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可算是這陣子臺灣汽車界最忙碌的一個週六週日。週六先登場的是 2012 MINI DAY,隔天緊接著「歐洲老車文化節」,兩者共構出一個充滿汽車話題的週末。




的確,這幾天在談論汽車時,總是交頭接耳於「南港瓶蓋工廠」的這兩場盛會,尤其週日的歐洲老車文化節完全對外免費參觀,吸引相當多民眾一同感受汽車魅力,儘管沒有太多主流香蕉芭樂媒體在宣傳,但透過這麼樣的一個週末推廣,相信對於老車文化的耕耘起到了相當的作用,也讓許多對汽車沒有達到狂熱程度的路人甲乙丙對老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兩天下來,不管是愛車人士或者社會大眾,在本次活動當中的收穫都相當豐碩,可以說是本次活動圓滿達成。



促成這次活動的主角,從文宣上來看,應該是 MINI 俱樂部,大手筆包下瓶蓋工廠,第一天舉辦半封閉式的 MINI Day 年會,第二天完全沒對外收取半毛錢,如此氣度在國內車壇也屬罕見。幾位朋友在現場推算,即便這次活動有十來間贊助商參與,兩天下來的活動應該還是沒辦法損益打平,更不用說投入的人力、時間。然而,早在 MINI Day 的前一天,MINI Club 就已經大舉人馬進駐,從場地布置到車輛停放,安排得頗具巧思,私下交談發現,大家也都是歡喜做甘願受,能夠見到兩天活動圓滿達成,也就不會去計較那些付出那些辛苦,殊值吾輩讚許。



敝人對於這次活動,亦是持正面肯定態度。實際在現場看到民眾與車子之間的互動之後,深覺若此類活動可以變成定期舉辦,加上媒體的正面報導,當可促進國人對於老車健康、正確的認識,而不是動輒貼上「污染」、「有礙觀瞻」等沙文眼光。固然,辦活動是要稍錢的,是會操死人的,所幸 MINI Club 已經踏出這第一步。尤其本次活動地點選得巧妙,讓看熱鬧的民眾也可以參與其中,而不是單純的拍拍照就閃人,期望下回單一廠牌年會也能出現這樣的場面。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動似乎看不太出「『本地』汽車文化」。固然,是項活動標題為「MINI Day」、「歐洲老車文化節」」,活動當中,每台 MINI 均展現了每位車主獨特的巧思,隔天的歐洲老車也百花齊放,但是看來看去,「本土色彩」的成分相對並不高。比方老 MINI 的各項改裝,幾乎清一色都是跟國外照單抓藥:JCW、Monte Carlo、Italian Job、Paul Smith...,僅有少數幾台出現「臺灣啤酒」等本土裝飾。事實上,Mini 這款車幾乎是在國外發表沒多久之後,就在台灣街頭出現,與本地人民一起生活了也超過三十年,沒道理只是單純的船過水無痕;而隔天的歐洲老車文化節,就當天所見以及網路照片瀏覽,發現似乎也沒有跟「本地」產生太多關連,敝人到場時,只見到一台國產 FOCUS 孤伶伶的藏在角落,沒人聞問,車主似乎也羞於見客。事實上,這些國產的「歐洲車」,正是串連「臺灣汽車文化」與「歐洲汽車文化」的橋樑,尤其本地獨創的 Metrostar、M2000、FOCUS Sedan,都是結合歐洲與臺灣的文化功力而成,不知道這些車是不是因為「不夠老」所以被拒於門外。不過更早的跑天下、千里馬亦無與會就令人感到遺憾了。



不過,上開這些標準,拿來要求第一次舉辦這樣子的活動,實在有失公允。第一次舉辦大型活動,吃力不討好是必然的,無法盡善盡美也是標準配備,吾人樂見未來有更多類似活動在寶島上出現,亦期望未來的活動可以更臻完美,期望所有的臺灣汽車俱樂部,都能夠有這種以發揚本地汽車文化為使命的責任感,共同為打造臺灣特有汽車文化盡上一份心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