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兩天的大使/外交車,各位看官應該還沒膩吧!今天繼續火力展示!


 


臺灣外交車牌的發展脈絡頗混亂,光是一個主管機關就看著交通部與外交部藕斷絲連。理論上,發牌的規劃當由外交部主導,發牌細項與執行則是交通部負責。不過因為這塊屬於三不管地帶,所以光是一個沿革就半天找不到一個所以然,公路總局自己的資料也丟得差不多了。


 


據了解,早年因為沒有跟無邦交的國家/地區往來,所以外交車牌並未有對應規劃,而是統稱為「外」(等於不區分「使」)。然而,由於早期美軍曾經駐防臺灣,是以針對這些美軍用車,特別發給「協」字車牌。此外,還有一種為「賓」字車牌,用途是什麼我就不清楚了,目前也只見過「協」字輩的車牌照片,「賓」以及早期的「外」都沒見過。當然,相信這些車也是絕對惹不起的。


 


大約在民國 73 年車牌改為 7 碼數字的同時,外交車牌也進行「改款」,依邦交有無劃分為「使」與「外」。而原先的「協」則因為美軍撤退全數取消,至於「賓」我就不清楚了。有趣的是,當時的「使」與「外」字輩車牌格式,也與現在的不大一樣。(現在的外/使車牌是民國 81 年車牌大改款的時候跟著改款的)



以前使字車牌採紅底白字,不像現在那麼有創意的搞雙色;不過...臺灣那個時候還有這麼多邦交國嗎?



至於「外」字輩採白底藍字,相當簡潔清爽


 


在 20 年前,使節車牌倒是很流行與車商「合作」,弄一些臺灣無法進口的車來「嘉惠車迷」,尤其是日製車,幾乎都是透過這種管道洗進來的,畢竟如果是留學生自攜歸國,除得坐一年車監,肯定也不會是新車;而使節管道甚至有「新車」的離譜情況。反正那個時候臺灣錢淹腳目,LS400、Q45 這種車都是 300 萬起跳,還是有人願意買單,更遑論那些日本超跑如 Supra、RX-7、3000GT,當年誰在乎維修不維修,先開來上路再說。









<這張使牌堪稱經典,乍看之下幾乎就是「Z32」!>


也因為這種管道的車越來越氾濫,甚至還有一台 SUPRA 就公然刊登廣告販賣/提供媒體試車,後來外交部頒佈限制令,使節車也必須在使館蹲半年才可以落籍本地,這些使節車才比較收斂些。但真正讓使節車瓦解,還是得等到 1997 年加入 WTO 之後日製車全面開放,使節車無利可圖才逐漸消失在本地市場。


 


 


<照片提供:阿吉(http://tw.myblog.yahoo.com/m59911)>


 



1992 年以後外/使牌就跟現在的格式一樣;不過看來這間使館也挺有手骨的,這是目前看過最貴的外使車了!


 


<照片提供:Wang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