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編譯館駕駛人手冊節錄 (9).JPG

你是否像我一樣,以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課本裡面只要有一張拍到汽車的圖片就可以盯著看一整節課呢?

 

以前的教科書裡,最常出現帶有這種圖片的大概就是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或者社會課本了。我讀書當時用的還是國立編譯館的版本,所以裡面的圖片離我上課也都有一些年紀,除了裡面出現的車在路上不一定見得到以外,即將消逝的還有圖片裡的街景,因此我會一直看著這種圖片,去想像身處在那樣的場景,除了圖片裡面的東西還會看到些什麼?那些人又在做什麼?我還會聽到些什麼?也因此常常被老師唸說上課常分心,難怪書讀得離離落落。

IMG_0713.jpg

以前我會覺得這麼看圖幻想是因為上課太無聊,整天被關在學校裡面,嚮往著圖片訴說著的學校圍牆外面的世界,畢竟每次下課時間都會望著學校圍牆外面自由來往的人車,羨慕他們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等到上了大學,已經不用整天綁在學校裡面,單憑自己的膽識決定要不要來上課的節骨眼,我依然對於看這種圖片做白日夢樂此不疲,這時我才慢慢覺得,我並不是被圖片裡面看似比上課還自由的畫面所吸引,而是這種帶有汽車圖片的背後故事引發了我的想像力,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去探索圖片背後的故事。

 

我不清楚我為什麼會喜歡車,但我得承認如果教科書裡的某一張圖片裡面沒有車子,是不足以讓我做那麼久的白日夢;相反的,如果某一張圖片裡面只有車子配上攝影棚或者電腦背景,我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上面打轉,總覺得那少了些什麼,就好像松阪牛排也是得裝在盤子裡面,旁邊佐上醬料與配菜,才會讓人食指大動。

17888720_1164047293723820_44465678_n.jpg

我喜歡車,但我更喜歡研究「車」的故事。車的故事範圍很大,從開發、量產、上市、購買、使用、轉手到報廢,就算是同年同月同日出廠的同一款車也會因為進到不同的車主家門,譜出不同樣的樂章。最近和泰產險的廣告就有指出這點:有某一定比例的車主會選擇最獨特的方式跟自己的愛車告別。我自己從以前到現在開的車都是上了把年紀的車,有些是從第一手車主買過來的,各種五味雜陳離別的表情我都見過,也都可以明白為什麼車主會有這樣的舉動,畢竟以前家中長輩因為工作關係三五年就會操壞一台車,每次牽新車回家的時候心裡總是會有一些對於送走舊車的惆悵。

 

所以說,同樣都是博物館,我對於標榜第一台下線車就送進去珍藏的賓士博物館比較沒興趣,反而像是日產那種每台量產車都是實際賣掉之後再買回來/捐回來的,上面就多了很多屬於車主的專屬故事。人是喜歡故事的動物,單純欣賞冷冰冰的工業產品,除了技術狂以外,應該都是坐如針氈。即使像賓士那種都沒有實際上路的車組成的博物館,裡面的介紹也會提到實車銷售發生的狀況,以及哪位名人曾經買了一台怎麼的了。

DSCF3548.JPG

每台車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肯定不是幾張照片就可以一語道盡的,而且單就照片,能夠想像的總是有限,所以我也很喜歡跟車主、車友們聊天,聊聊某台車的開發、上市、銷售,或者聊聊開過某某車什麼感受、什麼趣事。這段時間因為工作關係,更長時間待在車上,也比較有機會換不同的車來代步,更能體會到汽車世界的浩瀚,光是一台車的設計就有講不完的學問,遑論陸陸續續發生的大小故事,雖然說怎麼研究都研究不完,但每次在研究、體會、蒐集這些故事的時候,心中不知道為什麼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使我一直這樣鑽下去。

 

我是個無法埋事於心的人,所以我寫部落格,希望可以把自己對汽車的研究所得,或者體驗心得盡可能分享給大家,分享給每一位也喜歡車的朋友。即使大家的觀點可能不同,但至少透過這種管道可以多瞭解不同的論點,增進彼此對車的認識,進而深化對車的喜愛,並沒有什麼不好,所以即使我的工作環境不斷的在改變,也曾經在大陸那種根本網路連不回臺灣的地方 long-stay,但我還是想盡辦法克服萬難的盡量在網路上塗塗抹抹,因為想要分享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轎車開到月台上 (P3).JPG

當然,也有不少車友/網友提醒我,我對於回應的回覆似乎很慢,大部分部落格留言已經堆了 N 年都沒動靜。關於這點得跟大家說聲抱歉,未來這種情況恐怕是會持續下去的。主要是一個,現在我已經不像剛寫部落格那樣每天都有空閒時間,目前大部分文章都是預先寫好標題、上傳圖片之後隱藏起來,等到比較有空的時候再一口氣發表多篇文章。而根據我的經驗,寫一篇短的文章前後大概需要 10 分鐘的時間(包括找圖片、找資料等前置作業),長一點的文章可能要花上 40 分鐘。而回應也是一樣的,打哈哈那種一分鐘搞定,但有些冗長的回應就得花上好一段時間消化、打字才行。

 

然而,近年部落格回應也讓我有些感嘆,不知何故,越來越多抱著「很了不起」的那種心態來留言的,或者見縫插針的,或者大肆抨擊的,我得花很多力氣才能跟這些回應說清楚講明白,但機會成本也得考量:回應一篇這種來吵架的留言,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再寫一篇汽車的故事不是更好嗎?久而久之也就不怎麼有念頭對這種留言進行回應,所以各位網友請不要多想,這種水準的留言畢竟只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很正面的,只是因為時間成本考量,留言我都有看,也都收到各位的想法,過一段時間空閒比較長的時候,我再一一的回覆吧!

Resize of DSCF2005.JPG

發完牢騷回歸正題。就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這篇文章前後也搞了一個多月的零碎時間才生出來),看了一本日本相當有趣的書,書名叫做「廢車幻想」。顧名思義就是一堆路邊報廢車的照片集結成冊,因為裡面圖片佔的比例非常大,字很少。本來以為都得由讀者自行想像裡面每台廢車當年的風華歲月,不過仔細一看發現作者很巧妙的用簡短的文字帶出每一張照片的時空背景,大部分都是在回憶當年這款車在路上滿街跑的時候,眾人的普遍觀感,然後「咻」的一下,一款曾經滿大街的車就這麼消失在熟悉的街頭上。有了這些畫龍點睛的文字,整本書讀起來讓人津津有味。讀完後不禁在想,台灣也是如此:勝利 803、速利 303、國瑞可樂娜、奧斯摩比短劍、賓士 W126 都曾經是台灣街頭代言人,幾十年過去了,路上幾乎絕跡,只剩少數堅持一手車的,以及年輕一輩品味老車的讓眼睛偶爾能夠為之一亮。

 

我跟那本「廢車幻想」的作者有個地方很像,就是以前走路上學的途中,見到爛在路邊的報廢車都會停下腳步,幻想當年這台車新車時有多威,滿載多少歡笑與淚水,等到哪一天車子徹底不見了,就有一種惆悵感。可惜當時年紀小,沒有人提醒我要把這種影像記錄下來,現在要追也只是夸父追日。但與其感嘆昨日不如把握今日,這些影像的流逝也讓我更警覺於汽車故事的流失,所以一有機會,我除了拍照以外,也會跟車主多聊幾句。尤其是那些一手車好幾十年的車主,可能年紀已經很大,身體不太好,但只要一提到這台車,每個都精神抖擻,彷彿活過來了一樣。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臺南遇到一台老別克,當時也是自告奮勇的走進去騎樓內去敲門,老太太說騎樓外的車是她先生的,不過她先生最近剛動完手術,不太方便見客。本來正打算寒暄幾句告別,結果勉強拖著身軀迎上來的車主說什麼都要把我留住,然後開始滔滔不絕的講這台車當年有多神奇多厲害,比手劃腳,有聲有色,絲毫看不出是一個生大病的老年人。只見他的老伴眼睛瞪大,彷彿在說「我怎麼都不知道你已經恢復的這麼好了」。最後要結束的時候,老伴還半開玩笑的說,希望你們以後常來聊天,這樣我先生肯定不用再跑醫院了。

BUICK Century V 前期型 (2).JPG

人都有風華盡顯,意氣風發的時候,隨著歲月逝去,自然而然會想要回味當年的風花雪月。汽車是高度工業化的產物,單單能夠打造出一台車,背後已經有無數的點滴、科技意涵。然而,工藝作品是冷的,沒有跟人跟車主跟社會的互動,總覺得少了些溫度。寫了這麼多,我當然還是搞不清楚我到底為什麼會喜歡車,但我可以很肯定的是,探詢每台車背後的各種故事,是我最熱愛的事情,可能這樣賺不到什麼錢,而且還得花上很多時間,不過「生命就是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看著一台台車的誕生,一位又一位車主口沫橫飛的講古,大腦不自主的被帶入那些情境的幻想之中,就是有那種說不出的美好。

 

希望各位也是跟我一樣,喜歡把生命浪費在由汽車故事堆疊出來的美好之中,讓這個部落格,充滿著各種美好~

Resize of 福特六和 全壘打 第一代 五門 (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