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由車商舉辦的競賽,要屬 LEXUS 校園挑戰賽最為著名,尤其在這幾年連續爆出冷門之後,幾乎每年都會鬧上報紙版面,也不禁讓人懷疑是否是有心人士刻意炒作以搏取版面;除此之外,大概就屬裕隆舉行的木雕競賽比較有知名度。不過在台灣辦的這些競賽,基本上都跟汽車扯不上邊,得獎者也不太可能官冕堂皇的被車商挖角進去栽培,是以這些比賽多半還是車商藉公益之名行宣傳之實。


 


相較之下,大陸由於市場大,真槍實彈的汽車設計比賽也就不難發現。事實上,大陸有專門的汽車設計科系,如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等,都是目前把持大陸主要汽車設計部門主管的出身學院,也是不少莘莘學子想考進去的目標院系。在這些學生以及市場的催化之下,相關的汽車設計比賽就不難讓人意外了。東風起亞設計大獎賽事目前大陸幾個汽車設計比賽當中,錢最敢砸、舉辦規模最浩大的。光是這一屆的前期作業就已經到全大陸五十多所相關院校進行宣傳,吸引超過兩百位參賽者進行挑戰。而為了這場進行不到三小時的頒獎典禮,光場地硬體軟體布置粗估就燒掉近百萬,這當然是人民幣!


 


既然是東風起亞主辦的,當然設計思維必須結合 KIA 近年理念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在決賽入圍的 20 件作品當中,大多也依循這個邏輯在操作,KIA 近來著名的「工」字水箱罩設計,也就在參賽作品當中「俯拾即是」。不過畢竟是大學生,參賽作品當中雖顯生澀,不過亦有非常驚人的成熟作品,直接拿效果圖去車展上面發表,也是不難唬到人的。



頒獎典禮舞台,可以輕易發現這場比賽完全由「KIA」主導,「東風起亞」只是傀儡,所以裡面幾乎見不到「東風起亞」四個字



 



20 件參賽作品的理念圖以及 1/8 油土模型通通陳列出來,砸的本可真厚



 



年輕人的創意比如這件名為「司南」的作品,就相當有意思



 



這件作品如果換上 CITROEN 的 logo,應該也可以去參加另一場比賽..



 



協辦單位不知在想什麼,找來白色沙發椅,擺明用一次就扔掉(這張照片的「人」可不是重點,不要失焦啦)



 



學生的作品天馬行空,看得出來創意無限



 




這是全場最讓人驚訝的一幕,在頒獎典禮結束後,仍有許多學子主動拿自己的作品向與會的評論委員進一步請教意見,以獲取更寶貴的經驗。照片中央這位仁兄名叫「Daniel Darancou」,他有一個中文名字叫做「單德偉」(好在他沒把第一個字選成杜)。


 


Darancou 在台灣應該沒什麼知名度,不過他在大陸可以算是第一線的設計師了。我也趁這個機會跟 Darancou 好好哈啦一番。Darancou 在 GM 待了 26 年,參與過的作品包括 GEO PRIZM、SUZUKI TRACKER、SUZUKI METRO、ISUZU STORM、OPEL ASTRA A、OPEL CORSA C 等車款。Darancou 指出,現在因為大陸市場需求充分,大廠牌會更樂意做「在地化」的產品修正乃至於直接針對市場推出新產品,是以這類的設計比賽,除了打打形象以外,也可以為其設計車款時找尋靈感,何樂不為?


 


Darancou 這番話挺有道理的。乍看之下,這場 KIA 設計比賽是在為 KIA 找尋設計人才,獲獎的人都可以免費前往 KIA 韓國設計中心參觀,並有一筆獎學金。然而說穿了,這種設計比賽最大意義還是在於「宣傳」。固然在比賽的前茅作品常常讓人眼睛一亮,但事實上負責這場比賽的是公關部而不是設計部,那些獲獎的人也不過就是讓 KIA 待去韓國「火力展示」一番的受教者而已。但是反過來說,KIA 提供了這樣一個比賽的平台,也多少讓這些在學學生有個挑戰的平台,是以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正面意義存在。


 


這種比賽的評審也很值得一提。前面提到的 Darancou 就是評審之一,其他評審成員包括汽車媒體人員、汽車官界人士以及其他汽車設計領銜人員。乍看之下,Darancou 在這當中顯得鶴立雞群,也的確 Darancou 因此成為眾人崇拜的對象。但說穿了,會跑到大陸汽車設計部門的洋人,基本上就是在海外已經混不下去,或者已經碰頂的人,才願意來這個鳥地方。以 Darancou 為例,前面提到他洋洋灑灑的一連串作品,但事實上他可能只參與到每一件作品的一小部分,比方排檔桿、大燈、保險桿,以現在的汽車設計水準來說,一個人獨挑大樑從頭包辦到尾的年代老早過去了,像 GM 那種大廠,每一款車至少都是兩三百人直接參與設計,而這兩三百人對外當然為自己聲稱「這個作品是他參與設計的」。不要說 Darancou,台灣車迷熟知的 Oliver Bouley 也是這副德行,一大把年紀了還不能退休,只能窩在戴姆勒東亞設計中心當寨主。畢竟以 Darancou、Bouley 這種能力與身份,在 Mercedes-Benz、GM 都只能當二線人員,但是來大陸立刻變成老大,眾人崇拜不說,還可以做領高薪,加上華人崇洋使然,只要經過洋人加持的作品,領導班子很少會有第二句話出現,所以越來越多在海外大廠設計部門待不住的洋設計師,紛紛趁大陸市場還蓬勃的時候跑來撈一筆。


 


那台灣呢?其實我自己也很懷疑,如果真有哪一間車商膽敢辦一場汽車設計比賽,交上去會不會是那種彩色筆畫出來的小學作品居多?台灣一沒有汽車設計學系,二沒有國際一線大廠,三沒有一線設計師領銜,固然裕隆、中華、福特六和、國瑞這些品牌多年在「產品差異化」有著不少努力,但終究僅侷限在於「外型部分修整」,就算是飛羚、納智捷,視覺以外的部分還是由海外承攬。固然這些「看不見」的 know-how 不是一蹴可幾的(不然就不會有山寨車這玩意兒了),但在納智捷、飛羚以外的產品來說,台灣是否具有成車「外型」開發能力,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算是納智捷,M7、U7、S5 的設計成熟度固然越來越高,然而納智捷面臨的盲點基本上跟飛羚一樣:「半閉門造車」。當年飛羚是由一群留學的讀書人火力全開拼出來的成果,現在的納智捷是石志傑帶領出來的成果。相較之下,石志傑比起當年飛羚的設計班子層次高上一節,不過說穿了,石志傑也只是在上海泛亞待過好一段時間,但也談不上是上海泛亞太高位階。所以說石志傑的身份在台灣滿吃得開的,但跟 Darancou、Bouley 相比還是有一段差距。更重要的是,納智捷裡面也就這麼一個石志傑,並沒有其他相屬性的設計者可以砥志勵性,如此納智捷要晉升其層次,就顯得力猶未殆。


 


其實台灣人並不是在汽車設計界只有一個石志傑,目前處戴姆勒東北亞 Oliver Bouley 身旁的「二把手」,其實也是一位台灣人!大陸既然吸引到這麼多洋人過去,台灣人也不是傻子,大陸各車廠當中,還是有不少低調的台灣人在那裡默默耕耘,學習各種知識。吾人期望的不只是這些台灣人在大陸車廠揚名立萬,更重要的是,他日學成後能夠像石志傑那樣回來台灣貢獻己長,讓台灣這彈丸之地,也能夠在世界汽車設計領域上佔下一片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