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車的設計與造車工藝,自第一台韓國全自主開發的二代 SONATA 下線至今 20 逾年,市場上已擺脫「改標」、「拼裝」的指責,某些韓國車設計元素,還被後起的新興國家車廠因襲,在在都顯示出,韓國車已經被市場肯定為獨立的產品選擇。
韓國車一路走到今天的軌跡,其實也是當年日本車發跡的縮影。1956 年第一台外銷美國本土的 TOYOTA CROWN 就被譏為一台破車,加速一級慢,動不動就爆引擎,除了便宜一無是處。80 年代韓國車也是如此,不少美國好萊塢影片也藉此挖苦一番,畢竟他們不知道,韓國車在不到 20 年的時間反而砸重金力邀好萊塢一級演員代言,以及大舉進軍 NBA 贊助商行列,行銷代言這方面,韓國車又勝過當年日本車一籌。
韓國車在行銷上勝過日本車恐怕是不得不然的選擇。石油危機幫日本車免費做足宣傳,韓國車沒有日本車崛起時的大環境幫忙,也沒有日本那樣貿易外匯的實力做後盾,韓國車靠贊助、代言竄紅,似乎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至少,韓國車在宣傳上比日本車多付出數倍的努力,看來已經有所回報,韓國車在北美已經對日本車步步進逼,市佔率老早超越日系二線品牌甚多,連日產銷量在北美也不是韓國車的對手,可見其氣勢之強盛。
然而,韓國車畢竟比較晚崛起,這先來後到就不免遇上一個問題:市場定型。日本車之所以始終打不進歐洲車市場,就是敗在「後到」:歐洲人已經很習慣歐洲車的調調與品牌,日系車再怎麼標榜細膩、品質、包裝,還是很難撼動主要消費群。相對的,美國是個移民社會,自然對於各種品牌包容性比歐洲來得大,日本車才一舉趁著石油危機攻城掠地,韓國車才透過代言贊助大幅提昇市佔率,但對於美國以外的非新興市場,消費者大致已經定型,韓國車再怎麼切入,都會被以市場所習慣的方式去定性,所以韓國車很難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線。
講這麼一大堆看似文言文的東西可能讓人難以理解,直接套用在今天的主角 OPTIMA 上就淺顯易懂了:OPTIMA 引擎像日本車;底盤像歐洲車;低速轉向像日本車;時速 60 以上像歐洲車;配備像日本車;外型像歐洲車;油門像歐洲車;煞車像歐洲車;變速箱像日本車;懸吊像歐洲車…..,應該都發現了吧!評斷來評斷去,以上都是用「歐洲車」、「日本車」去做定性。這不能怪我,用「歐洲車」、「日本車」去定性,總比說什麼「懸吊Q度偏硬」、「配備豐富」、「煞車靈敏」來得更容易讓人理解,因為,多數人就是這樣去理解一台車的,為了讓多數人理解一台車,也只好用市場上習慣的方式來表達。
這樣對韓國車的確不太公平,可能當初 OPTIMA 造車時並沒有刻意哪裡要學日本車哪裡要學歐洲車,但大家已經很習慣把車用美國車歐洲車日本車三分。沒辦法,就個人記憶所及,市場上只有美國車歐洲車日本車三種可以選擇的時間,少說也有個近半世紀,即便現在美國車歐洲車日本車長起來開起來都已經很接近了,但多數人的既定印象還是存在的,甚至車商也不得不去標榜自己的車不像母廠所在地那一洲的車,反正消費者願意買單,怎麼設計怎麼標榜倒也不是很重要。
但如此一來就會碰到一個困境:品牌突破不了。INFINITI 一直標榜是日本的 BMW,等於是告訴市場,要操控可以買 INFINITI,但真正要極致操控還是 BMW,所以 INFINITI 除了 G35 剛上市時在北美因為太便宜而產生一股搶購熱潮後,從頭到尾也都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銷售進展。韓國車也面臨到這樣的問題,除了新興市場因為消費者習慣還沒根深蒂固,對於美國那種移民社會能納百川以外的地區,韓國車就一定會被貼上「像日本車」或「像歐洲車」的標籤。以 OPTIMA 來說,售價以及配備當然很超值,除此之外,真的是找不到 OPTIMA 具有什麼獨到的地方,反正就是把歐洲車長處抓一部份進來,日本車長處抓一部份進來,兜一兜就變成一台韓國車。反過來說,如果今天韓國車賣得比日本車或者歐洲車貴,配備又比較少,自然不會有人買單,因為沒有什麼說服人去多花那些錢的條件,除非像臺灣的 CARENS 好死不死市場就這麼一台柴油 MPV,市場若有其他選擇,韓國車還是只能靠 C/P 值與外型吸引消費者,日本車當初在市場上獨到的「品質」、「省油」,既然已經被日本車用走了,韓國車也不需要去硬碰硬,反正日本車早就在傷腦筋品質太好造成零件毛利太低的問題。
這篇試車文大概是我寫過內容編排最奇特的一篇。寫到這邊已經 1600 多字,還是沒有提到 OPTIMA 到底這台車的細節。沒辦法,試過幾台韓國車之後,OPTIMA 這台車讓我心中這堆以前若有若無的感受一舉噴發出來,我不想用「好」或「壞」去評論韓國車怎樣,市場上能多一種選擇,對消費者肯定不是一件壞事情,或許這也代表著 OPTIMA 這台車還具備一定水準,沒有說爛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不然我也難以產生這樣的文思吧!
不過這篇既然是試車文,應景的內容還是要敷衍一下。就請各位看官在知道結論的前提下來欣賞 OPTIMA 這台車的細節表現吧!
OPTIMA 雖然是從第三代(也就是試駕的這款)才引進臺灣,但其前身 CONCORD、KLARUS 在韓國車尚未禁止進口的 1994 年以前以及 WTO 開放韓國車進口的 1997 年之後陸續引進臺灣,當時是標榜「日本車的品質」,「比日本車更低的開銷」切入市場,雖然 CONCORD、KLARUS 就是台老天王星,看不到的機械結構都可以去路邊找天王星「借來用」,不過外觀件就比較費功夫,而且因為新車價格低,二手價格一落千丈,所以 CONCORD、KLARUS 陣亡速度相當快,現在路上基本見不到了。
太古接手 KIA 代理權後,也曾經評估 OPTIMA 引進可行性,但當時臺灣的國產中型轎車實在太強,CEFIRO、CAMRY、METROSTAR、GALANT…,隨便哪一台都可以把當時還處於自主轉型階段的 OPTIMA 打趴,南陽進口同門的 SONATA 也處於邊緣掙扎,太古主要是把心思花在休旅車系,然後再找 SHE 代言入門小車 EUROSTAR 獲得一定成效,可惜太古在合約到期後據說是跟原廠吵架所以沒有延續代理權,KIA 又再度退出台灣市場。
十多年過去,臺灣的國產中型房車戰鬥力雖然不像當年百花齊放,但 CAMRY 有油電、缸內直噴與無數老客戶的支持,TEANA 成功接收度爛 TOYOTA 但還接受日本車的族群,看起來市場已經容不下競爭者,所以森那美選擇引進原裝 OPTIMA,宣傳品牌形象的成分比較大。這點也可以從 OPTIMA 只有二三十台數量上看出來。
森那美應該沒有料到,這二三十台 OPTIMA 會賣得這麼坎坷。據說只有一台是在新車蜜月期被賣出去,其他 OPTIMA 乏人問津,甚至傳出送拍。從 2014 正式進口上市兩年算下來,扣掉領牌試乘車,真正從展示間賣出去的新車沒幾台,沒辦法,除了「俗擱大碗」,OPTIMA 並沒有什麼獨到之處,而且森那美官方也沒有多做宣傳,只是讓每間經銷商擺一台在最高級展台當鎮店之寶,幾乎全省的展示間一「鎮」都鎮了兩年才改由 SPORTAGE 接手這個神聖的任務。
因為推出也好一段時間了,第三代 OPTIMA 的外型是上個世代 KIA 的家族匯總,平面虎式水箱罩、類似 JAGUAR XJ 的複合全景天窗車頂與高腰線車身是視覺特色。雖然不是最新穎的 KIA 設計風格,不過因為在太古後 KIA 在本地有引進斷層,所以 OPTIMA 外型還不會讓人覺得落伍,前衛度不亞於 2010 年剛上市時的驚豔,當然,OPTIMA 外型還不置於像 SOUL 那麼極端。以中型轎車來說,OPTIMA 造型多數人應該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比起市售同級車要來得前衛許多。
因為世代比較老,OPTIMA 引擎還是舊款的 2.4 規格,雖然 Hyundai 聲稱這具引擎是自主開發的,但不免讓人懷疑跟 Grunder 引擎的血緣。引進臺灣的版本雖然沒有缸內直噴,但輸出還算充沛,爬坡衝破百不至於太喘,倒是這具引擎的調教很像日本車,有著跟日本同級四缸車一樣的怪現象。
KIA 應該是為了歐化設定,多數車款都採用地板長出來的油門(大陸稱作「地板油」),有別於一般日本車垂掛油門設定,OPTIMA 一開始起步得踩比較大力一點,也就會讓人覺得起步瞬間加速沒有日本車輕快,但 OPTIMA 引擎也就只有起步瞬間跟日本同級四缸車有差別,之後都差不多,都有那種「油門大踩下去,轉速拉上來,速度衝上去,但總覺得車還在原地的 feel」,也就是說速度攀升得很快但感覺不到很明顯的加速感,或許是因為轎車隔音比較好,但這樣的設計就讓人比較沒有常常大腳油門的動機,用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引擎不會讓人太熱血,普普通通。所以 OPTIMA 動態表現也大抵受限於此,沒有像日本車那麼軟,偏硬的懸吊還不至於不舒服,但過彎起來沒有非常犀利,18 吋鋁圈加持下大概就是 TEANA 以上 PASSAT 未滿,如果 TEANA 也配個 18 吋那就很難說了。
配備是 OPTIMA 的長項,畢竟如果配備輸人,價格又沒有便宜到,韓國車就不必在市場上混了。OPTIMA 內裝鋪陳也是很有奧迪的感覺,消光霧銀框遍布、按鍵回彈力道、駕駛導向的中控台設計,都有奧迪的影子,倒是本來以為也會採取紅光設計的儀表卻是白光領銜,而且還不至於像日本車那麼炫目是值得誇獎的(不過中控台還是跟奧迪一樣的紅光背景)。只是儀表中央電腦採全英文設計有扣分到,雖然這樣可以標榜是進口車身份,但以 KIA 的品牌形象來說,英文介面是加不到分的。
OPTIMA 內裝配備已經很全面了,反正森那美也只引進一個級別。眼花撩亂的配備中,除了全景天窗以外,值得一提的就是 INFINITI 音響(我忘了是十具還是十二具喇叭),實際在封閉室內「催」下去發現還挺強的,能夠把整個室內的玻璃搖出共鳴還不至於破音,同級車肯定是沒有對手的。儘管這項配備有過人之處,但以一台中型轎車而言有點不搭,有多少人買轎車之前會 care 音響的呢?
引進臺灣的 OPTIMA 應該都是 2014 年生產的,當時 OPTIMA 已經屆臨改款。在本地勢廠油日本車主宰的前提下,韓國品牌引進這麼一款即將改款的車型本身就不太有利。雖然 OPTIMA 外型設計在今日看起來仍顯前衛,不過現在消費者購車已不重視覺,TOYOTA 再怎麼設計就是一堆人會去買。或許森那美引進 OPTIMA 有拉抬品牌形象的用意,但以臺灣進口的規格以及售價來看,OPTIMA 恐怕也只能淪為抬轎用,並沒有太多戰鬥力可言。尤其上一代 SONATA(第八代)開出的價格就跟 OPTIMA 開出的價格一致,也同樣是原裝進口車,八代 SONATA 賣得有多「好」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本來預期森那美進口的 OPTIMA 應該會選擇比較低階配備衝衝買氣,畢竟單就 OPTIMA 的外觀便可吸引注目,如果把 18 吋鋁圈、全景天窗、INFINITI 音響、真皮座椅這些夯不啷當,同級車買不到/也沒人要買的配備拿掉,價格壓在 CAMRY 2.0 同樣陣線上,憑著外觀與 2.4 稅金優勢,OPTIMA 肯定可以吸引到更多話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曲高和寡,對品牌提升相當有限。
台灣市場對於韓國車的想法,在南陽辛苦經營將近 20 年後終於有所提升,現在很少有人在還沒買之前去批評韓國車品質爛(意思是說買了之後就…),但是韓國車比日本車實惠、更大碗的形象還是深深烙印在消費者心中。南陽靠著 Hyundai 的柴油以及前衛設計、視覺改裝,慢慢站穩市場,慢慢讓人忽略汽油車款油耗的恐怖,就市場操作而言是成功的。或許森那美有意要搭這班順風車,只是以 OPTIMA 的規格來說森那美是衝太快了,韓國品牌這班列車在本地市場還是緩緩前進為妥,況且森那美引進的 OPTIMA 本身有大改款的罩門(國外老早上市全新車型),所以 OPTIMA 新鮮度下降飛快,2014 年引進當時還勉強算個新車型,好不容易去年把沒掛牌的都「處理」完畢,帳面比較好看了些,但如此一來原先是為了提升形象,現在這些 OPTIMA 反而成為茶餘飯後話題,對照起南陽步步為營小心前進,森那美的步調的確有檢討必要,未來再引進這樣只求形象不求銷量的產品,肯定是不好受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