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車,可以讓一座十多億人民幣生產線投入在新車上市當年就回本,而且還海撈五億回來,看來看去也只有凱美瑞有這能耐了。



豐田與中國大陸的緣分是很奧妙的。在抗戰時期,TOYOTA 已經在天津佔領區設立了日本車廠史上第一條海外生產線,生產 AA 貨車與卡車,目的當然是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而抗戰結束後,豐田汽車在美國的援助之下,仍然零零星星進口到中國大陸,直到國共內戰失利後,豐田暫時退出大陸市場。


 


1955 年,TOYOTA 推出第一台自主開發轎車:CROWN,據悉此車也透過各種檯面下管道摸進了中國大陸,其品質讓大陸人印象相當深刻。1967 年,大陸所稱「中日外交復甦」的起點,日方便以兩百台皇冠汽車作為伴手禮(關於數字有爭議),開始與中國大陸官方半正式的接觸,也就是後來大陸所稱的「中日外交關係正常化」。此時陸陸續續的皇冠普遍配給一級領導與國賓車隊,由於有官車加持,TOYOTA 形象在大陸很早就深植人心。


 


既然 TOYOTA 與大陸官方接觸要比其他先進國家汽車廠來得早,何以 TOYOTA 沒有在 1979 年宣布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時間殺進大陸國產車市場呢?其實這是很聰明的一步棋。比起進口,在一個地方當地設廠生產要考量的事情實在多太多了,原料、通路、銷售點、維修點、零件商、協力廠、技術、人員、價格...,複雜程度遠比進口車來得難。雖然 TOYOTA 也知道大陸是塊絕對不可忽略的市場,越早進入越好,但與其當開路先鋒,不如跟在人家後面,豈不事半功倍?在這種思維下,TOYOTA 放任 VW 去當這個拓荒者,直到大陸進入家庭化轎車時代的 2000 年,TOYOTA 才正式的在大陸與天津夏利合資成立天津豐田設廠生產汽車,在此之前除進口以外,就是不掛上自家 logo 以 OEM 方式讓當地小規模生產汽車試試水溫。


 


這招固然可以省下 TOYOTA 很多人力物力支出,不過 TOYOTA 倒是有一點算計錯誤,那就是大陸人認品牌的程度已經到不可思議的程度。舉個簡單的例子,B2 SANTANA,在大陸生產 27 年的一款老不愣東的車,其實到最後一批,小毛病還是一大堆,但大陸人照買,除了價格以外,還是那句「擁有桑塔那,走遍天下都不怕」實在字字打入人心,所以 TOYOTA 晚進入市場固然節省很多開銷,但也造成銷路打開得很有限,同時品牌形象升級也遇到前所未見的障礙,Hybrid 一詞在大陸吃不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


 


2003 年,針對大陸市場開發的第一款 TOYOTA 轎車:VIOS 發表,也在天津一汽豐田正式投產,當然是第一款在大陸掛上 TOYOTA logo 的國產車。在此之後,皇冠、陸地巡洋艦、霸道、花冠也陸陸續續在一汽豐田、四川豐田、天津一汽豐田上路。雖然產品眾多且戰鬥力都很強,但其實 TOYOTA 在這三個豐田汽車的盈利成果並不怎樣,這點也讓 TOYOTA 很頭痛。


 


2004 年,四川豐田被一汽豐田合併,按照國務院的規定,TOYOTA 可以在大陸再與另一間本地車商合資生產(按:大陸規定外資車商最多只能跟兩間本地車商合資設廠,天津一汽與一汽早在 2001 年就進行合併,所以四川豐田又併入一汽豐田後,豐田頓時變成只跟一間車廠合作)。對 TOYOTA 而言,這間車廠必須要能夠把 TOYOTA 的銷路徹底打開,能大賺一筆是最好。在這種前提下,當時整個大陸最會賣車的廣汽就被看上了。


 


廣汽到底有多強?廣汽是曾經是大陸「三大三小」當中的一大,也是第一個與法國車廠合作的對象(詳見中國大陸汽車講座2:廣州標緻)。但廣州標緻捅了一堆婁子,欠債累累,最後一搏就是把廣州標緻整個打包賣給本田,成立廣州本田汽車。結果廣本靠著雅閣單一款車,三兩下不但把廣州標緻的欠債還清(其實是把成立廣本的 1 億美金賺回來,廣本並沒有把廣州標緻整個買下來),還一舉打開知名度,造就後來雅閣銷售神話(雅閣是大陸第一款可以跟 VW 同級車銷量抗衡的國產車款),讓所有日本車廠眼巴巴的看著市場被廣本一枝獨秀(其實豐田應該也是看到廣本賣到翻才決定要正視進軍大陸國產車)。而雅閣成功之後,廣本導入奧德賽(日規 ODYSSEY)、飛度(泰規 FIT)等車型,隨著雅閣一起沾光,也讓廣汽的野心越來越大,打算再去找第二個合作伙伴,最好這個伙伴也有本田的產品戰鬥力,而且渴求市場的突破。


 


算起來,廣汽與豐田可說是一拍即合。2003 年,在天津一汽豐田上路沒多久之後,TOYOTA 原廠便與廣汽順利達成協議,2004 年 9 月 1 日正式宣佈設廠投資。而其第一款車,就是挑中 CAMRY。CAMRY 對於大陸人也是相當有意思的一款車,第三代 CAMRY(XV30)是大陸第一台普及的進口車,只要在那個年代收看大陸尋奇,裡面出現的轎車最多的是夏利,第二款就是 CAMRY。CAMRY 的優異品質讓人見識到日本車不輸歐洲車的一面,所以在此之後的 GOA CAMRY、ACV30 CAMRY 都是在當地非常熱賣的車,豐田也老早就想用這麼一款車來打大陸江山,這種做法同樣也是廣本當年選擇雅閣的路子。



台灣的這代 CAMRY 共有 2.0、2.4、3.5 這三個級距,但大陸並沒有 3.5。主要是因為廣本 3.0 的雅閣其實銷量並不高,CAMRY 又把級距拉到更大的 3.5,這種 TOYOTA 當時在大陸本地沒有出現過的轎車等級實在有點冒險,所以凱美瑞主攻 2.0 與 2.4,分為 200E、200G、240G、240G Navi、240V Navi 四款,2.0 兩款大致對等於台灣的 2.0E 與 2.0G(注意,台灣是在小改後才追加 2.4 款),而 240V 的配備當然也不如台版 3.5V 的高檔。反正那也不重要,因為大陸人對凱美瑞已經望穿秋水了。



2006 年 6 月 17 日,凱美瑞正式上市,雖然比國外晚了點,但不減消費者對其的熱度,第一個月就賣了 3681 台(而且還是只有半個月的時間),第五個月就擊敗老牌級距冠軍大眾帕薩特,再一個月就把同門的廣本雅閣打敗,成為級距銷售冠軍!之後整個 2007 年與 2008 年,凱美瑞都是賣贏雅閣的局面,直到 2009 年八代雅閣捲土重來之後,兩款車又陷入膠著,但也把整個同級市場攪得一團亂,原先 VW 一枝獨秀的局面也不復存在。



2009 年 11 月,廣州車展上推出凱美瑞小改版,重點在於 G-book 的導入。對台灣而言,G-book 是個很陌生的東西,不過這可是豐田在大陸非常強大的武器。豐田可以說是最早普及化這類衛星導航系統的車商,畢竟在大陸要推衛星導航有一堆國家安全上的法規限制,不是像台灣動不動就能派街景車上路,就連劃個地圖也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誤差才可以「上市」。2009 年 3 月,豐田將 G-book 導入大陸雷克薩斯車系。這個結合 3G 手機、電腦、汽車的整合系統果然造成熱烈迴響,不久這套系統也逐漸下放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國產車上。 



G-book 導入後,小改版凱美瑞車系構成變得更複雜一些。由下到上計有 200E 精英、200E 精英真皮、200G 豪華、200G NAVI 豪華導航、240E 精英、240G 豪華、240G NAVI 豪華導航、240V 至尊、240V NAVI 至尊導航、240V G-book 智能領航等 10 個級距,其實比台灣也就是多出導航、領航這兩個版本,而 200E 精英等於台灣上一代的 2.0J 等級。整個車系看起來氣勢相當磅礡,不過這時候卻發生了一連串豐田汽車的顧客抱怨事件。



首先是一汽豐田那邊,皇冠被投訴車子即使撞爛,安全氣囊也不會爆;再來就是凱美瑞,部分車主投訴煞車力道遠不足正常反應距離,甚至還有人將原先豐田的 slogan「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改為「車到山前必無路,凱美瑞必煞不住」。但最糟糕的還是油電混合車 PRIUS 的煞車召回事件,給大陸豐田帶來非常大的震撼,同樣是煞車召回的主角 LEXUS 銷量立刻有明顯反應。理論上同樣被投訴煞車的凱美瑞應該也會同樣命運,但凱美瑞實在夠強悍,僅是把級距冠軍再讓給雅閣而已,但銷量緊追在後,看起來沒有受到太大震盪。


 


由於產品將屆末期,小改後的凱美瑞精裝車越來越多,可以選配的正廠件也是五花八門,基本上只要有鍍鉻的地方都可以變成鍍金的,延續凱美瑞的戰鬥力。



2011 年廣州車展,廣汽發表第七代凱美瑞(ACV50/ASV50),同時亦保留舊款凱美瑞為「凱美瑞」經典版,外觀有稍微修正,價格壓低到 15 萬人民幣,很成功的把第七代凱美瑞上市遭遇到的銷售低潮掩護過去,不過這款經典版只做到 2012 年底,在賣完「經典週年紀念版」之後,第六代凱美瑞正式劃下句點。



第七代凱美瑞雖然銷售數字不惡,甚至還寫下歷來最高單月銷售紀錄,不過就個人實際在大陸觀察,七代凱美瑞已經沒有上一大那樣磅礡的銷售氣勢,之所以能夠賣得好,應該也是因為市場不斷擴張的原因。反觀第六代凱美瑞,身為廣汽豐田第一款打頭陣車款,從 2006 年 6 月賣到 2012 年 12 月經典版停產,銷量超過 90 萬台,就算是市場份額更大的同門卡羅拉,也不見得有這樣的表現(雖然卡羅拉與花冠市場部分重疊,但凱美瑞也與銳志重疊不少)。說第六代凱美瑞為歷來大陸賣最好的 TOYOTA,的確是當之無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