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最早的進口車雖然不是美國車(是日本車,詳見 臺灣汽車歷史:從第一台車到首度正式開放進口),不過臺灣第一間正式的進口車代理商卻是代理美國車的,畢竟 20 世紀初期,日本車還在萌芽階段,能夠穩定供貨的還是以美國車為主,日據時代最大的進口商,莫過於嘉義某間代理福特汽車的為翹楚。

 

有了這些基礎,加上二次大戰的背景,光復後本地旋即出現美國車代理商,最早的一間可能就是全名「中國聯合」的中聯汽車。中聯在政府撤退來台之前就已經取得 GMC 以及 BUICK 的代理權,所以本地早期高級車幾乎都是 BUICK 的天下,別克當年在台灣的形象,與 20 年前在大陸的高級形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也是因為中聯率先引進 GM 車系,克萊斯勒與福特系統在本地始終沒有 GM 那種第一流的品牌氣勢,這個從早年留下來的婚禮車照片就可以看出,真正一流的大戶還是愛用凱迪拉克或別克來當禮車。雪佛蘭也有相當能見度,旁帝克就比較少見一些。

 

60 年代的美國車受二戰後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影響,越來越泡沫化發展:排氣量越來越大,各種光怪陸離的車型不斷推出,而且外型一台比一台誇張。儘管如此,本地的美國車銷路沒有受到影響,那些開美國車的還是一台換過一台,所以 60 年代的街頭上可以從體積一眼看出是不是美國車。美國車的蓬勃發展到 70 年代達到最顛峰,排氣量動輒 7000、8000 的比比皆是,當年某位劉姓影星也曾經慷慨捐出自己的凱迪拉克義賣,這排氣量就高達 7700c.c.,稅金雖然跟現在的費率不同,但也是天價了。

 

美國車的蓬勃發展,到第二次石油危機嘎然而止,從此便邁向縮小化的不歸路,臺灣 80 年代的美國車風靡潮,其實那些短劍、紐約客、金牛座等都已經是縮小化的產物,真正屬於怪物的 70 年代美國車,也因為石油危機導致本地石油價格大漲已經先去掉一大半,之後隨著都市發展,道路越來越小,停車位越來越難找而快速淘汰,現在已經非常難見到 70 年代留下來的美國碩果。

 

照片這台第三代 LeSabre 可以算是文物等級的了,誇張的肌肉線條以及無 B 柱的 HardTop 設計,配上尖頭造型,現在路上已經毫無同類可言,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是當年一直留存至今的本地車,實在非常不簡單。

BUICK LeSabre Custom by Daniel (1).jpg

BUICK LeSabre Custom by Daniel (2).jpg

<照片提供:Danie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