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回先把醜話說在前面,二手車市場的黑心描述、黑心商品比比皆是,其實根本不需要為了省這麼一點錢去賭自己運氣。不過臺灣人就是很有趣,總覺得就算買一台二手車後來花的錢比買新車多還是可以接受,反正賭一把嘛,賭贏了至少可以賺到與新車的折舊差額,真的嗎?



二手車為什麼有所謂的折舊?一台車一兩萬個零件,使用久了哪一個會先壞掉也沒有說得了準,最重要的是,因為零件彼此之間透過更換、使用造成新舊不一,會讓整台車的協調度大打折扣,而且既然哪個零件要壞無法掌握,開一台二手車就好像隨時在等開獎一樣。所以對車不夠了解的人,真的是很不建議去買二手車。就好像大學時代,很多南部家長會覺得小孩子一個人在北部騎新車太招搖,不如買一台二手機車就好,結果車三天兩頭顧路不說,林林總總修起來也超過一台新車的錢,又不能扮演好一台代步工具的角色,最後也都是買新車了事。



一台二手機車不過百來個零件都尚且如此了,何況是二手汽車呢?當然,如果閣下閱讀到這邊還是堅持非買二手車不可的話,那麼底下的教戰守則就肯定是葵花寶典了。


 


我雖然沒有長時間接觸二手車,但總結先人以及自己的經驗就一句話:「以合理價格買到六成車況的車」。很多貪小便宜的人都有個不正確的觀念,就是要用普通行情價買到車況九成的車。這種事情在二手車市場「絕對不可能發生」,有也是自欺欺人而已。就算是車主因為換新車自售上任座駕,人都有惰性以及貪念,再怎麼顧車的人在這種時候都會懈怠。就拿我自己來說,當我知道車要處理掉之前半年,基本上對安全沒有嚴重危害的東西我幾乎都不換,機油、變速箱油也都隨便用勉強對得起良心的產品,一切「便宜至上」。就算真的把車攤開在買主面前,也只是「隱惡揚善」,端看賞車者的眼光銳利度了。這種情況,在「機車價」的二手車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台三五萬的車看起來很便宜,但若輪胎、避震、機油、皮帶這些耗才都要更換的話,整台車搞起來絕對會破六位數的,遑論高車齡所帶來的一顆顆不定時炸彈,真的省到錢了嗎?



挑選二手車重點在於底下幾個:車體、引擎、變速箱、冷氣、底盤,因為這幾個如果中獎通通都會是大獎,而且是讓人忍無可忍的。



1. 車體:記住,車子只要六成新就好,烤漆也只是六成就可以了,若是全車剛烤完漆的最好別碰,可能是計程車或者剛出過事故,尤其是在機車價的車子,正常一台車烤下來都要兩萬塊,有誰頭殼歹去會在賣之前多花這根本血本無歸的錢呢?然後不需要迷信「原漆」這種神話,這種車市面上是見不到的,除非你願意花比行情更高的錢買一台外觀醜不拉嘰的原漆車。


        烤漆只是車體一個相當不重要的環節,最重要的請打開引擎蓋,看看前上大樑有沒有變形的痕跡,同時注意左右兩側葉子板上緣,烤漆是否一致,螺絲是否有換過。這裡就有暗藏一個玄機。市面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車葉子板會換過,不妨透過這個機會先問賣方車有無「小撞」,等到觀察葉子板的時候就可以多少判斷出對方說話的可信度。如果葉子板沒有更換過,舊化痕跡一致,多少可以代表前任車主還算開車小心,顧不顧車還很難說。


        行李箱也該打開來檢察,一定要把備胎板拖出來仔細檢察裡面的骯髒程度,從備胎年份通常可以看出這台車到底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同時注意備胎有沒有漏氣。如果備胎槽過份乾淨的車就別買了,再怎麼顧車的人不可能會去碰這裡,一定是整理過的,而且是刻意的,刻意整理的原因就不必我多說了。至於行李箱底板如果是新的也很值得懷疑,此時就有機會是泡水車了。


        為確保車身的一體性,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指伸入引擎蓋整個滑過去、行李箱蓋、各車門門縫裡面,確認版件的密合性,如果發現縫隙有越來越大或者越來越小,除非是像納智捷這種做工奇差的車,不然通常都是撞擊修復後不可避免的不平整。尤其是引擎蓋的部分,如此一來可以很輕易的看出有沒有撞到樑。



2. 引擎


        引擎是整台車「浮動開銷」的關鍵,買二手車既然是為了省錢,引擎耗油程度就是核心議題。而引擎耗油與否,除先天設計以外,最怕就是後天照顧欠佳,比方車主機油都換大賣場便宜貨,或動不動使出黃金右腳拉高轉速,都是慢性內傷的主因。


        引擎蓋打開以後固然可以見到引擎,但是僅只有外觀的部分。重點要看漏油的程度,如果只是正常油封老化滲油還可以接受,但如果已經滿天花雨就得注意了。此外,年份較新的中古車通常車商會把引擎洗乾淨,用意當然是不希望讓人見到外露出來的油漬,所以看到這種洗過引擎的車可以不用考慮了,真正端得出檯面的都會直接標榜引擎室未清洗過,畢竟有哪個車主會無聊到沒事洗引擎室呢?


        如果發現引擎有漏油,應該循著油漬找出源頭。通常賣方都會推託是油封老化,所以如果不會判斷單純油封老化與否的,那就別買了。透過原地催油門可以感受引擎的運轉度,最好一發動直接把所有音響、冷氣、雨刷等加重引擎負荷的東西火力全開,就可以看得出這具引擎神勇的程度還剩多少。此外,引擎腳老化程度可以在上坡 D 檔時一覽無遺,試車時一定要找個上坡玩玩。



3. 變速箱。變速箱通常是整台車開銷最大條的,隨便一個中古整理品都要三四萬,建議在看車之前先去打聽一下目標車型的變速箱是不是有什麼通病,如 IMPREZA GC Turbo、國產初代 LANCER、MONDEO 等車型通常變速箱隱藏大獎在等下一任倒楣的車主。了解完通病後,就要透過試開看看變速箱的流暢度,手排車就單看個人的手感決定需要多久才能測試出來,而自排車有個方法,通常一檔與二檔之間會有一個銜接空隙,也就是某段速度區間下,變速箱會在一檔二檔跳來跳去,找出這段銜接區間後,試著把車「滑行減速」,讓變速箱從二檔跳一檔,90% 的車此時都會有鈍挫,最好能夠在二檔便一檔的當下補一下油門,就可以知道變速箱的健康程度,小鈍挫都是可以接受的。



4. 冷氣。在台灣這個鬼地方,夏天沒有冷氣絕對是件人神共憤的事情,不要以為冬天過得去就算數,夏天就算晚上開也會要人命的,何況臺灣又很喜歡下雨,不開冷氣除濕就等著霧裡看花吧!


        通常老車的冷氣是很大的一個罩門,風箱、壓縮機、黑罐子、冷媒管等,全部換起來也要個三五萬,而且可能還會沒零件,除非已經認定要當藍波打赤膊開車,不然冷氣不夠冷的車就別接了,尤其是機車價的車更不要妄想自己可以牽回去把冷氣搞定,錢花下去都是夠人受的,最不爽還是錢怎麼花都修不好冷氣。



5. 底盤。一般車商再怎麼整理,底盤很少會去動到,所以整台車外觀上最赤裸呈獻原貌的,也就是底盤了。畢竟底盤藏在最下緣,幾乎沒什麼人看車會看底盤,賣方索性也就不當回事,所以當一台車通過層層考驗之後,一定要把車頂起來看,如此撞擊痕跡無所遁形,還可以看前任車主亂開車的程度以及是否為有海邊車的過度鏽蝕。同時各墊片、襯套的老化程度,也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來。


        底盤可以透露的訊息很多,這點賣方也會知道,所以通常賣方會找各種理由推託不讓頂底盤,所以一個絕招就是跟對方講:「你找一間車行讓我把車頂起來看,底盤 OK 我就買,不 OK的話頂起來的工資算我的」,這句話可以讓賣方毫無招架之力的乖乖就範。



一台中古車這五關都通過了的話,基本上就可以算是可以買了,不過不要急,一台車上萬個零件,還有一些小細節要注意。


1. 賣方人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沒有賣方會自己說自己車子爛在哪裡的,一定都是抱持著看好戲與姑且一試的心態讓賞車者自己尋寶,因此我會建議「獵物也要進行反擊」。上面那五關已經暗藏很多玄機可以試探賣方可信度(比方葉子板、頂底盤),當然還有一些別的方法可以使出來,先前曾經看過一台勝利 811,對方直說這車吃好住好很少開,在沒有坐上駕駛座之前提下我無意間瞄到里程表已經 40 幾萬,我故意跟對方問說我剛剛瞄到里程只有十幾萬,你這車真是挺少開的。這位仁兄不疑有他,直說是呀因為只有前幾年在開所以只有十幾萬。此話一出我也沒有絲毫購買慾。



2. 里程。臺灣人不知道為什麼,把「里程」當成是神一樣在膜拜,總覺得里程少的就是好車,真的嗎?其實少開的車反而問題多,因為機械結構不常動的話很容易老化或者故障。一般而言,在台灣一台車一年至少要跑一萬,如果見到的二手車低於這個數字就得小心了。


        事實上,二手車調表已經是一種「標準動作」,而賣方通常也會抓住這點大肆宣揚里程少的賣點。一個很原始的方法「白紙黑字」,就堅持要對方寫保證書,「保證此車里程無造假,若經查里程非屬實賠償車價十倍,並逕送強制執行」,如果對方還敢簽的話那就真的是可以買的一台車。


3. TUV。對於年份比較新的車,個人強烈建議直接要求把車送 TUV 檢驗,檢驗費用當然是由賞車方負擔,而且最好單刀直入一看車就這麼問,有 TUV 在後方撐腰,麻煩問題會少很多。至於十年以上的車有沒有這個必要就看個人了,因為每台車出來的檢驗報告基本上都會是滿江紅,參考價值就不是很大了。



4. 無大撞。這句話也形同是中古車的「口頭禪」,關鍵在於什麼叫「大撞」?真正官方定義的大撞是指一台車被警方認定為嚴重事故車,僅得交由甲級保養廠維修,問題是這種車誰會修一修還拿出來賣?進到甲級保養廠,花費是非常可觀的,而且監理站資料還會被註記為重大事故車,笨蛋才會幹這種事。在整個重大事故車認定的過程當中就有一個取巧的地方:搶在交警認定重大事故車之前把車弄走,如此一來一方面不會留下記錄,二方面隨便路邊攤修一修就可以是「一手女用少跑」再出江湖。



        大撞的車固然人人敬而遠之,但不是說車子沒大撞就可以買,我通常遇到賣方標榜無大撞,我就會反問一句,「有沒有小撞」?若對方還不知節制的說「小撞這個難免」,我就會追問「那是撞在哪裡,換過什麼」?在台灣開車,小碰撞所在難免,我們並不是要一台完美無瑕的中古車,最重要的是對方誠實與否。基本上一台中古車只要對方一開口就說「無大撞」,那我可以很肯定的講,這車一定有撞過,撞到什麼程度就看自己的運氣了,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無大撞」=「可以安心買」。



5. 前科。一台中古車先前的豐功偉業,賣方當然會隱忍不說,這些事蹟也不至於完全查不到,只是不能公開講具體流程,基本上可以從保險、交通裁決機關那邊打聽到一些端倪。至於具體怎麼做可就不能明講了。



6. 原廠認證中古車。臺灣最早大張旗鼓槁原廠認證中古車的是賓士,接著是和泰、福特六和、中華、太古標達、汎德、永業、臺灣奧迪等,和泰還因為之前豐田二手車宣傳太成功,都已經不玩好幾年了卻還有一堆人不知道這件事。


        原廠認證中古車標榜的是來源透明、保養清單詳盡、認證過程嚴謹等,而且還有程度不一的保固。當然,這些享受的背後就是高昂的售價,以和泰認證中古車為例,價格幾乎都比市面上貴出五成,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其實,買原廠認證中古車是一件挺省事的做法,反正有原廠在後面撐腰,可以避免掉很多麻煩。固然,願意花多一些錢買認證中古車是不錯啦,但最好還是要有些心理建設。原廠認證中古車並不等於「完美無瑕」,事實上也有某些品牌、經銷商也是隨便做一做,車子一開進來,所謂的「認證技師」一屁股坐進去駕駛座,隨便點個燈踩踩油門,一百多項檢驗就這麼隨便勾一勾了事,等到顧客發現再來慢慢處理。


        另外一點就是「品牌」。既然都已經花比較多的錢買認證中古車,這種消費者莫不希望買到一台車況非常好的車。然而,車況好與壞跟品牌有絕對的正面關連。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台 1998 年的 PREMIO 15 年下來只跑 20000 公里,這個不難想像豐田有這麼樣的車主,而且應該很顧車;但一台 2005 年的 E46 318i M Package 末期精裝車卻只跑 30000 就很匪夷所思了。讓人起疑的倒不是里程,而是這台 318i 在這三萬公里過著怎樣的生活。所以要選擇原廠認證中古車,光是品牌就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狀況,這裡並不是懷疑哪間品牌認證標準有問題,最重要的是每個品牌吸引的客層不同,年輕化品牌總是比較會讓人卻步些。



7. 找熟人買。既然中古車商都是在商言商的,找自己人買汰換下來的車總行吧!理論上,這句話是成立的,不過跟自己人買車要有一個心理準備,那就是可能會絕交!如果跟長輩買車就算了,跟平輩的話就會涉及到資訊對不對等的問題。道理很簡單,一台車開了這麼久,沒有人能夠記住所有這台車曾經出過的大小問題,有時候可能是刻意隱瞞,有時候可能真的是忘記了,但這些大小問題看在新車主的眼裡絕對都不是滋味,像我之前接手的那台 LANCER(詳見人生中的第一台車:MITSUBISHI LANCER SEi Gentle 1996(上) ),就是前任車主隱瞞了一堆先前發生過的事情,後來把我搞得心情很煩,間接導致雙方不歡而散。所以總結個人經驗是,跟熟人買車也要做好必死的心理準備,畢竟被二手車行、掮客騙是天經地義的,但被身邊的人呼愣,心裡面滋味就很不好受了。


 



不管買新車還是舊車,講究的是「緣」。所謂的「緣」,很大一部分在於賣方這個人,有時候總覺得車子 OK 可是人就是沒到位,或者是剛好顛倒過來的情況。中古車因為利潤驚人,賣方在包裝上會比新車險惡很多,畢竟買新車的也不是笨蛋,那些折舊的損失其實就是一種「風險分散」;反過來,二手車就是把這風險攤提在便宜的車價上,所以不要先入為主的認定「中古車是個划算的選擇」,更沒那個必要把中古車跟新車相提並論,找到一台車況六成的車,已經算是中古車的上上之選了。為了必免日後不必要的糾紛,個人會建議找新車或者中古車,至少都要有一個月的時間尋尋覓覓,而且對於各項不明白之處問清楚,若對方還是語焉不詳就要求白紙黑字寫在契約書上,不要傻傻的隨便寫個讓渡書了事,中古車商最喜歡的就是不做功課、懶得打聽卻又自以為很厲害很聰明貪小便宜的傢伙。所以如果真的要貪下「折舊」的便宜,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功課以及必死的決心,這樣才是一個適格的中古車買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