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燒錢的氣魄,BMW 堪稱所有品牌之最也不為過。

 

同樣在 40 年前開始研發汽油替代能源,TOYOTA 熬了 20 多年之後,靠著 PRIUS 與汽油大漲一舉揚眉吐氣,並進而成為全世界銷量第一大車廠。BMW 也在差不多時間開始著手投入氫氣汽車動力研發,也是熬了 20 多年之後,率先在 E38 7-Series 小改之際正式推出氫氣動力的 750hL。一開始的 750hL 只提供實驗單位使用,偶爾出現在某些時尚場合靜態展示。直到 E65 的 760LH,BMW 開始進行市場實驗,以租賃並帶司機與後勤之方式提供與名人使用,雖然幾乎是免費的,不過作法等同於把名人當白老鼠,但 BMW 氫氣動力的曝光度頓時大增,尤其當油價高漲時,TOYOTA Hybrid 越來越受歡迎,BMW 也逐漸嗅到回本的那一刻即將到來。

 

不料,氫氣動力與 Hybrid 終究人鬼殊途,氫氣動力雖然排耗如同電動車般為零,但氫氣儲存以及運送卻非常消耗成本,而且當全世界車廠一窩蜂研究 Hybrid 導致電池成本持續下降時,形之影單的氫氣動力雖然沒有競爭對手,卻也因此無法有效降低成本,就算 E65 760HL 道路實驗順利結束,BMW 還是無法讓氫氣價格壓低在一般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程度,遑論架設氫氣動力補給站的浩大工程。有鑑於此,BMW 決定壯士斷腕,董事會一舉決議通過放棄研發已經超過 30 年的氫氣動力,初期轉向市場多數的 Hybrid 混合動力系統,但最終目標為純電驅動。

 

BMW 之所以對氫氣動力能說放就放,最重要的還是 BMW 是目前全世界少有股權結構單純的家族汽車品牌,如果 BMW 是像 Daimler-Benz 這種股東成員比年銷量還多的公司,可能會因為股東意見紛歧而不敢貿然休止,最終被氫氣這個扶不起的阿斗拖垮。同時也因為經營階層理念一致,BMW 決定投入純電動力到 BMW i 這個純電品牌的誕生,前後也不到十年功夫,效率之高令人乍舌!

 

BMW i 成立當下,BMW 便宣布未來將有 i3 與 i8 兩款主要作品,分工都會代步車以及頂級跑車階層。為求創新,i3、i8 裡裡外外就連 logo 都沒有跟任何一款市售 BMW 共同零件,完完全全是重新開發,手筆之大也令人佩服。尤其 i8 這種超跑可能註定成為拉抬品牌形象的犧牲打,畢竟現在頂級品牌,純電動概念車以如過江之鯽,但真正量產的還沒有任何一間敢開這第一槍。PORSCHE 第一款油電混合動力超跑 918,一開始銷售就遇到許多瓶頸;Rolls-Royce 在百年歡慶之前也推出 102EX,試試水溫的結果也不如預期,畢竟都買得起這種車的人,並不會去在乎油價怎麼漲,如果車子使用不能如同典型汽車般方便,任誰都不想去改變既有步調。或許這也是何以 BMW 不像 TOYOTA 直接在品牌下推出純電動車款,而是透過 i 這個品牌來操作,如此一來,i3、i8 雖然價格高,雖然使用上沒有汽油車方便,但多了「環保」、「時尚」的包裝,與 TOYOTA/LEXUS 在包裝 Hybrid 是如出一轍的。

 

i3、i8 在歷經多次車展概念車鋪陳之後,終於在去年底正式推出量產車型。臺灣也在去年 12 月 12 日發表 i 品牌以及 i3,並於今年開始對外販賣。初期 i3 銷售主力仍然是價格比較貴的增程規格,畢竟敢買純電動的入門 i3,心臟可得大得多,有汽油發動機輔助充電的 i3 增程版,是比較保險的選擇;而 i8 則是試水溫以及形象提升為主,賣多少並不是重點。有趣的是,i3 與 i3 增程版本的稅金也不同,後者因為多了汽油引擎,必須多繳付燃料稅,但牌照稅仍然是按照電動車的方式課徵,如此看來,其實這種「電、油」雙生的車子,在稅制上還是有些特殊現象,或許在進口報關時,也有迥異於純電動以及純汽油的操作方式。

BMW i3 試乘會 (1)

i3、i8 於炎炎夏夜發表後,就地布置為 i3 電動車體驗區,讓民眾也能親自駕駛純電動車

BMW i3 試乘會 (2)

BMW i3 試乘會 (3)

i3 量產車的外型與概念車所差無幾

 

 

BMW i3 試乘會 (4)

車尾與車頭同樣科幻

 

BMW i3 試乘會 (5)

目前臺灣的 i3、i8 售價都是包含到府安裝一組充電座的費用。但如此又突顯出電動車普及的障礙:如果沒有自家車庫,或者公寓大樓管委會刻意阻攔,是很難讓充電座找到安身之處,這也是目前電動機車推廣的最大阻礙。

 

BMW i3 試乘會 (6)

車身有兩個「能源補給口」的就是增程版本,前方口為加油口

 

BMW i3 試乘會 (7)

這台就是只有純電的 i3 基本款

 

BMW i3 試乘會 (8)

左側則完全一模一樣

 

BMW i3 試乘會 (9)

現場的布景與去年底的發表會一樣,直接搬過來用

 

BMW i3 試乘會 (10)

BMW i3 試乘會 (11)

現場備有 8 字形小場地提供試駕

 

BMW i3 試乘會 (12)

 

 

BMW i3 試乘會 (13)

i3 車頭為置物空間,容積只比 MGF 車頭好一些

 

BMW i3 試乘會 (14)

既然沒有引擎,車頭蓋也就不必搞什麼隔音墊

 

BMW i3 試乘會 (15)

門飾版造型很前衛

 

BMW i3 試乘會 (16)

但仔細一看,似乎都是環保材質...

 

BMW i3 試乘會 (17)

車內也以米、白二色鋪陳

 

BMW i3 試乘會 (18)

儀表板線條頗複雜,讓車有寬敞層次的感覺

 

BMW i3 試乘會 (19)

淺米色方向盤,髒了恐怕不太好處理

 

BMW i3 試乘會 (20)

中控台非常精簡,幾乎都是靠觸控螢幕代勞

 

BMW i3 試乘會 (21)

是以冷氣下方就是腳步空間

 

BMW i3 試乘會 (22)

排檔桿位於方向盤右側,比 i-Drive 再前衛一些

 

BMW i3 試乘會 (23)

中央扶手有精簡版的 i-Drive 旋扭

 

BMW i3 試乘會 (24)

扶手空間尚可

 

BMW i3 試乘會 (25)

上層有手機座

 

BMW i3 試乘會 (26)

BMW i3 試乘會 (27)

BMW i3 試乘會 (28)

儀表板的木紋質感很特別,要價應該不貲

 

BMW i3 試乘會 (29)

手套箱空間大又深

 

BMW i3 試乘會 (30)

所以安全氣囊位在相當前緣,不知道開手套箱如果安全氣囊一起爆開會不會怎樣?

 

BMW i3 試乘會 (31)

座椅很薄,也是織布材質為主

 

 

BMW i3 試乘會 (32)

BMW i3 試乘會 (33)

為了成本,沒有電動座椅

 

BMW i3 試乘會 (34)

車門後端造型特別

 

BMW i3 試乘會 (35)

BMW i3 試乘會 (36)

希望這壓花用久了不會黏踢踢

 

BMW i3 試乘會 (37)

後座空間其實比想像中的大,應該是椅背削薄所致

 

BMW i3 試乘會 (38)

 

可開啟的後門讓後座上下車方便許多,但也因此 i3 是沒有 B 柱的

 

BMW i3 試乘會 (39)

BMW i3 試乘會 (40)

BMW i3 試乘會 (41)

前座椅頭枕後方就是前移開關,用起來也挺方便的

 

 

BMW i3 試乘會 (42)  

 

BMW i3 試乘會 (43)

車身號碼打在C柱(還是應該說是B柱)下方,這裡也可以看到碳纖維車身結構

 

BMW i3 試乘會 (44)

因為空間侷促,後座頭枕可以 90 度收折,增加駕駛者視野

 

BMW i3 試乘會 (45)

行李箱空間也出奇的大

 

BMW i3 試乘會 (46)

 

BMW i3 試乘會 (47)

BMW i3 試乘會 (48)

155/70R19 的規格,前所未見,不知道一車份得花上多少錢;增程版還可選配 20 吋款式!

 

BMW i3 試乘會 (49)

看起來是全景天窗的車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SIOR.C@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