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說今年展位最棒的,當然就是裕隆啦!裕隆所佔有的地區,正好就是在大門一進來,所以人潮最洶湧,加上 LUXGEN 賣力演出,除 VOLVO 靠著密集走秀以外,人氣第二高的就是 LUXGEN。



為了讓明年的 LUXGEN 有話題,今年車展特別在兩週之內打造出兩款改裝式樣的 LUXGEN。這是 VIP 風格的 M7



20 吋大鋁圈,不過....



雙色車身



Elegance 車牌有點不搭調



內裝這麼一改還不錯



儘管沒有什麼變化,M7 參觀人潮還是很多



霧燈跟版件之間的公差,還有努力空間




當然 U7 也不惶多讓



這種鏤空的展示方式相當新穎





去年車展來不及看,今年我可好好端詳 CEO 一番



內裝果真有那麼一回事



私密隔屏,不過登車手把顯得做作



另一台 CEO



特別從花博調了台 EV+



另一台改裝車 U7,也是兩週以內趕出來的



其實 U7 本來就滿殺的,輕輕一改就更有扮相


 


-中華-


中華今年的位置不太理想,連帶使參觀人潮受到影響。不過,除 OUTLANDER 之外,似乎也沒有太吸引人的新玩意兒



io 是台灣人自己搞的花樣,日本只有 Ralliart




奇怪的是,出現在現場的並非 Gentle




亂跨界一通的 Zinger



越賣越穩的 FORTIS



堅持不改款




這個是已經無力回天了



中華改出這種水箱罩,個人覺得是不輸給 EVO X




全世界只有台灣並非改成 EVO X 鯊魚頭,也挺有看頭的


 


-tobe-


tobe 與奇瑞都因為「大陸製」的緣故,在本地經營得頗辛苦。然而,因為母廠認知的相反,tobe 在整體獲利表現是遠高於勝榮奇瑞的,尤其在外銷市場,更是把「台灣製造」的光環發揮到極致。然而,tobe 原型車的設計問題一堆,即使裕隆已經改善品質許多,但整台車還是很難脫離「跟不上時代」的質疑。


 


今年 tobe 的展位比較偏僻,一旁又是 LUXGEN 的強力放送,人潮幾乎都被吸引過去,所以 tobe 相對冷清許多



tobe 在玩「限定車」、「特仕車」倒是很靈活,這又不知道是啥式樣



相較於 LUXGEN EV+,tobe EV+ 的動作低調很多,也沒有見到廠商有什麼大規模宣傳。然而,tobe EV+ 雖然是台小車,造價應該也不會比 LUXGEN EV+ 便宜到哪裡去





電動車只需要三種檔位:進、退、停




酷熊版



不過我怎麼記得這玩意兒只有手排的?




玻璃還有 Geely 的字樣





水鑽式樣版






應該是郭采潔的簽名吧!


 


-INFINITI-


一直以來,本地 INFINITI 因為旗下排氣量吃很多虧,連帶使整體品牌形象拉抬不上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35 實際成交價明明就跟 IS250 一樣,大家還是很熱衷於後者。其他車系就更不用說,往往全車系加起來的銷量還不若 LEXUS 單一車系的總和。INFINITI 這幾年針對這點,積極爭取低於 3.5 以下的引擎,甚至也讓 M25 在台灣做全球首發。然而,2.5 這種排氣量又顯得高不成低不就,這種級距的買加已經習慣於 3.0 的胃口前提下,INFINITI 25 車系的努力空間還很大。



M25 挑戰近年 INFINITI 排氣量的下限,不過整體 M 系列銷路還是不太理想,明年試圖挑戰年銷 200。


自 2010 年起,在台灣凡配備 HID 車款,必須加裝頭燈清洗器




拖到最近才上市的 G25,搭配的是太陽劇團的彩繪



FX 系列是很有個性的 SUV,但也因為很有個性,所以只有少眾族群支持。


-NISSAN-


今年應該是日產在台灣大豐收的一年,先是豐田召回事件讓 TIIDA 無預警賣到第一名,而後整體品牌氣勢隨之拉抬,LIVINA 同步交出耀眼成績,搞得三義生產線天天加班,彷彿回到當年 CEFIRO 的盛世。



LIVINA 會賣得好還有一項原因,因為它是同級國產車中「唯二」的「客車」,計程車市場也是關鍵因素




MURANO 這種東西就很詭異了,成交價比 FX35 還高,真不知道進口這玩意兒幹嘛的



Sylphy 已經 Game Over 多時



ROGUE 的 2.5 排氣量尚可維持每月 200 的銷量,也算是盡力了



展位還搞了一台 PS3 遊戲車



果然出現在會場的也是 2011 年式主打色:星艦藍



370Z Roadster



裕隆的金雞母:TIIDA,連小改款都可以省下來


 



 



 



 




五點以後,展場的人潮就變得比剛開場還要冷清


 


以小展來說,今年台北車展的表現是超越以往的,不管是硬體投資抑或參觀人潮,甚至第二天開始的寒流也沒有讓人潮退卻。車展參觀人潮也就象徵著車市的氣氛高低,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各家廠商的「戰果」,然而光在第一天就已經有車商「座無虛席」,或許今年的整體接單表現可能超過去年的大展也說不定。


今年比較可惜的應該是在文宣上的投資,各家都相當保守,不到最後關頭不會放出型錄。儘管隨便一本像樣的型錄造價都要個 50、70,不過一台車利潤動輒上萬,發個一萬份如果可以刺激出一位買家,不見得划不來,尤其對於知名度、形象相對低的品牌來說,文宣的功夫可不能只停留在超級市場廣告單的水準才是。


很多人在問,這種小展到底該不該來看?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沒有急著要拯救全宇宙生命的話,那不妨抽個時間來衝衝人氣,畢竟這是一年一度讓人可以盡情玩弄靜態汽車的時刻,平常到展間也不太可讓人每台都摸遍。在欣賞展車的同時,也可以留心業代與潛在買家的對談,抑或單純路人的點評,都可以嗅出不同的汽車觀點,所組成的汽車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