Alphard 單就動態表現,已經讓人難以找到匹敵的 MPV 對手,再去看它的配備,只有更傻眼的份。
Alphard 內裝有大量的「皮」、「木」,而且線條很活潑,不像 T5 死板板的,一副就是商用車加一些裝飾品蒙混過去。雖然 Alphard 的「木」應該沒丁點兒是真的,但視覺看起來還是很過癮。這一代 Alphard 中控台線條大抵延續上一代的「層遞+中央凸出」,不過金屬飾板與方向盤質感有大幅精進,不像上一代看到方向盤覺得好像只是 COROLLA 加了一點東西就裝上去的。至於這一代的中控台一路延伸到中央扶手,前座多少感覺沒有上一代來得寬闊,不過話說回來,MPV 第一排好像也不需要什麼寬闊不寬闊,置物空間夠多就行,而這點,三代 Alphard 也都有做到,中央扶手除了可以兩邊開啟,內部置物空間相當大。
第二排之後算是三代 Alphard 的主場。第二代 Alphard 的中排雙 Ottoman 座椅已經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第三代當然不會拔除這個亮點。我是不清楚第二代的中排 Ottoman 座椅的狀況,但第三代的可以幾乎完全打平,變成航空頭等艙的座椅。而且前後滑動幅度頗大,第二排要坐得舒舒服服不是件難事,唯獨像我這種身高的人,Ottoman 小腿托拉到最極限,因為腿部懸空的地方太多,還是會覺得腿托滿多餘的。而原先第二代的第二排有中央通道,第三代因為 Ottoman 座椅放大所以沒有這項設計,第二排座椅的中間僅供螞蟻通行,如此一來,原先第二代的第二排中央餐桌,在第三代變成內建於座椅內側扶手內,全部拉出後向 90 度翻折,還可以稍微前後滑動,質感很不錯。此外,因為第二排座椅向中央靠攏,使得兩側空間大一些,對於第三排倒楣鬼的進出,在這點是加分的。
不過,整體來說第三代 Alphard 第三排還是不要坐人比較好,不是說第三排不夠舒適(的確沒有很舒適,而且很容易一屁股做到安全帶扣而瞬間「提神醒腦」),而是第三排乘客不管是上車下車,都會造成一些奇怪的問題。
首先,第三排倒楣鬼要進去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第二排有通風、電調椅背這些亂七八糟的功能,必須先按下在第二排座椅外側的椅背釋放按鈕(另一顆在第二排椅背後方,以便下車時使用),此時第二排椅背會電動緩緩向前收折,大概七秒之後,才可以拉起第二排滑軌的釋放鈕將第二排往前滑動,等到倒楣鬼就坐以後,第一個問題就來了:第二排人員要進去,在維持第三排倒楣鬼腿部空間的前提下,很容易被肥厚的第二排座椅外側扶手卡到屁屁,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是叫第三排倒楣鬼再倒楣一點,先把腿部空間擠壓殆盡,等第二排的人坐好之後再「大政奉還」第三排的腿部空間。
下車時,問題就更多了。除了第二排人員下車時得跟第三排倒楣鬼再借一次腿部空間以免屁屁被外側扶手卡到之外,第三排要出去,麻煩再按一次第二排椅背釋放鈕,等七秒之後拉下滑軌開關才能出去。以為這樣就沒事了嗎?No!要是第三排的人拍拍屁股閃人,司機就有機會飆三字經。因為在第二排座椅的釋放鈕沒有歸位之前,第二排座椅的滑軌是完全不會固定的,只要車一開動就等著像電台的音源控制面板一樣前後搖來搖去。所以第三排的人如果下車之後沒有再按一次第二排椅背釋放鈕把第二排椅背還原回正常模式,司機就得代勞當這倒楣鬼啦。所以第二排確實可以舒舒服服的隨便坐,但要是有第三排倒楣鬼現身,就得多做很多事情了。
第二排外側扶手不只容易在上下車時卡屁屁,第二排內側扶手內建辦公桌,所以電動椅的調整就在外側扶手。但很奇怪的是,這外側扶手的開起是向外的,也就是違反一般正常方向,原因不明。此外,助手席的側面有電動調整開關,方便讓第二排右邊的乘客玩弄助手席的人,只不過因為第二排座椅比較後退,操作起來不起身是不行的,如果可以整合在第二排電動座椅開關裡面應該會更實用。
第二排還有一個小問題。內建於車頂的 DVD Player,收折時還覺得很不賴,一翻下來,質感會讓人以為是路邊攤隨便裝的。至於原廠刻意設計的 B 柱後方隆起線條,多少讓第二排的窗戶視野受到些限制。不過第二排倒是還有大面積天窗,而且可以完全開啟,讓第二排的光線變得很好,但如果第二排天窗內板也改成電動啟閉,質感可以再加分。
第二排神奇配備當然不止於這兩張 Ottoman 座椅。前排中央扶手後方有兩層置物空間,上排的基本上不知道拿來幹嘛,因為很淺、開口又很大。下排的原廠是說可以放兩罐保特瓶,因為深度夠而且開口位置沒有很大。再來就是 Alphard 標榜的室內氣氛燈,除光度可調之外,顏色印象中有十幾種,晚上確實相當棒。白天不點燈時則是鍍鉻飾條,讓呆板的 MPV 車頂多了很多想像空間。另外,內建於座椅小腿內側位置還有插頭,而且是 100V 的電源,在不考量汽車電流的瞬間變化之下還算實用。
至於第三排,除了具有「提神醒腦」功能的安全帶扣以外,第三排也有三杯架、門板上置物空間,而且神奇的是,第三排座椅在空間允許的前提下,椅背可以放到 90 度(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第三排腿部空間算是不錯,而且還有中央扶手與手動遮陽簾。最倒楣的第三排中間座還有頭枕與三點式安全帶。當然,基於成本考量,這三點式安全帶是空降垂掛的設計。
第三排如果也坐上活人的話,Alphard 最後面的載貨空間當然是乏善可陳的,兩只登機箱就差不多佔滿了。倒是後方下排置物空間比想像中的深,而且還有附一個應急用的備胎,把備胎拿掉的話可以放更多雜七雜八的東西。也難怪會有深圳兩地牌 Alphard/Vellifire 單靠後座地板小幅改裝就可以裝 100 公升的汽油,甚至還有直接塞偷渡客進去的輝煌記錄。
Alphard 的尾門,如果傻傻的從後面開關操作是沒有電動開啟的,因為開關內建在遙控器以及前方天花板上,這顯得有些半調子。不過尾門完全開啟後,高度是沒有太離譜,對於一般都會女性而言要按到尾門底部的自動關門開關還不難,但若能夠多加一個垂掛拉把會更好些。
回到前座。Alphard 配備讓人最有意見的應該是音響這玩意兒。到底車上有幾支喇叭我沒去算,第二排與第三排車頂都有喇叭單體確實很有意思,不過 Alphard 的 JBL 音響表現只能算是勉勉強強,高音還行,低音...還是別報什麼期望,環場效果也是普普通通,不管聽什麼音樂,也都會呈現得「普普通通」。中央面板有內建觸控螢幕,操作還算簡單,唯獨藍芽配對時必須車輛停止(但不需要打入 N 檔 或者 P 檔),是一個安全但稍微犧牲便利的設計。螢幕旁邊的出風口,金屬飾板質感是很好,但卻沒有關閉的調整,而且因為是狹長站立設計,其左右調整幅度很有限,對於不喜歡直吹冷氣的人坐到前座會有些困擾。
中控台往下延伸的開關,HOLD 鍵在 D 檔停紅綠燈很好用,右腳能獲得適度休息。而再往下出現的電熱椅開關就比較不搭調,至少臺灣是用不到的,尤其第二排是「冷熱座椅」,第一排卻只有「加熱座椅」,好像怪怪的....。此外,ESP 一類的防滑系統似乎也可以關閉,對於 MPV 這種車而言有點匪夷所思。不過 B 柱上的登車輔助把手看得出豐田對於小朋友的用心,該把手一路延伸到 B 柱下方 1/5 的位置,加上登車踏板比上一代降低,只要是人應該都抓得到。而內建於第一排後方的握把也很派得上用場。
座椅的其他方面,第三代 Alphard 第三排座椅依然是項兩邊收折的,力矩設計得不錯,所以翻到兩側時還不算費力。至於日規的第一排座椅向後大幅滑行的設定(Super Long Sliding)沒有出現在台規版上(其實這玩意兒也是「社內市調」誕生的奇思),主要原因在於台規第三代 Alphard 搭配的是最高級的 Executive Lounge(鋁圈則是 C-Package 的,並非日規 Executive Lounge 標配),日規第一排座椅帶有大幅向後滑行功能的屬於普通第二排雙座版本(且第一排助手席只能手動調整,就連 Ottoman 小腿托也是手動調整),亦即第二排的功能比較少些。日規的 Executive Lounge 的第一排座椅也是不能大幅滑行的。
當然,日規的配備沒跑來臺灣的不止這個,第三代 Alphard 的停車輔助系統在台規大抵是從缺的。日規有平行停車與垂直車位停車輔助系統,垂直停車遇到有連續停車格時還可以自己選擇要停哪一格,甚至平行停車位也有輔助離開系統(也就是幫你把車從停車格開上車道的玩意兒)。模擬環景的 Eagle View 以及後方會 A 到的警告系統也沒有在台規登場,這些都比較可惜。
日規三代 Alphard 是以 Hybrid 為主力,該系統就是國產 CAMRY Hybrid 的 2.5h。台規沒有進來是應該的,畢竟加上油電之後的價格肯定破三百萬大關,除了沒正式賣的 Century 之外,臺灣還沒出現過這麼貴的 TOYOTA 車型,就算是有正式賣第二代 Alphard Hybrid 的香港,也因為賣得很差所以這一代香港代理商就不再引進油電款(日本上一代的油電車型也只佔兩成左右而以)。而香港有賣的 Alphard 2.5 則考量與 PREVIA 3.5 的區隔所以臺灣沒有引進。
這是我第一次進行 Alphard 試車,在此之前只有在香港坐過機場接送的 Alphard,但坐車與試車誠然是兩種不同的體驗。以前對 Alphard 的印象就是比 PREVIA 再大一點、再舒服一點的休旅車,除此之外倒也沒有什麼特別印象。直到這次實地試駕過之後就發現,Alphard 這款車不僅是比 PREVIA 優越,甚至稱得上沒有對手可言了!不論從配備或者車身搖晃抑制,基本上我開過的 MPV 當中沒有任何一台可以跟 Alphard 相提並論!Alphard 這款車的整體表現而言,就算掛上 LEXUS 去賣也是當之無愧的。這就是 TOYOTA 厲害的地方:雖然 Alphard 不是這個級距的開拓者,但 Alphard 不僅成為此級距的佼佼者,它更立下 MPV 設計的新典範,只要找出其他 MPV 不如 Alphard 之處,基本上就可以說是那款 MPV 的缺點在哪裡。大概就是動態表現以及惡操的情況下,SUV 會比 Alphard 更勝一籌,但一方面 MPV 的空間以及承載能力,就算是頂級的 RANGE ROVER 長軸版也難以望其相背;二來 MPV 與 SUV 先天設計上就有諸多差異,拿兩者來相提並論不免牽強附會些。
要我挑第三代 Alphard 的缺點,我肯定會在外型開一槍,這...什麼鬼造型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