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史上最小號的 LEXUS UX 日前正式上市,雖然不是 LEXUS 最小的車,但其實 UX 的定位跟過往入門的 IS、CT 都是一樣的,同樣用來吸引年輕人。外型上 IS、CT、UX 的級距截然不同,但事實上都是因應連卿入門族群的潮流而來。1998 年推出的 IS200,當時年輕人流行三廂小轎車,等到 2011 年 CT 發表時,當時省油與掀背式熱門話題。時至今日,買什麼車都得來個休旅,所以 UX 算起來可以說是第一代 IS/第一代 CT 的後繼車也不為過。個人噌經在經銷商短暫試駕過 UX200,實際感覺也是如此,就是一台假休旅車:外觀像休旅,開起來很動感很像轎車,如此一來便可以讓年輕人說服家人說這是一台休旅車,但又不會犧牲駕駛樂趣。當時因為時間短促也沒機會照相,因此沒有撰寫試駕心得。今天這篇節省黃帶來的試車報告足敷給各位一個參考,看看這台入門 LEXUS 有何能耐)

1.jpg

近年來,SUV與Crossover這類所謂的「跨界休旅」車型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眾家車廠無不使出渾身解術推出這類型的車款以搶下市佔率。在豪華品牌當中,Lexus在休旅車市場的著墨本就最深,旗下的中大型豪華SUV RX車系本來就是品牌的銷售台柱,在一些主要市場都有優秀的銷售表現,包辦了品牌整體將近三成的銷售量。RX還有一個名為NX定位為中型豪華的小兄弟,雖然問世至今僅有約五年的歷史,但憑藉著Lexus的品牌口碑以及相對實惠的價格,銷量一樣出色。然而,當「小型跨界休旅」風吹起的現在,像這樣以跨界休旅為品牌台柱的品牌,不出一款真的不太對勁,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歐系對手如賓士GLA、BMW X2、Volvo XC40等端走市場嗎?
 
2.jpg
  但實際看到UX後,會覺得,與其說這台車是小型跨界休旅,不如說這是台有著休旅車樣貌的小型掀背車。因為UX這一部車,除了外觀以外,實在不覺的到底哪裡符合一部休旅車該有的條件。不過這就是原廠所追求的,原廠早就表示過UX「並不是最小的Lexus SUV,而是一款讓人對新生活充滿希望感覺的小型跨界車」,的確,UX真正的目標就是成為一款作為品牌入門、面向年輕買家的車款,只是為了配合當代的跨界休旅風潮,而擁有了這樣的外觀。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二十年前就是IS,那個年代就是轎車當道;十年前就是CT,那個時候豪華小型掀背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戰場,都是配合當代需求的年輕向的入門車款。所以,配合UX的誕生,純粹小型掀背車CT的消失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兩車的市場高度重疊,甚至可以直言,UX的任務是取代CT,雖然以筆者我的感覺而言,兩車如賓士GLA/A一般並存也是可以的,並不衝突。
3.jpg
  UX的外觀分為兩種套件,一款為普通版,一款為運動版(F-Sport),目前國內銷售以普通版為主,其實我個人覺得相當納悶,這樣一款以年輕化為訴求的車,運動版居然不是主打,真是耐人尋味。兩個版本主要差異在於水箱罩的內部造型以及後保險桿和更大尺寸的輪圈,其餘部分大致相同,若要從UX的外觀找出最像休旅車的點,大概就是輪拱上緣的黑色塑膠防刮材質了,這個設計成了讓UX部會被認為是小型掀背車的最佳表徵。UX的外觀造型當中,最有特色的莫過於尾燈,以類地平線的造型穿透整個車尾的左右,同時立體的造型也做出了類似小鴨尾的感覺。車頭部分特色相對不明顯,是很標準的家族化樣貌,紡錘形水箱罩、不規則形頭燈,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家族成員的LED日行燈飾設計在頭燈下緣,到了UX則移至上緣。
4.jpg
  內裝的造型,呼應了外觀的動感,中控台造型非常具備家族風貌,整體輪廓與LS、ES相當接近。UX的中控台設計有一項很大的變革,就是音響的相關控制按鈕,完全移動到排檔座的控制面板上,中控台僅可以調整空調,與一般傳統的邏輯比較不同,需要花一些時間適應。然而,因為一切的位置安排位置得宜,所以使用上相當就手。當今Lexus的最新設計邏輯,已經將控制旋鈕通通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方形觸控面板,用來控制上方銀幕的顯示內容。只是觸控式面板,透過手指頭畫過以控制銀幕上的游標,但有時有過於靈敏的問題,在操作上會有點「過頭」,無法一次到位。在儀表板的部分,造型與先前上市的全新ES相同,辨識度不是問題,但就差在右方那兩個傳統類比指針的水溫錶與油表,撇開沒有與資訊顯示以及時速、轉速整合成全數位化這點,如果堅持類比指針,而且安排的位置可以是左右各一,在造型上我覺得會更加優異。
5.jpg
  談到空間,我想,這並不是UX的強項,當然,設計團隊從頭到尾根本不在意這部車的空間表現到底如何。以筆者我個人曾在UX發表派對上與外籍廠方人員短暫交談過的經驗,當我提及「空間」似乎不夠的問題時,對方很直接的回應:「那你應該選則NX喔!」,所以,批評UX的空間太小,我想並不會對這部車的評價造成太大的傷害。畢竟,這部車的設定還是以1-2人用車為主,不過,後座出風口的設計並未被省略,這點確實有點令人意外。
6.jpg
  在動力輸出表現上,這套全新的油電系統運轉又更精緻、出力又更加飽滿,引擎的存在感又更加降低,電切油、油切電的過程相當平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豐田集團第一套引擎為2.0升的油電系統,搭配的引擎是全新世代、配合TNGA平台而生的M20A系列,粽效輸出達到178ps,整體加速的過程也能感受出這套系統具備不算太差的性能表現。只是,這樣的搭配在開車時確實是比較無法激起熱情,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駕駛油電車的樂趣並不是在於動力的供給過程給駕駛人多少樂趣,而是在於享受這種將兩種動力來源搭配使用,時而單獨運作,時而合力輸出的特性,所帶來的節能與寧靜之效果。
7.jpg
  在底盤來說,我想TNGA架構帶來的利多已經是陳腔濫調,並不需要再多提,用一句話總結UX的底盤表現,就是「歐化」成功,回饋扎實Q彈、指向精準。唯一不足的點在於,配胎扁平比稍高,多少影響抓地性與過彎安定性。我會覺得,與其說TNGA使得豐田的新產品更加有歐洲車的風範,不如說,是這個架構因為在基礎上加強,讓工程團隊在調配車輛調性時能因應不同車款的定位有更寬廣的成果表現,部會只侷限一種樣貌。
8.jpg
  擁有時尚的外觀、優異的質感、高貴不貴的品牌形象,絕對是UX的三大成功利基。當然,一款車不可能完全沒有缺陷。撇除空間不談,UX的問題在於配備過於陽春。雖然基本的主被動安全一次到位,但諸如盲點警示、環景影像等使用頻率更高的安全配備卻付之闕如。另外,內裝的銀幕只有小尺寸版,且顯示的內容相當基本,非常可惜。然而,並不是更高等級的配備UX沒有,而是總代理基於價格問題,並未導入更高配備等級的款式。我想,日後如果有機會導入更高配備等級的版本,部分消費者肯定會願意多花點銀兩去選擇,對於車系整體形象也是正面之影響,亦更能呼應其「年輕化」之訴求。

9.jpg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