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界最有名的 MIDGET 莫過於英國 MG 推出的系列小跑車,取英文原意印證其靈活的操控。不過日本人也在同一時間運用這個名字,也是取其靈活之意,不過是用在「送貨」的領域。




二戰結束後,日本亟需搬有運無的貨車。對於狹窄巷弄眾多的老式城區,體積越小的車輛就越實用。同時日本政府為鼓勵汽車工業發展,特別制訂超小型車「K-Car」的賦稅減免規定,使得日本各車廠除 PRINCE 之外,通通跳進去大搞 K-Car。以摩托車引擎、三輪車起家的大發也不例外,尤其在被豐田收購之後,大發被規劃為發展 K-Car 的集團代表,戰後在很短的時間就以戰時的技術,將原先三輪轎車稍加改良,推出三輪貨車,名稱就是 MIDGET。




第一代 MIDGET 完全是以載貨、靈活為考量,二衝程、250c.c. 的引擎很容易與機車發生聯想。其 K-Car 的車身雖然小,但貨斗還是有一定空間。客艙巧妙運或前輪中置的特色,安排了兩只座位,雖然說坐起來與開起來沒什麼舒適度可言,但也的確符合戰後百廢待興的日本環境。事實上,第一代 MIDGET 也有引進臺灣,與當時最大對手 MAZDA T360 打得不可開交。可惜目前還沒見到第一代 MIDGET 留下來的記錄。




有別於一代,二代 MIDGET 就不怎麼強調實用性,反而搖身一變成為玩具車。MIDGET II 大抵保留第一代的線條,不過受限於日本道路法規,二代 MIDGET 已經是四輪車,加上車寬的考量下,二代 MIDGET 座位變成獨一無二的「中置單人座」,車頭還掛上一只可愛的備胎,車尾的貨斗則可以客製化訂做,彰顯車主的品味。





MIDGET II 的座位設計巧妙躲過「右駕車」的窠臼,理論上臺灣可以正式進口,不過日本原廠將之視為純粹的 K-Car 規格,並沒有推出外銷版本。的確,MIDGET II 這種玩具定位,就算是外銷,市場恐怕也不大。其實在日本賣的五年當中,MIDGET II 也就只有萬把台的銷量,比起第一代根本是天差地遠,遑論第一代能夠一口氣賣個 25 年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