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叩關來台的兩款大陸汽車品牌全軍覆沒,不過大陸汽車品牌沒有停止進軍臺灣的腳步,只是領域不再侷限於傳統轎車市場。

 

最早來台的大陸汽車品牌倒也不是小客車,而是大客車的金龍、宇通拔得頭籌。畢竟我國大客車車體業結構畸形,不少打造業者都有客運公司的股份背景,加上客運採購也充斥著政府補助的利多,如此一來兜一圈就能夠把政府補助完全納入自己掌握之中,所以究竟買的是哪一廠牌的車哪一國的車,根本就不重要,哪一種車最能在此模式當中營利,就是首選。韓國客車也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下進入臺灣市場,後來大陸車的利基更棒,於是逐漸取代韓國底盤車。

 

同樣是大車,大貨車市場又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大貨車雖然沒有政府補助誘因,但本地大貨車採購依舊以人情世故為主,耐用經濟為輔,這也是何以多數大貨車業代根本不需要進公司打卡上班,畢竟大貨車銷售模式完全迥異於小客車市場。本地大陸大貨車最早叩關的是北汽福田(見街頭獵殺(桃園大溪):北汽福田歐馬可),即是依循順益、裕益長久以來打下的客戶基礎,連同中價位的 FUSO,高價位的 Benz 連成一條堅實的戰線,況且裕益長年操作公家標案,就算民間滯銷也有地方倒庫存,所以北汽福田沒有像奇瑞、吉利那麼辛苦,最後也沒有陣亡於創業維艱時期。

 

在北汽福田之後,中國重汽與東風也紛紛來台報到。比較讓人不解的是中國重汽,一方面本地知名度極低,二方面其銷售體系也不像順益/裕益那麼完整,是以上是至今二年餘,路上依舊沒有能見度;至於東風,直接由大陸長年合作的裕隆引進,填補 UD 國產化停擺後的空缺,利用既有 UD 通路進行銷售。比較不同的是,順益/裕益的福田偏重於公家標案,而裕隆東風則主打大宗採購客戶,兩者市場沒有太大重疊。而裕隆多年商用重車的市場經營也起到相當作用,短時間就讓裕隆東風在路上越來越多,而且清一色都是照片這款淡藍主打色。

裕隆東風 (1)

裕隆東風大貨車的基礎,有一說是老的 CONDOR(祥豹) ,亦有說法是東風自主開發的產品。不過,裕隆東風的售價雖然較低,但就外型來講顯然不如日系車的新穎,至於耐用度與使用週期支出能否比日系車來得優,還有待觀察。

 

--

 

街頭獵殺(宜蘭礁溪):東風Kinla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