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習慣的賓士命名是 W100 多號或者 W200 多號,W 後面 4 百多號相信一般人會比較陌生。
上一代的 Vito,底盤代號是 6 開頭(W639),這一代連同 V-Class 一起也變更為 W447。其實賓士 4xx 的底盤代號有一款大家耳熟能詳的車型:G-Class。當然,第三代 Vito 改為 4 開頭的底盤代號並不是表明它與 G-Class 有什麼血緣關係。
歷代的 V-Class 都有正式引進臺灣,不過第三代 Vito 算是得天獨厚,一方面現在賓士在臺灣的形象可以說是史上最高,二方面 Vito/V-Class 終於有完全適合臺灣本地的引擎規格,最重要的是,代理商對於 V-Class 的操作有了相當大的變化。
基本上第一代與第二代 V-Class 在臺灣都是操作往高級 MPV 的方向,如此一來,引進的車款屬於高級車型,排氣量與價格水漲船高免不了,然而有趣的是,照理來說以賓士的品牌形象,代理商這種方向應該是沒有錯的,然而從一代與二代 V-Class 銷售數字來看,似乎消費者不算是領情。
其實高級 MPV 在臺灣乃至於全球市場都是左近才興起的級距。美國是最早出現這種產品的市場,所以到現在保姆車還有相當的市佔率落在美系老掉牙的 E250 與 SAVANNA,緊接著起來的是日系車 Elgrand 與 Alphard,但這兩款車也是在日本當地賣了甚久才推往國際(香港除外),Elgrand 的國際版甚至定位與日本版大相逕庭,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市場接受度。
說到 MPV,一般人直覺聯想到的,要不全家一起樂出遊,要不就是商務運兵車,而這兩種市場,車子豪不豪華,配備高不高級並不重要,重點是能不能符合休閒、載客的需求。20 年前中華 Space Gear 就是很成功的把休閒配備帶進來,成功橫掃市場。然而,全家出遊需求的 MPV,在晚近 SUV 大張旗鼓之際,市場逐漸被搶走,畢竟比起 MPV,SUV 更能自駕、載家人兩者兼得,駕駛人開車時不會像 MPV 那樣完全就是個司機的角色,SUV 很大程度展現了自我風格,是以儘管臺灣實施週休二日而使得休旅市場大開,但受惠的是 SUV,MPV 市場充其量只是沾到點光而已。
所以說,當第一代與第二代 V-Class 引進臺灣雖然正逢休旅風氣興盛,但因為價格與排氣量因素,V-Class 吸引到的家用市場非常有限,大多數還是頂級商務市場,但這塊市場相當小,就連德系進口 MPV 霸主福斯 T5,頂級商務款 Business 在臺灣也只賣了個位數,當然,T5 Business 價格太貴是一個原因。
本地頂級商務車市場是在 Alphard 進口之後徹底洗牌。儘管中國大陸早在 2010 年 4 月的北京車展率先發表左駕 Alphard,但臺灣還是全世界第一個上市左駕 Alphard 的市場。和泰為何引進 Alphard,原因眾說紛紜,但 Alphard 一在本地上市後,立刻席捲原先被 T5 佔據的商務以及公務市場,順便連水貨 SIENNA 的客人一起收割去,形成民意代表、政府官員清一色都是乘坐 Alphard 進出的有趣場面。
Alphard 可以橫掃市場,凸顯出一個決定性的因素:logo,這也是 V-Class 的硬傷。以公務市場而言,掛著三星標的賓士肯定出局,因為給人民的觀感不好;福斯雖然相對光芒沒那麼盛,但再怎麼說也是進口車;Alphard 雖然也是百分之百日本原裝進口,但路上看到的 TOYOTA 大多數還是國產貨,也就是說 Alphard 車頭的 logo 給第三人的觀感並不會那麼強烈,加上沒有任何其他日系、韓系品牌引進同級車,Alphard 橫掃市場也是剛剛好而已。
相對的,頂級 MPV 市場在扣除公務這一塊之後,也只剩下商務 VIP 這一塊,但這一塊市場能有多大大家心裡有數,上一代 V-Class 幾乎就是只剩下這麼一點市場,所以數量才會賣得這麼少。所以,第三代 V-Class 在搶灘之前就得面臨到這個嚴峻的問題。
這次代理商操作的方向就改弦易轍。三代 V-Class 不再強調頂級、豪華,定位明顯比第二代來得低,並且引進入門的 Vito 搶攻商務接送市場,亦即一方面降低定位切入進口家用 MPV 級距,二來正面與福斯 T6 直球對決,原先的頂級市場勉強靠選配到飽來支撐,企圖重新在市場上找出夠大塊的消費客層。是以本地三代 V-Class 搭載的引擎就完全單一 2.2 柴油規格,動力充足的前提下稅金也有相當優勢,Vito 與 V250d 價格連成一線,成為目前本地市場同級車中最緊密的陣容。
本次試駕的是最入門的 Vito,所以接下來的試車報導就會把 V250d 晾在一邊。
主打商務接送市場的 Vito,可以說是這塊市場的甘霖。長時間以來,市面上只有 T5/T6 與 Starex 兩款車可選(日系車因為無供應柴油車型故排除在外)。Starex 雖然購買價格較低,但後勤維修以及二手行情雙雙不利於福斯。然而,福斯 T5/T6 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價格太貴、冷氣不冷、懸吊過硬,要不是對手只有 Starex,福斯 T5/T6 的優勢其實沒有很大。最先看到這點的是福特六和,但不知何故,福特六和引進的 TOURNEO 一開始只有手排車型,白白放走自排市場。另外,福特六和賣的 TOURNEO 塑膠味很重,質感大概只有日系車的一半左右,所以雖然價格介於福斯與 Starex 之間,但 TOURNEO 賣得也不算太多,基本上還是沒能撼動福斯的市場。
然而,Vito 的出現,便讓福斯芒刺在背。
別的先不說,光是車頭的三星標,在公務市場或許是死穴,但在商務接送市場可是絕對的大加分。之前就曾有運輸同業碰到這樣的情況:開著最新款的 T6 載送大陸客包車旅遊,結果飯店門口有同行開 Vito 排班,結果一路上都被陸客要求要坐「奔馳」,不要坐「大眾」。當然,福斯在大陸是國民車,所以在臺灣感覺已經有一定高級程度的 T6 在大陸人眼裡也不過就是一台國民車(其實福斯 T 系列也是晚近才進口到大陸,賣得也不怎樣)。陸客的眼光或許極端了點兒,但隨便在街上問路人甲乙丙,大家肯定都會挑賓士來坐,所以單就 logo,Vito 已經壓倒性勝出。
Vito 車頭的三星標的確很重要,重要到會讓人接受它裡面塑膠味也很重的內裝。撇開三星標,其實 Vito 的內裝雖然不至於陽春,但的確談不上什麼質感,合成皮椅、塑膠中控台、塑膠門板、通排座椅,看來看去就是方向盤的三星標比較順眼,其他其實跟 T6 Transporter 沒有什麼兩樣。不過 Vito 車內空間明顯比 T6 來得大,主要是因為車長多了快 30 公分,三排坐滿活人還是有相當的行李擺放空間,因此 Vito 在搶食禮儀車市場應該有相當的優勢。比較可惜的是,Vito 車高比 T6 少了快十公分,因此在救護車市場而言相對不利,加上目前 Vito 救護車缺乏數據,短期內應該救護車還都是福斯的天下。
Vito 路感比 T5/T6 好很多,不會那樣死硬。但可能是商務設定,Vito 開起來比較搖晃些,不過還不至於讓人不舒服或者引起變換車道安全疑慮。2.2 柴油渦輪引擎動力夠用,但我還不會用充沛去形容,畢竟是柴油車,大腳油門沒有什麼意義,到底充不充沛得把車塞滿活人才能見真章,可惜試車當天車上就兩名活人,或許當乘員多一些的時候,不僅可以測試引擎威力,車身搖晃的程度應該也可以獲得緩解。
冷氣是個人最讚賞的地方,比起 T5/T6,V-Class 算是讓人感覺到車子裡面有冷氣這種物體存在的,冷房效率也是相當的好。而隨手可得的置物空間,很符合這塊市場所要的需求,然而不知道原廠是不是覺得 V-Class 不太會載到貨,V-Class 座椅的拆裝頗複雜,而且學問可不小。
原廠很「精心」的為 V-Class 的第二排與第三排設計了不同的座椅,所以第二排與第三排不能混用。臺灣雖然同時引進第二排雙座與三座車型,但是三座的座椅是 2-1 配置,而 1 的那張不能單獨存在,原因在於 2 的那張座椅是三隻腳,而 1 的那張只有一支右腳,左邊必須倚靠在 2 的最右側。可能有人聽不懂這樣有什麼不好,然而當今天需要二排中央騰出親子通道時,Vito/V-Class 只有舉白旗的份兒。第二排雙座的車型因為椅子有獨立扶手,所以座椅中央幾乎沒有空間,此時卻又不能安裝兩張第二排 2-1 的 1 來偷吃步,實在滿可惜的。
再來,V-Class 座椅的拆裝,一個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得了,而且還有個潘朵拉之門會搞死人。V-Class 座椅固定扣是設計在軌道裡,也就是說當椅子要裝回去的時候,必須對準軌道內的扣子,而不是軌道而已。這會造成一個問題就是,當椅子移除後,軌道內的固定扣被移動(通常發生在移除第二排座椅後移動第三排座椅時),椅子就會裝不回去,必須要把軌道內的固定扣重新抓定位回來,幸好只要靠一把十字起子還有無比耐心,一樣救得回來,但過程是很折騰人的。當然,只要鎖定在承載活人用途,不要拔椅子,上面那些問題就不會降臨了,或許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代理商對本車的市場導向吧!
Vito 內裝的塑膠感以及人造皮的觸感,在 V250d 車上是完全消失的,而且 V250d 的儀表走的是轎車化設計,除了炫目以外,質感倍增。V250d 的後懸與 Vito 又不一樣,理論上 V250d 的行車表現會比 Vito 還要更上層樓,當然,這也得實際開過才算數的。
以商務接送市場而言,Vito 表現很稱職,車頭三星標滿足客戶的虛榮心,車內塑膠飾板與合成皮椅很好照顧,且車內空間比較大,雖然價格比 T6 高出一截(比起最入門的 T6 Kombi 貴了快一半),然而 Vito 對這塊市場已經產生足夠的撼動力,要是哪一天代理商想不開,把價格與 T6 拉得更近,福斯可就有得瞧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