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貨車配上夕陽斜光拍起來是不是格外有滄桑感?



貨車在本地因為監理制度關係,一律只准商用不得轉入民用,間接促使貨車汰換速度變快,加上一般人對貨車使用習慣都不是很愛惜,開個三五年全車多處排水孔的所在多有,因此老貨車保留的比例遠低於小客車,或許僅略高於老大客車而已。



然而,貨車也是汽車文化相當重要的一環。儘管大多數國家的第一台汽車都是貴族玩具,但每個國家的汽車文化都是從貨車開始向下紮根,載貨用途車輛是第一個走向民間大眾的汽車,日本甚至有一首兒歌,歌詞裡有一句「看著 FUSO 跑來跑去,就知道經濟活絡有工作」。台灣光復初期,政府所點交的車輛,貨車也是佔最多數,加上維修容易,光復後有好一段時間,台灣的貨車數量高居其他車輛之上。同時,早期成立的汽車進口商,諸如和泰、順益行、進輪、僑豐(台灣汽車文化3:比裕隆更早的NISSAN )、大源(台灣汽車文化4:台灣 PRINCE! )等,雖然多少有一些小客車可以選擇,但主力仍舊是小貨車。一般而言,小時候對車的印象,不外乎五種:家裡的車、黑頭車、計程車、貨車以及公車。然而這五種車子裡面,最容易被忽略的,還是貨車。



貨車不像公車那樣人人都坐過,加上貨車常常要趕路什麼的,普遍給人的印象不是很好,比方日本統計最會超速的車就是豐田 SUCCESS 貨車,本地的堅達、黛娜、一路發,開在路上也不比小喜美溫馴,然而貨車的搬有運無功不可沒。小時候見到雜貨店門前貨車來補貨,喜悅度不亞於在公車站等烏賊車半天。而工地上的大噸位貨車,車頭個個比凶猛的,小汽車再怎麼改裝,絕對沒有那股讓人退避三分的霸氣,遑論通風氣鼓喇叭按下去的震撼。




因為貨車汰換速度奇快,老貨車除非車主特別鍾愛,留下來的只有飛鴻血泥,但老貨車的好處是非常好修,即使沒有原廠零件,自己打造也行,又不會像老汽車那樣整天壞這邊壞那邊。可惜台灣目前老車風潮沒有吹到貨車界,拿一台 20 年的堅達送貨,還不如去二手車行弄一台 N 手的 ESCAPE 3.0 體面。


 


本地保有的老貨車數量相當少,最有印象的是中部一帶有一台有車頭的 MAN(車友街拍---老古董MAN拖車頭;南港保養廠裡面也放了一台有車頭的 VOLVO;北部某砂石場則有兩台老 DAF,據說是當年總代理第一批使用至今;台南開元路底藏著一台第一代中華得利卡。而第一代 DELTA 在台灣稍微多一些,台北汀洲路、台北地檢署、台中秀水等地都有見過。至於本文主角二代 DELTA 數量則更多,但流失速度也很快。照片這台是停在台南市民族路起點某間日造木房前,我從高一看到現在,幾乎沒見它動過,但車子除了斑駁以外,其他地方都正常,車頭的水箱罩表情配上黃昏,感覺在跟歲月以及老闆疼愛度搏鬥,爭取再度上路送貨呸車那一天的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