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納智捷被扯出客貨車風波以後,著實讓各國產車商繃緊神經,務必要求 sales 在交車之前跟車主再三確認,多數車商還在交車手冊裡面夾上一張「貨架」說明以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糾紛。基本上,小客車以及客貨車每年的「固定支出」是一樣的,每年要繳的牌照稅與燃料稅相同,驗車也是五年免驗,5~10 年一年一驗;10 年以上一年兩驗。不過客貨車的貨物稅率低 5%,是車商壓低汽車售價的好方法,只是得多出貨架以及一立方公尺的載貨空間。


 


算起來,一台國產車價的 5% 其實沒有太明顯差異,業代價格砍一砍也差不多能夠拉回來。真正「看起來」可以幫消費者省到錢的,是最終極的「貨車」掛牌。貨車每年繳的牌照燃料稅幾乎是小客車、客貨車的 1/3,以 1800c.c.~2400c.c. 這個級距為例,一年就差了 7630 塊錢,差別相當顯著,所以當初太子 SOLIO GT 就是這麼瞎搞,讓消費者以為自己賺到了。


 


其實為了省這些錢所換來的麻煩並不少,除了得在車側、車尾噴字以外,不得加裝第二排座椅也是限制整台車使用的一大問題,更別提每年一驗、五年以後每年二驗的麻煩。不過,這幾年這類「客車」變「貨車」的情形越來越少,倒是還有另一個原因。



照片這款 Space Gear,除非是公司大宗購買,一般民用車領貨車牌的幾乎少之又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噴字、驗車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掛上貨車牌省下來的稅金,會被保險費整個吃掉。幾年前不清楚何種原因,小貨車保險費率暴增甚多,最便宜的險就可能會差到一倍以上,一來一回省不了多少錢,算一算根本划不來,是以這幾年客車轉貨車的情形非常罕見,大概也只剩下中華電信與三陽訂購的 LAVITA。


 


事實上,當年太子在賣 SOLIO GT 時已經有許多消費糾紛出現,主要是業代與消費者溝通不良所致,而後來監理站也祭出「SOLIO」條款,讓這種 K-Car 級距的小廂車無法領到貨車牌。這回納智捷的風波看似沒有燒到監理單位,理應不至於完全封殺這類客貨車領牌的路,不過也可以讓車商警惕,在現在資訊爆炸網路發達的年代,要鑽法規便宜還是攤在陽光底下會比較妥適些。






<中華電信工作車似已成為本地目前還能見到客車轉小貨車的唯一案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