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為發展國民汽車,特別針對小型汽車制訂賦稅優惠制度,也就是俗稱的「K-Car」。一來是當時日本國內市場需求甚大,二方面在 1981 年所通過的「最大馬力自主法規」使然,日本車廠潛心於小型車的發展,應該是冠於全球的,也因此,日本 K-Car 的造車技術,已經在世界上無他廠牌可以匹敵。
儘管 K-Car 是以「實用」為出發點,但在這麼多年來的發展歷史上,K-Car 還是出現過幾部 fun-car,分別是 AZ-1、Beat、Cappuccino 以及目前還在生產的 Copen。這四台車各有特色:Copen 是第一台電動硬頂敞篷的 K-Car;Cappuccino 已經在頭文字 D 的吹捧下變成神車;AZ-1 則是日本汽車史上最難開的車。至於本文主角 Beat,則是這四台當中,引擎轉速最高的小玩具。
Beat 背負著本田的光環,是以在引擎方面就很「本田」。搭載的是較少見的直列三缸 OHC 引擎,最大馬力雖然是在自主上限的 64 匹,不過竟然要到 8100 轉才輸出,最大扭力也得催到 7000 轉才有,想像這麼一台小車,跑起來還是得跟 S2000 一樣狂拉轉速,本田迷肯定是熱血沸騰,不過看在一般人的眼裡,可以說是不實用中的不實用。
Beat 在日本推出的時候,雖然適逢泡沫經濟瓦解,但年輕人對於跑車的衝動未退,Beat 靠著便宜的售價,還有著不錯的市場反應。然而 RV 風潮興起後,Beat 銷路大落,只得停產。有趣的是,幾年之後,又逐漸出現一群喜愛小跑車的年輕人,是以 Beat 二手價始終居高不下,是典型的「免費使用」車款。
Beat 在台灣相對是日本外匯車當中的少數,我只在台南省道的廠房內見過一次。照片這台 Beat 已經改成左駕,想必不是靠著 K8 或者 A32 的中控台,所以也多少讓人佩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