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5504.JPG

講到雪鐵龍,相信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液壓懸吊,老一輩的應該還會說出「三個輪子也能開」。在賣 BX 的年代,全省每間雪鐵龍經銷商每天都會抽兩名業代,什麼事都不用作,開著一台拔掉一顆輪子的 BX 到馬路上轉轉,接受路上民眾讚嘆,幫忙品牌以及經銷商打打廣告就夠了,就會有一票民眾指明要買那台「三輪也能開」的車。

DSCF5529.JPG

雪鐵龍進來臺灣的時間非常早,但的確是豐禾靠著 BX 的液壓懸吊一舉打開知名度與買氣,大街小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對於不平的路面,雪鐵龍液壓懸吊就像勞斯萊斯一樣,路面震動減低一半以上勞斯萊斯多少還是憑藉著無比巨大的車重,質量只有勞斯萊斯一半的雪鐵龍,確確實實靠的是液壓懸吊真本事。然而,為何近十年來液壓懸吊的雪鐵龍在台灣路上已經瀕臨絕種呢?

 

解答這個問題以前,得先來瞭解一下到底液壓懸吊有多神奇。

DSCF5754.JPG

這是我第一次開雪鐵龍,也是我第一次開法國車。很多人說,法國車不好開,光駕駛位置就很奇怪。然而 XANTIA 的駕駛位置非常人性化。首先,儀表的位置相當低,如此便造就比一般車更寬廣、上下距離更大的擋風玻璃視野面積,所以雖然 XANTIA A 柱並不粗,但總是會給人一種妨礙視覺的感覺,因為正前方的視野實在太好了!

DSCF5619.JPG

XANTIA 的座椅不論前後,乍看之下面積平平,包覆性應該有限,但真正坐進去一定會感到很驚訝,雖然椅面椅背都不大,但就是這麼妥適,恰好把乘坐者「接」起來,就算開長途也不需要變換姿勢。XANTIA 車身並不算長(長度剛好是不太吉利的 4444mm),但內部空間嚇死人的大,除了椅子體積小、儀表板位置較低外,2740mm 的軸距才是真正核心,所以後座乘客要翹腳輕輕鬆鬆,四名大人塞進去絕對不會感到侷促。

DSCF5572.JPG

當然,除了靜態乘坐,XANTIA 開起來也是非常輕鬆。今天試駕的是渦輪增壓版本 Turbo CT,臺灣只引進手排車型,離合器踩放就跟 TOYOTA 一樣輕鬆,入檔的區間帶也有相當緩衝,進檔退檔都不費力。不過 XANTIA 的離合器踏板已經幾乎在駕駛座的正中央,所以油門與煞車離得很近,雖然這種設計很適合跟趾,不過一般道路環境得先讓腳適應一番。

DSCF5558.JPG

前面提到,XANTIA 軸距很長,不過並不影響迴轉太多。身為前驅車,XANTIA 迴轉半徑仍壓在 5.5 公尺(2.0 16V 手排與 Turbo CT 因為配 15 吋鋁圈所以半徑是 5.7 公尺),跟一般同級前驅車差不多。不過原廠為 XANTIA 的後軸設計了輔助轉向連桿,在帶有速度過彎時,後輪會協助轉向,讓過彎更加流暢,當然,這個功能在平常進出停車位以及掉頭迴轉還不會上場。

 

講了那麼多,到底液壓懸吊的表現怎麼樣?我只能說,「太過癮了」!!

DSCF5669.JPG

XANTIA 過彎的秘密武器並不是後輪輔助轉向,就是「液壓懸吊」四個大字。資深的山道車友曾說過,「只要技術夠好,你可以一路跟著前面的車一起進彎出彎,唯獨愛快以及雪鐵龍,你不能跟它一起跑步游泳,這樣很容易直接下山」。愛快厲害在於懸吊設計,車再怎麼傾斜就是過得去;而雪鐵龍更恐怖,因為液壓懸吊的輔助,XANTIA 在彎道當中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傾側的!我沒說錯,在駕駛座可以清楚體會到,整台車就是進彎時車身晃了一下,之後車身都是維持水平一路出彎,就算彎道當中有顛簸路面,XANTIA 照樣很平穩的飛過去,等於駕駛人根本不需要把過彎傾側納入過彎考量當中,只要輪胎抓地力夠,說過就過!所以跟在後面的車輛常會誤以為彎道不大所以前面的車沒有傾側,等到以同樣速度進彎後,發現自己的車傾側很強才注意到彎道的險峻。因此,XANTIA 在出彎時的補油門時間點,比任何車都可以提前許多,甚至進彎只要「鬆油」而不需「收油」,光這點,進彎速度就比一般傳統懸吊的車快上許多。

DSCF5671.JPG

不止彎道,市區駕駛也可以輕鬆體會液壓懸吊的威力。路上的人孔蓋、減速線、貓眼石,XANTIA 壓過去都沒什麼明顯的感覺,非得要減速磚這種比較劇烈的設計才會知道該收油了。至於被大車煞車所壓扁的紅綠燈路口前,XANTIA 也是毫無感覺,甚至怪手壓過導致路面凹凸凹凸,XANTIA 也只是意思意思抖一下就船過水無痕,難怪工地從業人員很喜歡用 XANTIA,工地路面再怎麼爛都可以輕鬆過去。

DSCF5716.JPG

工地人員喜歡用 XANTIA 還有另一個原因,自然是液壓懸吊的秘密武器;車身升降。XANTIA Turbo CT 共有八顆液壓球,所以原廠設定了四段車身高度,以及 SPORT 懸吊變硬的模式。一般道路駕駛用的是第二段高度(離地 19 公分),如果要防盜,就把車身降到最低(離地 10 公分),此時拖吊車來也拿你沒輒;第三段是輕度越野模式(離地 24 公分),車身高許多但還是有避震效果,所以相對的如果升到第四段,28 公分的離地高已經跟小型 SUV 有拼,但此時已經快要沒有吸震效果,地面怎麼凹車就怎麼晃。但基本上第三段拿來對付工地路面就已經綽綽有餘,而且液壓懸吊的高度並不會隨著車身載重而有變化,載一個活人也是這樣的高度,載五個活人也是這樣的高度,所以不管放多少建築工具,XANTIA 還是可以升得一樣高,實在是很神奇。

DSCF5632.JPG

其實一把 XANTIA 啟動之後就可以發現液壓懸吊在做動。XANTIA 儀表板上有兩組警告燈號,右邊的是手煞車燈號,左邊的是液壓系統偵測。剛發動時,液壓系統需要準備,所以會亮「STOP」燈,此時車也不是不能開,就是開起來很笨。大約一分鐘以內,STOP 燈號會消失,此時就可以感覺到液壓系統在偵測車上載重而調整各懸吊高低。同樣的,當車上人員上下車時,液壓系統也會做對應修正車身高度,甚至在紅燈前方踩煞車減速時,液壓系統也會調整讓車身前後高度不會因為煞車慣性而明顯改變,感覺就像在開變形金剛一樣有趣。

 

XANTIA 最特別的除了液壓懸吊以外,煞車肯定也會讓人印象深刻。XANTIA 煞車踏板踩起來有點像是總泵在內漏一樣,前面有一段是空的,然後馬上變得很緊,但踩到很緊的區間時,煞車力道並沒有隨著緊度提升成正比,而是要踩再深一點,煞車力道就整個湧現出來。整個過程聽起來有點像老美國車,不過美國車的煞車力道還是比較線性,XANTIA 感覺比較生硬,需要一些時間適應。此外,XANTIA 手煞車不若傳統手煞車會有一齒一齒的感覺,它得要拉到快到盡頭才會有齒輪感,主要是因為 XANTIA 手煞車煞的是前輪而不是後輪,所以要表演特技拉手煞掉頭或者甩尾,恐怕會變成真人表演拉手煞撞牆。

DSCF5526.JPG

看了這麼多液壓系統的夢幻,似乎無一不是優點,到底它是如何退出本地舞台的呢?

 

液壓再怎麼神奇,也是有極限的。其實開到現在這種年紀的 XANTIA 也好,XM 也好,幾乎找不到哪一台液壓總泵沒有漏液壓的。液壓懸吊固然對於爛路有很大的妙用,但如果路真的太爛,以及時間老化,液壓系統也是會撐不住開始滲漏。雪鐵龍液壓系統是專利技術,所以維修零件基本上沒有所謂副廠件,原廠件的價格貴鬆鬆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液壓系統的維修有一定工序,並不是坊間修車廠按圖索驥就可以勝任的。

DSCF5521.JPG

當年 BXCX 靠著「三輪駕駛」的宣傳得到很大的市場迴響,然而隨著數量增多,進入坊間保養維修的雪鐵龍也就倍增,一旦遇到液壓系統故障,在原廠費用高昂,在坊間又容易被修壞,自然就會產生液壓懸吊不好照顧的觀念,第二步就開始影響二手車價以及接手意願,而因為價格被吸引來的第二手車主,自然更難有機會進原廠一次處理到位,大部分也都是隨便修一修,修不好或者開爛了,再丟出去或者直接報廢。這種循環基本上是液壓懸吊車型的宿命。

DSCF5487.JPG

再來另一個致命關鍵就是台北捷運。臺北捷運在 80 年代後期開始動工,臺北街頭到處都是捷運工地,路面坑坑巴巴,已經超出液壓懸吊的承受範圍,所以當時臺北路上還很多的 BXCXXM,飽受捷運工地摧殘,一台一台儀表板亮起「STOP」燈號。當時有許多雪鐵龍車主其實非常喜歡液壓懸吊的舒適,但面對捷運工地又不得不忍痛放棄掉,也因此 XANTIA 雖然一開始開出紅盤,但已經沒有當年 BX 的銷售氣勢,加上 90 年代國產車配備大戰開打,平價進口車首當其衝,種種客觀不利的條件夾雜之下,液壓懸吊雪鐵龍便逐漸脫離市場主軸,甚至在禾豐集團之後接手代理權的永業索性不主打液壓懸吊,除 C5 以外均改以鋼砲、時尚訴求重新包裝雪鐵龍,然而這樣的行銷吸引不到多少舊有的液壓雪鐵龍客戶,在達不到銷售目標的前提下,曾經因為液壓懸吊非常風光的雪鐵龍也只好揮別台灣市場。

DSCF5637.JPG

其實液壓懸吊真的是一個很恐怖的東西。開完 XANTIA 再開任何車型,都會覺得車是不是懸吊壞了,怎麼晃成這樣,過彎怎麼斜成這樣,真不知怎麼開車。當然,近幾年氣壓懸吊、電磁懸吊技術不斷進步,中高價進口車已經可以做到類似當年雪鐵龍液壓懸吊的平穩程度,不過,科技始終來自於金錢,這些新科技的懸吊系統一旦出問題,花費比起當年的液壓懸吊根本是天價了,比方賓士的 ABC 系統,繼不能閹割也不能找副廠零件,修起來動輒報價五六十萬起跳稀鬆平常。因此可以歸結,液壓懸吊儘管養護成本比一般懸吊高,但它提供的平穩度還是物有所值的,因為其他同等平穩度懸吊的養護成本只有更貴,遑論當年只要六十幾萬台幣就可以享受到液壓懸吊的精彩!

DSCF5742.JPG

XANTIA 在台灣算是完整走過生產時程。1993 12 月豐禾宣布引進,車系一共有 1.8 2.0 兩款,1.8 有手排 X 與自排 SX2.0 單凸 SX 配自排,雙凸 16V 強調性能所以原廠只配手排(末期才有自排),報價依序為56.5 萬、65.5 萬、68.5 萬、88.5 萬。1994 年底小改款(車頭 logo 從引擎蓋移到水箱罩)維持同樣車系設定,1995 年開始整合車系,1.8 引進 16V 手排車型,之後取代原先 1.8 單凸自排與手排款,且因應國產車配備大戰,禾興於 6 月推出 2.0iSX Exclusive 配備強化版因應,報價 77.6 萬限量兩百台,並開始引進 Turbo CT 取代 2.0i 16V,報價 92.5 萬。1996 3 月,因為 Exclusive 反應熱烈,再推出第二批 Exclusive 精裝車,因為配備更多所以價格漲到 83.8 萬,限量四百台。1997 年原廠第二次小改,豐禾在 1998 2 月引進前推出 2.0 Prestige 配到飽精裝車,報價 87.6萬。3 月開始販賣第二次小改車型,一律只有自排以因應市場需求。2.0 分成有無天窗版本,報價 84.6 萬與 89.6 萬;頂級 3.0V6 原先預計 5 月上市拖到 7 月,一樣分有無天窗兩款,報價 119 萬與 125 萬(後者多天窗、原廠真皮座椅、四門 one-touch 電動窗),但因為市場反應冷淡,3.0 只賣到年底,1999 年之後便只有 2.0 自排兩款車型供應。而原本禾興規劃在 1999 年引進全新引擎 2.0 16V 車型,因為國產集團結束代理,禾興後來只引進一台作公務車兼媒體試乘車,禾興整個 1999 年就是在出清 1998 年的庫存車,並沒有引進新車型。1999 9 月,永業接手代理權,但直到 12 月,永業才報出 2.0 16V 自排 92.8 萬的售價,但因為市場反應冷淡,2000 6 月追加入門車型,引擎一樣是 16V 但稱為 2.0SX,報價 84.8 萬,原先 2.0 16V 改稱 Exclusive,報價一樣是 92.8 萬,但兩款車都有 10 萬元現金優惠。永業最後只引進 2000 年份的 Xantia2001 年出清完畢,所以能夠說 XANTIA 在臺灣並沒有斷點的整個走完產品週期。

Resize of DSCF5575.JPG

今天試駕的 Turbo CT 則是在 1995 1996 年短暫引進,1995 年當時就已經標榜是 1996 年式車型,也就是說 Turbo CT 只有 1996 年款,當然都只有手排單一設定。Turbo CT 引擎基礎是 2.0 單凸,渦輪增壓值不大,輔助用意較高,大約踩到 2700 轉左右就可以感受到渦輪啟動後的力道,要衝尾速也有明顯幫助,但畢竟只是單凸本體,性能色彩並不算太濃厚,基本道路環境使用起來相當就手。

DSCF5647.JPG

XANTIA 並不像典型法國車那麼難以適應,整體而言還算是相當容易上手。當然 XANTIA 還是有一些法國車的奇特元素在裡面,比方位在左手撥桿的喇叭、車門上鎖把手邏輯跟一般車不同、要從底盤才弄得出來的備胎、玻璃纖維後蓋、乘客座的儀表板上有一支很粗壯的橫樑(第二次小改後取消)、冷氣沒有段數切換、冷氣壓縮機開關在指針下方、二合一的引擎腳,打開引擎蓋稍微觀察可以發現,要車主自己進行基本保養並不容易,光拆個機油濾芯就很頭痛。此外,液壓懸吊系統與煞車總泵綁在一起,也就是說當液壓系統失靈,煞車也應該會跟著罷工。然而,XANTIA 本身還是有優於其他對手的配備,比方可折疊的原廠鑰匙、可以開啟達 90 度的引擎蓋、中橋兩側有出風口、使用手冊放在保險絲盒外蓋上、排檔桿位置非常就手(會讓人忘記它沒有中央扶手)、後車窗可以全部下降到底、前方遮陽板面積超大、前座車門各有一組閱讀燈、B 柱上也有閱讀燈、前座椅背有地圖袋等,而後座椅不僅可以全部折平,後座中央椅背還有穿透設計,當然最讓人讚嘆的就是,當後座椅全部打平,與後行李箱連成一整個平面後,人就可以躺在上面,透過尾門玻璃直接看星星,把妹指數破表!

DSCF5749.JPG

XANTIA 當年以 60~ 80 萬的區間切入市場,雖然它存在著一些法國車獨有的設計思維,但用這個價格就可以享受到魔毯般的液壓懸吊,以及許多意想不到的貼心設計,儘管養護成本比其他傳統懸吊車型高,XANTIA C/P 值實在優得不像話。尤其經過時間考驗之後,液壓懸吊維護費用並沒有其他科技懸吊那麼恐怖,唯獨就是銷量較少,本地 XANTIA 許多零件不是找不到就是天價,其他地方倒真的不容易找出缺點,就其實用性表現,20 多年過去依然是可圈可點。

 

最後,千萬不要開 XANTIA 去殺彎,你會愛死它!

DSCF5735.JPG

 

 

1XANTIA 一開始有傳出要國產的風聲,甚至連大慶都在鴛鴦譜裡,但最後不了了之

2XANTIA 安全配備比起同級車比較慢上,1995年才可選配氣囊(加三萬)、同年也才標配ABS與預縮安全帶

31997 年第二次小改改動幅度頗大,自排變速箱都是全新設計,而全新的 2.0 16V 引擎與306 S16 同但調教更順暢

4:液壓懸吊升起時速度較慢,降下時速度較快;升降時車身會略往前移動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