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底政府因應加入 WTO 在即,宣布開放封閉 23 年的日製小客車限額進口,當時掀起非常大的波瀾,畢竟汽車雜誌、媒體在此前幾年已經不斷宣傳加入 GATT (GATT 即 WTO 前身)就可以開放什麼什麼車上岸,幾乎每幾個月就會談一次,然後預告會有什麼車。累積數年的等待,一夕開放之後當然力道相當強勁,各車商莫不絞盡腦汁在有限的配額當中取得最大競爭優勢。

 

而在開放 WTO 進口車之後,第一款叩關的高級車,由裕隆拔得頭籌,引進剛大改的 INFINITI Q45。而且裕隆很巧妙地運用其對手 LS400 還沒進來的空窗期,加上"宣傳"得宜,Q45 一度摘下高級車銷售冠軍,該月的冠軍頭銜還被裕隆做成廣告持續宣傳半年之久。然而 Q45 這款車也只有那一個月賣得特別好,之後銷量明顯下滑,等到第三季和泰望穿秋水的引進小改款 LS400,Q45 也就算是達成階段性任務。

 

裕隆在 WTO 之後引進的 Q45 屬於第二代車型。第一代 Q45 是一台浪漫到過頭的高級車,當時日產開發人員決定用日本式的風格,向世人展現和式高級車,下場當然就是大家看不懂、不接受,因此第一代 Q45 銷量遠不如 LS400,甚至產品中期還因為市場調查取向強烈,不得不小改上去一個水箱罩。第二代 Q45 因應泡沫經濟瓦解,Q45 與 NISSAN CIMA 兩款車合併開發,這又造成一個新問題:CIMA 原先一直是針對日本市場而來,Q45 則是針對海外市場,兩款車合併之後該怎麼取捨。原廠開發團隊喊出"Sporty Limousine"這個讓人看不透的詞彙,尤其見到二代 Q45 實車之後,也實在很難把它跟 Sporty 聯想在一塊兒。

 

不管怎樣,以海外觀點來說,二代 Q45 比起第一代氣派 N 倍,至少高級車該有的大水箱罩、大頭燈、大尾燈、大 C 柱、大鋁圈通通都有,內裝也不再是讓人看不懂的和式風格,米色真皮、能放桃木的地方全放,那就對了。因此以消費者來說,二代的吸引力比第一代大得多。然而二代 Q45 引擎大幅由第一代的 4.5 縮水到 4.1。其實嚴格講起來並沒有縮水,畢竟二代 Q45 是合併了 CIMA 這個車款。CIMA 在第二代的時候已經是 4.1+3.0 渦輪增壓,也就是說第二代 Q45 的動力單元其實就是延續自二代 CIMA,因此日規還是保有 3.0T 的 GT 車系,海外版才會看起來覺得排氣量縮水。而日產也很聰明,沒有乖乖地改名為 Q41,這樣豈不長他人志氣?

 

雖說二代 Q45 的氣派對於海外銷售有正面幫助,不過在台灣卻碰上裕隆 YATC。YATC 當時設計的 SENTRA HV 就標榜是 Q45 縮小改,而 A32 後期 CEFIRO 就是 YATC 氣派功力的集大成,外加超級大滿配。偏偏最初 Q45 沒有 INFINITI 獨立展示間,只是全省挑選幾間經銷商,闢一個專屬的展示間,但顧客走個兩步還是可以摸到看到台版 A32。看來看去,Q45 除了車身、引擎比較大,裡裡外外氣派程度,CEFIRO 是不遑多讓的。如果再比配備的話,Q45 真的乏善可陳,因為它有的配備,大概除了立標以外,A32 都有了,甚至 A32 還有許多 Q45 沒有的玩意兒。這樣相較之下,實在很難說服消費者去掏 CEFIRO 3.0VIP 兩倍價格去買 Q45。加上下半年之後又有 LS400 這款對手上岸,TOYOTA 可沒有 CEFIRO 這種包袱存在,加上 LS400 配備比 Q45 各有千秋,三兩下消費者就被吸引過去,Q45 第二年開始就被冷落,第三年便不再引進。

 

值得一提的是,原先海外版的 Q45 水箱罩非常氣派,是全直瀑鍍鉻,而臺灣不知何故沒有使用外銷版的水箱罩,反而用的是日本國內版本的類賓士造型。這組水箱罩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可以搭配日產當時研發最新的跟車系統,當然這套系統沒有進來臺灣,個人猜測當年裕隆之所以沒有選擇直瀑鍍鉻版本,應該也是因為造型長得像賓士所以賣相更好吧!

DSCF1381.JPG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